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将少量的面粉、植物油、白糖、牛奶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植物油 C.白糖 D.牛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也一定减小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也一定是置换反应
D.20℃,称取5.0gCa(OH)2固体,加入95.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得到5.0%的澄清石灰水
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将t℃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都会析出晶体
4.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硝酸钾的质量比为100∶31.6
D.20℃时,将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B.2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小于10g
C.干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78%和21%
D.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的、无色的
B.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是一种溶液
C.溶液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7.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或原理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利用铁丝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
B 区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
C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观察是否复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配制10%的NaOH溶液 将10gNaOH放入100mL水中溶解
B 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互相刻划
C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 蒸发结晶
D 除去碳酸钙中的氧化钙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9.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1℃时,将40gX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90g
B.将t3℃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Y>X>Z
C.若X中混有少量Y时,最好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X
D.t1℃时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Y=Z>X
10.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小
B.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 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1.下列图像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溶液均饱和 B CO还原一定量CuO C MnO2催化H2O2溶液分解 D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甲一定为Al,乙一定为Zn
A.A B.B C.C D.D
12.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将制得的精盐配制20%的氯化钠谘液50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过滤 B.称固体
C.量取水 D.写标签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甲烷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B.氮气无色味——食品保护气
C.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D.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清洗油污
14.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1gNaCl投入到100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B.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15.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KCl KClO3 加入少量MnO2,加热
D NaCl KNO3 加入足量的水,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3)t2℃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___(填“大于”“于”、“小于”)乙的溶解度。
(4)t1℃时,将2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把该溶液升温至t2℃时,可得到__________克溶液。
17.将80gM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填字母)。
(3)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
18.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表1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由表中数据可知,NaCl属于__________(选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在_______时,NaCl的溶解度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分别向盛有3.5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10mL水(如图所示),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20℃,可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4)实验小组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计划从硝酸钾、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的混合物中得到硝酸钾,设计流程如下:
①结合表1分析,趁热过滤的原因是的_______。
②操作a是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③滤液2的溶质是_______。
19.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生活与化学实验中都会用到水。
(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如下:
①应称量___________gNaCl固体。
②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略向右偏转,其实验操作方法:___________。
③实验中加快NaCl固体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玻璃棒搅拌 B.用热水溶解 C.用研钵将NaCl固体研碎
④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NaCl中含有少量杂质 B.量取水时仰视
C.内壁蘸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NaCl D.转移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⑤若取上述溶液20g,将其稀释为5%的NaCl溶液,则需加___________g水。
(2)装有等量的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0g、25g某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
①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___________(填“A”“B”或“C”)
②A、B、C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A”“B”或“C”)
③如图中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三、推断题
20.柠檬酸亚铁是重要的含铁试剂,兴趣小组制取柠檬酸亚铁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2)操作1的名称为 __________ ;
(3)反应3中会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 _________ ;
(4)柠檬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6H6O7,柠檬酸亚铁中铁元素和碳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__ ;
(5)若选用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则用1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g/cm3)配制该稀硫酸,需加水 ________ g。
2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空气的主要成分,B常温下是液体,C是年产量最多的金属。它们之间的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同学们走进实验室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图②中的塑料仪器是_____。
(2)计算配制8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室温下,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体积时除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所用量筒的规格是_____mL(填“10”、“50”或“100”)。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
(5)下列操作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23.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_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__g,称量时,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填“左盘”、“右盘”)上,应该选择________ (填100mL、50mL或10mL)的量筒。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的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五、计算题
24.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1)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5.如图所示,从四只烧杯中依次蒸发10g水时,B烧杯中结晶析出3g固体物质、C烧杯中沉积了8g该物质,计算;
(1)D烧杯中将沉积__________g该固体物质?
(2)计算B烧杯结晶析出3g固体物质后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C 7.B 8.B 9.A 10.D 11.B 12.B 13.B 14.D 15.B 16.(1)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15g
(2)增大
(3)大于
(4) 115g 120
17.(1)50%(2)C(3)降温结晶
18.(1)易溶(2)20℃~30℃(3)KNO3
(4) 防止溶液中的硝酸钾析出,减少硝酸钾的损失 降温 氯化钠、硝酸钾或NaCl、KNO3
19.(1) 7.5 左手拿药匙,右手拍打左手的手腕,靠振动掉下来的氯化钠固体加足用量 ABC ABC 40
(2) C B 甲
20. Fe + H2SO4 = Fe SO4 + H2↑ 过滤 CO2 7 : 9 1290
21. H2O 灭火等 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
22.(1) ②⑤①④③ 药匙
(2) 8g 72mL 胶头滴管 100
(3)B
(4)搅拌,加速溶解
(5)BC
23.(1)溶解
(2)玻璃棒
(3) 3 左盘 100mL
(4) 胶头滴管 A
(5)偏大
24.(1)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5g+100g-108.1g=4.4g
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80%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解:设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y=11.1g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5%
25.(1)13
(2)解:由图示可知,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5g固体,也就是5g溶质可以使10g水达到饱和状态;同温、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烧杯结晶析出3g固体物质后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