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21: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淮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的朋友圈平均两天出现一个“YYDS”,最近有被“破防了”赶超的趋势。流行语是一种代表年轻的身份密码,等待同类接收、识别、会心一赞。当你的朋友还在用嘴部是一条弧线的小黄脑袋表情来表达快乐时,你知道,他老了。
有人认为流行语如入侵物种一样大肆泛滥,动不动就破防,破坏了汉语的纯洁,为后人留下糟粕。我们倒也不必做语言警察,相信语言自有其发展的轨迹和规律。语言学家马学良、瞿霭堂都认可,“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
的确,流行语是一种集体记忆,也是时代情绪的沉淀。现在回望,“我倒,原来你也在网上冲浪啊”“你是GG还是MM啊”这样的句子,竟然有种娇憨可爱之感,与那一代网民同网络“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兴奋、好奇、期待遥相呼应。
朋友圈那些惯常用流行语的人并无恶意,绝大部分普通网民是“小透明”,并不掌握多大的话语权,重复使用流行语是融入大集体,进而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方式。在朋友圈这样人员混杂、圈层重重的阵地,人们互相抛梗试探,努力显得时兴,铆着劲儿让自己显得有趣。
可问题就在于,复读机式的有趣并不是真的有趣,甚至相当乏味。当一个热词反复出现在聊天记录、综艺字幕、电梯广告、视频弹幕里时,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
网友说,有智慧的人发个金句,感觉是智慧不小心漏了一点出来;机灵鬼们发个金句,让人觉得在用尽全身力气搞笑。可哪怕人人争当机灵鬼也好,眼下是人们没能力发明滥词,只有复制滥词。
毫无技术含量的表达和缺乏趣味的文字,正在逐渐消磨我们的语言能力。“失语症感者”离文字越来越运,症状是容易大惊小怪、抛弃句号,因为句号意味着冷漠、不满和谴责的语气,只有感叹号才显得热情。他们也放弃谴词造句,需要表达时就打开图库贴一张“说大事专用图”“不配图我总觉得不专业”“我是来凑图滴”;写文章要三行插入两个表情包,文字不再用来讲逻辑和故事,只呈现情绪和状态。
渐渐地,我们走100字的点评也凑不满了,微博也都是零碎的呓语。阅读和书写长文更显吃力,能够领悟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成为一种逐渐稀缺的能力。
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而是我们不再思考。语文教育改革者叶开先生在《对抗语文》一书中说:“一个人阅读量有限,不知道知识的传承关系,很容易就会拿一个小山包华山,在那里杀猪一样抒情。”在看似有趣的流行语外衣下,包裹着干瘪的灵魂。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写道:“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复制流行语是容易的,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去触碰那些存在却未被注意和书写的地带,才是有价值的,也是永恒的。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2月8日)
材料二:
身处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信息可以无穷无尽地被复制和传播,并且依旧是免费的。然而,信息是免费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为此付出代价。正如《Payback》一书中所阐述的:信息爆炸大量占据我们的注意力、抹杀我们的创造力,“数字泰勒主义”已经把我们的大脑当作了唯一标靶。现代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人们的交谈,人们的反应,人们的思考和人们的记忆。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曾在著作《浅薄》中断言“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他指出,互联网对信息的过量承载,我们被迫加大略读的比重,形成浅阅读,在强化我们的反射反应及处理能力的同时,损失了我们深度思考和创造方面的能力。不断地点击超文本链接,解读“超文本”,不断地增加我们的认知负荷,削弱了我们解读、理解、记忆所读内容的能力。卡尔担忧的是,在丢掉报纸、杂志,丢掉托尔斯泰的心灵,同时也在一步步丢掉自己的大脑。现代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网络依赖性,离开互联网,就难以思考,眼睛离开电脑屏幕或者“PPT”课件,难以讲话叙述、难以逻辑表达。而我们所说的文字失语和这也密切相关。诚然,信息化不可逆转,互联网也的确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善,但也必须对互联网严加防范,防止更多人在互联网浪潮中被淹没,一步步沦为“失语者”。
为此,复健文字能力迫在眉睫,书中总有黄金屋,不妨放下电子设备,在纸质书籍中寻找一片心灵的栖息地。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表达自己,沉迷于网络世界,惊讶于他人的表达能力并不能让你有所改变,而当你主动表述时,语言的干瘪贫乏才能得到改善。减少网络用语、表情包等的使用,多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述自己,打破网络社交的屏障,将自己拉回现实社交。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21年9月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但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还是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
B.绝大多数普通网民重复使用流行语是想要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显得更年轻、更时尚。
C.“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远,表述能力下降,被网络用语逐渐淹没,未经思考就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立场。
D.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记忆内容和思考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YYDS”“破防了”“网上冲浪”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只是我们这个时代情绪的沉淀,然而并不能够承载时代的集体记忆。
B.很多网友喜欢使用表情包、流行语、缩略词来表达自己,久而久之,我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下降,就有可能成为“文字失语”患者。
C.卡尔认为,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过量,造成了我们深度思考和创造能力的缺失,甚至丧失了心灵的感知力与敏感度。
D.材料二认为我们可以在纸质书籍中寻找到心灵的归宿,并通过纸质书籍的阅读复健文字能力,解决“文字失语”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呈现的语境能够体现“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去触碰那些存在却未被注意和书写的地带”的一项是(3分)
A.一本很厚的书,有人用一则视频、两幅配图就讲完了。
B.一群旅行者凝视一股急流,突然喊出“绝绝子”“YYDS”。
C.在脱口秀现场,观众惊异于选手层出不穷的包袱和爆梗。
D.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4.材料一、材料二的论述话题均指向“失语”现象,但行文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朋友圈
刘梦琳
星期六上午,胡忠铭在床上翻微信朋友圈,刷到了部门主任郑美琪对一篇文章的转发和评论。
文章链接的标题是:“曝光!渥太华一动物园强行让动物母子分离,辱骂、虐待、殴打动物致死,结果让人心寒!”题目配图是一只在铁丝网里的羊,郑主任还在链接上方加了文字:“呼吁严惩!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生存权!有尊严!”
在手机朋友圈坐览众生相的胡忠铭,对郑美琪这条“朋友圈”秀的读后感,哑然失笑。
胡忠铭倒不是个冷血的人。他惜老怜贫,对所有动物,包括鱼虫鼠蚁,均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胡忠铭对报道中那些受虐待的动物充满了深切的同情,然而,一旦关闭网页,残忍的事实就和显示的像素一起,神奇地瞬间消失了。胡忠铭的注意力只盘桓在郑美琪那十几个字的评论和那个微信头像上,这才是胡忠铭关心的身边事、周围人。
胡忠铭笑的,除了郑美琪激烈的措辞,还有与郑美琪完全不相符的正义感、爱心范儿,还是那句话:缺什么秀什么。郑主任的可笑,在于她日常是个心地狠辣的唯权力论者。而在网络世界,她又企图扮演胸怀大爱、众生平等的达观女性。胡忠铭除了日常体验郑美琪对办公室的冷漠统治,还曾亲眼看见郑美琪一脚踹飞一只流浪狗的狠状。
郑美琪踹狗,发生在单位停车场。
交流中心的地上车位数量有限,仅限领导停车,郑美琪将将过领导线,给她的车位在离办公楼最远的位置,而且还被一棵树占了一个角,车很容易被粗糙的树皮刮到车漆。可常年穿高跟鞋的郑美琪还是坚持把车停在专属于自己的地上车位,因为这是待遇。
胡忠铭清楚地记得郑美琪踹狗那一天是星期二。
每个星期二下午三点,九个部门的负责人要集中开会,到整个交流中心第一号人物高主任办公室去汇报工作。因此,这一天部门里都是鸡飞狗跳的状态,是两百多名职员的黑色工作日。
处于亢奋中的郑美琪会在这一天上午把自己部门办公室里十几口人轮番叫进去问话,对前一天每个人交上去的工作周报进行梳理或是质疑,直到下午盘问结束,郑美琪开始闭门准备汇报的说辞。
郑美琪去高主任办公室的时候,照例衣着光鲜,宝石蓝的套裙下配着同色缎面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踩出一串脆响。谁知提着劲儿去的郑关琪,泄了气儿回来。不用看人,光听高跟鞋落地的声音就知道了。
郑美琪回了自己的办公室,立刻唤王小胖进去,门还没关上,郑美琪疾风骤雨的咆哮便充盈在半边楼里。胡忠铭桌上弹簧玩偶的头都在簌簌弹动。胡忠铭和同事们这时都舒了口气,雷都已经劈下来了,劈的又不是自己,于是相视耸肩撇嘴做惊愕表情。
这天下班,上了趟厕所的胡忠铭落了单,等电梯到一楼,门一开,对面电梯里走出来的,赫然是铁青着脸的主任大人。胡忠铭紧张地叫了声“郑主任”。郑美琪像是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径直往大门外走。
等郑美琪走到了自己的车位旁。没承想,那双闪耀着娇贵光芒的高跟鞋画风突变,其中一只以凌厉的姿势飞踹出去,迅猛地落到了那只总在院儿里溜达的褐色的长毛流浪狗脑袋上。不长眼的狗,显然没有料到它正在撒尿占领的这个轮胎,属于穿高跟鞋的气急败坏的女人。这只狗几乎天天在这里撒一泡尿,可今天它被踢得闷哼一声飞将出去。跟着一块儿弹射出去的,还有郑美琪脚上的那只高跟鞋,它在空中翻转了两个跟斗,仿佛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光泽一般,一头扎进了树坑里。
这番变故,如电光石火,胡忠铭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来不及思忖,紧跑几步上去树坑里捡郑美琪的鞋。树坑里淤着的泥水,已浸染了鞋面和一侧的鞋帮。胡忠铭捏着后跟把鞋子从泥水中提出来时都觉得肉疼。他把鞋子送到郑美琪面前,此时,作为女人和部门主任的郑美琪,狼狈而气恼,她从胡忠铭手中一把拽过鞋子,扬手丢进车里,跟着一屁股坐进去,摔上门打着火,一把方向盘,车子向前一蹿,迅疾地开出大门扬长而去。车位边上的树没法儿躲闪,只能硬生生地让车屁股蹭过去,朱红的车漆,像血一样嵌进了树干里。
经过这么一场事故,胡忠铭觉得自己和郑美琪之间,有了点儿私密的不为外人道的共同经历。他有意与郑美琪共处一个空间,企望得到一两句意在言外的话、一个半个默契于心的眼神。可郑美琪一如既往一视同仁地冷着脸,公事公办,彻底无视他,甚至胡忠铭还有被她践踏的感觉。
原因是胡忠铭提交的周报里,把重要项目的合作方名字写错了,项目进展完全复制了前一周的内容,只改动的两个数字中的一个还是错的。指出这些错误时,郑美琪就粗暴地把报告摔在了胡忠铭面前的桌子上,冷冷地吐出几个字:“重做,一个小时后给我!”
这之后,胡忠铭便格外照顾起那只被郑美琪踢飞过的流浪狗。他常常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剩点儿鸡蛋肉骨头什么的,拿到院子里四处找狗,还给它起个名字叫大毛。大毛很快就和胡忠铭熟了。胡忠铭常对大毛嘟囔着,是对“那个恶毒的踹狗的女人”的鄙薄跟嘲笑,而狗也会在胡忠铭嘀咕时汪汪叫几声。
可这一人一犬的莫逆友情没能持续多久,因为大毛忽然就不见了,守大门的保安说:“领导说不卫生,有安全隐患”。
天气渐冷,偶尔想狗,胡忠铭还会有些气恼和担心。他觉得不该只是自己默默承受,应该让周围的人知道,更应该让郑美琪知道。
他策划发朋友圈,拍一张流浪狗的照片,配上一两句话。照片拍得很顺利,落叶和枯树的背景下,一只瘦而脏的流浪狗夹着尾巴在墙根处张望。狗的神态抓得挺好,绝佳地呈现了丧家之犬的悲催,胡忠铭配图的文字,很费了番周折。
他先是写:“大毛,寒冬将至,今安在?曾经与你莫逆相连,相处甚欢。倏忽不见,寒风中,道声珍重,望能再见!”
想想不妥,于是又写:“今天很冷,路遇流浪狗,真是担心,这个寒冬,它们过得去吗?”
又想,还是来直接的:“曾经喂养过一只流浪狗,它的样子跟今天路遇的这只有点儿像。天寒地冻,被驱赶到街头的它,不知能否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在审读了多遍后,终于在地铁口,在凛冽的西北风中,胡忠铭点下了那个绿色的“发表”键,并点击显示了自己发言的所在位置。
(节选自《朋友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美琪发朋友圈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人设,想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B.胡忠铭发朋友圈叨念流浪狗貌似怜悯狗,实则是一种别有用心的矫情。
C.郑美琪恼火自己用鞋砸狗的场景被下属看到,她在日后的工作中给胡忠铭穿了小鞋。
D.小说中人们关心身边人的朋友圈,更喜欢去分析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言行背后藏着的深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事故事,情节集中紧凑。胡忠铭对流浪狗示好的做法迥异于之前郑美琪对狗的残暴,反映了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B.小说对郑美琪的刻画采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位雷厉风行、冷酷果断的职场女强人形象。
C.小说对黑色星期二的场面描写一方面凸显了郑美琪的精干形象,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紧张、压抑的环境氛围,体现了员工职场求生的不易。
D.“朱红的车漆,像血一样嵌进了树干里。”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既写出了郑美琪气急败坏开车导致的后果,也表明了职场形象的维持是要付出代价的。
8.小说中三处加点的“高跟鞋”,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以“朋友圈”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天下苦秦久矣,相与戮击秦。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乐侵人之分夺人之地。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
武涉已去,齐人蒯彻知天下权在韩信,乃说韩信曰:“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于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洛,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愿足下孰虑之。”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后争张黡、陈泽之事,常山王杀成安君汦水之南。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于汉王,必不能固于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于张黡、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存亡越,霸勾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之于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九月,(豨)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上自东击之。淮阴候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B.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C.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D.秦已破/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率/今汉王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分夺人之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秦:项羽分关中地给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因称关中为三秦。
B.执戟:指秦汉时的宫廷侍卫官,持戟执勤;也指手持兵戟去从军。文中指后者。
C.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只能穿麻布衣服,故以此借指平民。
D.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后为任一般官职者之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涉预测到即使韩信为汉王尽力用兵,在项王失败之后,仍免不了覆灭的结局。
B.韩信坚决不愿背叛汉王是因为汉王除了给他官职、兵众,还在行为上很是亲信他。
C.虽然武涉和蒯彻对现状分析角度不同,但让韩信独霸一方、三分天下的建议相同。
D.蒯彻列举常山王张耳与大夫文种的事例,意在说明韩信与汉王关系淡薄,没有厚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王通我甚厚,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唐人刘禹锡在《韩信庙》中唱叹:“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请结合所选文段,简要概括韩信悲剧产生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酬金华山人春日见寄之什
文彦博
漠漠鲜云①习习风,谷莺娇啭小园中。
谢塘初长如裀②草,湘渚难留避弋鸿。
轻雨落花红扑地,惹烟垂柳绿萦空。
寻芳好伴高阳侣③,深忆东山采药公④。
法释:①鲜云:轻云。②裀:通“茵”,指褥垫、毯子之类。③高阳:《史记·郦食其列传》中有郦食其投奔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终被重用的典故。④东山采药公:指东晋的谢安,隐于东山后又复出,淝水之战中一战而胜,于狂澜中挽救了东晋王朝。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题目中“酬”可知这是一首酬答诗,是因为金华山人曾经于春日赋诗一首送给文彦博,文彦博作此应和友人。
B.首联“谷莺娇啭小园中”一句领起下文对小园春景的细致描绘,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感情基调。
C.颔联“谢塘”句是诗人化用谢灵运梦见谢惠连而作“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来描摹谢塘春草如茵的状态。
D.颈联中“红”“绿”色彩对比鲜明,而“惹”字将婀娜轻柔的杨柳作人格化描述,展现出杨柳如烟的迷人神韵。
16.诗人想向友人传递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说,有德之人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但在言行与道德追求上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歌行》中展现唐军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场景、视死如归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摹从空中洒落的月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文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继续攀援,苍岩更加苍老,或狰狞或慈祥或如飞狮或如卧虎,见多了________的大世面,对我的到来一律平静得A________,脚踩上去,青苔松软,让我体验到________的时间,也有含羞的柔情。树木老得令人肃然起敬,想扑上去唤他几声祖父——无奈比祖父还要老上千年。有几棵老树在风中说话:唐朝的那些诗,宋朝的那些词,都是我看着写出来的,你嗅嗅那些诗词里、是否有一种松香味、柏树味?不敢在树下待下去,待久了,我怕松树掩埋了我,我怕苔藓漫上衣服,我怕松鼠们集体出动,把我抬走,________只有月光才能找见的地方。
路瘦得已容不下我很瘦的影子,影子就斜斜地印在深谷。我继续攀援远古的石头,擦擦一缕刚刚飘来的雾汗湿的脸,正好几只鸟从头顶飞过,抛下几粒清朗的单词,循着它们的提示,抬起头来,我看见我此行的高点,我终于来到山巅。极目远望,不知何处是终极,望久了,心也变得无际的宽广,心与天融为一体,只有无限的澄明和宁静。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沧海桑田 默然 铁石心肠 收进
B.沧海桑田 漠然 铁石心肠 藏进
C.沧海一粟 默然 铁面无私 收进
D.沧海一粟 漠然 铁面无私 藏进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继续攀援,扶着远古的石头,抓一缕刚刚飘来的雾,擦擦汗湿的脸
B.我继续攀援远古的石头,擦擦汗湿的脸,抓一缕刚刚飘来的雾
C.我继续攀援,攀着远古的石头,擦擦一缕刚刚飘来的雾汗湿的脸
D.我攀着远古的石头,继续攀援,擦擦汗湿的脸,扶一缕刚刚飘来的雾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清心寡欲最终要摈弃的是自身的欲望。正如叔本华所说, ① ,人就会处于痛苦与折磨之中。( )。欲望是痛苦之源,只有做到全无欲望,才能最终获得内心的安宁。在做到了清心寡欲之后还有最后一个危险,就是陷入叔本华钟摆的另一端:无聊。他说,人生在欲望未得满足时陷在痛苦的一端, ② 。为了避免无聊,唯一的出路是 ③ 。心清平静无比,优雅无比,每日审美,如果有可能,去创造一些美出来,这将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到达身心全无欲望的境界是人生修炼的最终目标
B.到达身心全无欲望的人生境界是人修炼的最终目标
C.人生修炼的最终目标是要到达身心全无欲望的境界
D.人修炼的最终目标是要到达身心全无欲望的人生境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回眸中国航天人29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正是载人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砥砺前行:面对晚于国外的现状白手起家,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昼夜攻关;面对环境恶劣的大漠戈壁,顶烈日冒风沙,开建载人航天发射场;十几个人的课题组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设计出全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他们怀揣航天梦想,勇攀高峰,实现了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想对航天人说些什么?请给航天人写一封慰问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淮安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①材料一重点阐述流行语现象产生的缘由、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创造力、思考力严重缺位等后果,并指出我们要追求个性表达。
②材料二重在指出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浅薄,逐渐沦为“失语者”这一严重后果,告诫我们要抓住机会主动表达。(共4分,每点2分)
5.①首先由流行语泛滥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指出流行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具有时代特点;
②然后论述流行语简单复制的危害:只能展现乏味,并逐渐消磨我们的语言能力;
③最后进一步揭示实质,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是我们不再思考,并提出建议和努力方向。
(共6分,每点2分)
6.C
7.D
8.①第一处,表明人物身份,“高跟鞋”是职场女性的标配。(1分)
②第二处,“高跟鞋”敲击地面声音与前面不同,暗示情节发生了变化。(1分)
③第三处,“高跟鞋砸狗却弄污了鞋”这一情节具有讽刺意味。(1分)展示了人物暴躁易怒的性格特点。(l分)
9.①“朋友圈”本是当今人们生活的重要存在地,更是各类信息的集散地,拉近了关系,方便了交流。
②小说中的“朋友圈”,实则是一个用来嘲讽、审视他人,同时也不忘标榜自己,甚至是达成自己一定目的的场地。(共6分,每点3分)
10.C
11.B
12.D
13.(1)将军与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叛汉与楚联合,三家瓜分天下而各自称王呢?(4分)
(2)汉王对待我非常优厚,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怎么能因贪图私利而背信弃义呢?(4分)
14.①韩信自以为功高;②韩信看重情义;③韩信不听劝告;④韩信没有政治远见;⑤汉王刘邦忌惮、猜忌韩信。(一点1分,任答三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B
16.①表达诗人对小园春景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酬谢;
③表达诗人渴望有人赏识,得到重用的抱负。(共6分,每点2分)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每空1分)
18.B
19.A
20.老树“说话”“看着”,诗词可“嗅嗅”,使用了比拟的修辞;(2分)将自然之树与古典诗词融合到了一起,既写出了万物的灵性,也写出了诗词借助松柏意象体现出的气质与风骨。(3分)
21.C
22.①只要还有未满足的欲望。
②在欲望全都满足之后又会摆到无聊的一端。
③去过一种审美的生活。
(每句2分。补充细则:第①点关键词“欲望”“未满足”;第②点关键词“满足之后”“无聊”;第③点关键词“审美”。意思对即可,语句通顺,逻辑合理。)
23.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