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和平的祈祷——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苏教版的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和平的祈祷》和第三单元《历史的回声》。经济损失,生命安全损失,健康损失,心理疾病还有等等一切灾难。
20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但20世纪还发生了两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但一场战争,带给人类的不只是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还有难以抚平的精神创伤。目前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处于动乱之中,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还在持续。学习本单元,我们意在让学生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痛苦,战争带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噩梦。通过学习,我们更应该让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幸福安定的生活。
本单元由《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日记》《落日》四篇文章组成。
专题的划分是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各种伤害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杜甫悲己悲人的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杜甫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让学生对战争残酷性有一个基本了解,对战争对普通人特别是青少年造成的心灵伤害有大体认识,对现在生活的珍惜,能针对战争的根源及影响作深入分析。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技能
1.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对战争与和平进行历史的、辨证的思考。
2.能理解《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叙写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和战争留给他的创伤,揭示了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和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
3.了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整个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的主题。
4、能理解《安妮日记(节选)》所讲述的安妮在没有阳光和自由的世界里对于战争的思考。
5、能通过阅读《落日》这篇现场报道,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领略作者对胜利后前景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二战历史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了解战争残酷。
2、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战争认识,写一篇《战争启示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文字下的情感和思考,能了解战争给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通过课文试着去了解引起战争的人性因素。
3、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3、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是如何表达战争带给人的精神创伤的?
残酷的战争带给年轻一代的伤害体现在哪些方面?
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如何珍惜?
专题划分
专题一: 精神创伤 ( 2课时)
专题二: 年青一代的伤害 ( 2课时)
专题三: 期盼和平 ( 1课时)
专题一
精神创伤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我们知道战争留下了太多的创伤,在战争中,我们应把目光放在谁的身上呢?谁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基于这一主题,师生互动,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了解二战史实。学习成果:了解索科洛夫从俘虏营逃回后的经历和战争留给他的创伤,揭示了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和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了解索科洛夫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快速阅读课文,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整理出“我”所遭遇的主要事件,及“我”的心理变化。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是为什么? “我”为什么要去骗他?而且领养的这一部分写得格外详细,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3、领养凡尼亚之后,“我”的生活是否就是一帆风顺,是否已经走出了战争留给他的创伤与阴影? “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40页最后一段),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4、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的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二战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了解战争经典战役及著名将军。
活动二:探寻二战中的普通士兵、平民的命运。
问题:1、交流人物命运为何如此不同?
2、文章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是否真的只是索科洛夫一个人的遭遇?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对战争认识是否客观深刻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索科洛夫的遭遇认识是否到位。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战争对年轻一代的伤害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人的遭遇》,了解了战争给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但是,对于那些发动了侵略战争的国家的人民,或者是承担了战场主力军的年轻人,他们又遭受了怎样的命运呢?
《流浪人……》构思巧妙,反战视角独特: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安妮日记(节选)》所讲述的安妮在没有阳光和自由的世界里对于战争的思考。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战争既是谋杀,又是自杀!我们应该警惕战争,真爱和平!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主人公的战争遭遇,从而理解当时的战争环境。
2、认识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在小说尤其是记叙文中所起的作用;
3、认识战争与人的关系、战争给人心灵和肉体上以及人类甚至人类文化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了解战争的本质根源。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课文中的“我”的叙述给人造成了怎样的悬念?“我”始终在思考哪两个问题?是不是自己的母校;到底受了什么伤?
2、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的艺术作品反复描述?(找出这样的描述)
3、课文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题的深层含义
4、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与15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5、她的日记记录了怎样的痛苦心情?为什么她受尽痛苦却仍旧有自己的梦想?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二战、安妮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流浪人……》小说中的 “我” 对眼前的战争有怎样的认识?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他在战争中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2)面对自己的遭遇,他的心情如何?(3)对战争性质的认识,知道为了什么而战斗吗??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诗人到底悲叹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对这些人的悲叹?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战争发生的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 教科书所选的9则日记,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展开探讨。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
专题三
对和平的祈盼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这篇文章,前一篇是历史的现场实录。《落日》思路明晰,且有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只要稍加指点,即可把握。重点要帮助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作者在场面描写、细节再现、花絮穿插等处,无不浸透了感情。在方法上,可以和历史课学习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观看有关二战的录像片,参观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念馆等。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说出《落日》中“落日”的含义以及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
2、能结合作品举例分析《落日》是如何使强烈的现场感和历史的纵深感在作品中得到和谐统一的。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的话题进行写作。
1、本专题“写作实践”重点训练搜集资料的能力、论述中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的能力。
2、要根据本专题所研习的新闻作品,归纳总结新闻写作的要素,尝试通过采访写作通讯或消息。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或查找资料,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定义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教会同学们如何阅读消息和通讯。或研读《落日》,分析本文作为通讯的特点。
学生自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本专题“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围绕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进行记叙文写作。
2、重点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利用资料的能力。
3、对于一般记叙文的写作,学生应注意能采取合适的叙述角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