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科学(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科学(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20:5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综合实践作业——生活中的科学
一、下图是四幅恐龙的图片,前上两幅是化石,下两图是复原图,请结合图片探讨以下问题。
(1) 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一下恐龙生活时代的一个场景。(50――80字)
(2) 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除课文提到的以外,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3) 请根据你的了解列出几种恐龙的类型。
(4) 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二、最近,初二一班开展了一次以“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活动。
(1) 你是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2) 在这次主题班会的活动中,有位同学向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万物总能给我们人类以无穷的启示,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自然的感悟。
例句:水滴石穿,那是在启示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的回答是:
(3) 在这次活中,你也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
根据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从春到冬排列顺序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路蹄轻。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老师请同学们写一条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选出精美的粘贴在班级里。你的标语是: 。
三、综合性学习。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决定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活动中,需要你帮助准备文字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1) 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 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材料二】
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3) 宾馆不再向游客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下面是某客房内的一则针对旅客的提示语,请你帮助修改得更为温馨、委婉一些。
提示语:本宾馆一律不提供一次性牙刷、梳子。
四、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学校开展了“中国梦·飞天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4月22日12时2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使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经多次变轨 , 于22日10时02分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就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后,天舟号开始缓缓向天宫二号靠拢。
12时16 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按程序顺利完成系列技术动作后,对接机构锁紧,两个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随后,天舟一号与天官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验。
(1)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中画线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 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国梦·飞天梦”图文展,向同学们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请你给这次图文展拟一个标题。
(4) 素材搜集小组的成员将开会讨论如何搜集图文资料,请你为他们提供两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2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号探利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量,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触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遇测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
(节选自《中国航天报》2021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观天象,制历法,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天问一号”飞过广袤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公开资料整理)
(1) 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 探险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 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材料一的新闻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请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也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留言者 评论区
同学1 星辰大海,我们来了!中国火星时代开启!致敬航天科技工作者,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是最可爱的人!
老师1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进行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六、综合性学习。
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炭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

七、某班将开展以“了解我国科普工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先进的科技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较慢的现象。因此,促进我国科普工作更好地发展就要转变工作思路,思考公众需要。例如,改变过去政府居高临下布道式科普,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考虑大家的需要。
(材料二)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一座全面系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馆中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近年来,国博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材料三)促进我国科普工作更好地发展,要根据公众的自主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四)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
2015年 2018年 增幅
全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 6.20% 8.47% 2.27%
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9.72% 11.55% 1.83%
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2.43% 4.93% 2.50%
(1) 在材料一~材料三中,与“了解我国科普工作”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中符合“了解我国科普工作”这一主题的材料,探究怎样做才能促进我国科普工作更好地发展。
(2) 请根据材料四的图表提炼出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