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鄂教版九上《托起草原》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鄂教版九上《托起草原》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0 13: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托 起 草 原潘 岳草原之都——呼伦贝尔齐读字词两泓hóng 玲珑剔透tī 顿挫cuò 细腻nì 藏域雪山yù 青稞酒kē 大气磅礴pángbó 隔阂hé理解词语①亭亭玉立
②玲珑剔透
③流连驻足
④寻幽揽胜
⑤藏域雪山
⑥大气磅礴 ⑦顿挫
⑧细腻
⑨隔阂
⑩绮丽潘 岳 简 介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监督局副局长。现为国家谎报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文题理解《托起草原》这个标题饱蘸着作者心中的激情。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爱,作者对草原文化的爱,作者对草原传统的爱都蕴含其间。在作者的心中,已经将草原高高托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托起”二字所要表达的意蕴是丰富的。在这里要托起的绝不仅仅是草原,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不懈地为社会、为人类、为生命的意义而奋斗不息 。主题概括《托起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作者不仅讴歌大草原的魅力和壮阔,也赞美了草原各个民族的勇敢、剽悍,这些民族逐渐融合在中华民族中,为中华民族输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文章内容由浅入深,既表达了作者的文明视野,更展示了作者经过大自然洗礼后的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听读课文,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6)? 第1段:总写? 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的草原。
写草原的自然之美
具体描绘美妙的草原风情。? 第2段:写夏季的草原。-----
写草原的人文之美第3段:写草原的林-------
第4段:写草原的歌?------
第5段:写草原的酒????第6段:写草原的花------
第二部分:(7—11) 第7段: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第8段: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9段: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三部分: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第10段:
第11段:
设置疑问,探究交流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表现草原的夏季之美?
2、结合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作者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1、课文2、3、6自然段和4、5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最美”?
设置疑问,探究交流5、作者为什么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春的草原”?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谈谈怎样才能使“草原文化”永葆青春。
明确:①作者之所以说要“永远托起这块青春的草原”,主要是因为草原绮丽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草原上的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②要是“草原文化”永葆青春,必须继承传统,保留特色,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不断创新。练习检测3、第7段中“这样的草原”是指怎样的草原?
4、以“这样的草原”开头在第7段后再续一句话,使它与前面的内容共同组成一段完整而又中心明确的话。
自行小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体会。谢谢合作,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