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4 06:3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年号洪武,国号 (  )
A.宋 B.元 C.明 D.清
2.基于“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的认识,朱元璋对中央机构实行的改革措施是 (  )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厂卫机构
C.废丞相,权分六部 D.实行八股取士
3.“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反映了 (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阶级矛盾的加剧 D.皇权的不断强化
4.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物种的引进
(  )
A.对我国原始森林造成巨大破坏
B.说明中外贸易交流更加频繁
C.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物来源
D.推动了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21石狮中考模拟)唱词“……一对对鸳鸯阵,摆列刀枪……不求拜相与封侯,只为定国和安邦”中称赞的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是 (  )
A.抗击金军 B.七下西洋
C.荡平倭寇 D.收复台湾
6.《天工开物》中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五金篇》中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表明《天工开物》所属的领域是 (  )
A.医学 B.科技 C.农学 D.史学
7.右图所示纪念币中的建筑建于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明代小说繁荣。当时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小说成为明代的主要文学形式
B.小说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C.小说对以后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D.小说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9.下表是不同时期对李自成的评价,由此可知 (  )
出处 评论
清代张廷玉《明史》 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
当代历史学家顾诚 在李自成领导下,受尽欺凌压榨的贫苦农民挺起了腰,抬起了头……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创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光照史册,受到后世人们的景仰
A.多数人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历史评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D.时代愈近,对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10.“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对一位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这位民族英雄是 (  )
A.郑成功 B.戚继光
C.李自成 D.康熙帝
11.清朝除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还颁布了《西藏善后章程》13条、《裁禁商上积弊章程》28条等一系列基本法规。这体现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管辖的特点是 (  )
A.放任自由 B.因俗而治
C.地方自治 D.以法治藏
12.《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其中清朝使用“中国”与“中国人”来自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双方经平等协商后签订条约 B.清政府行使和维护中国主权
C.签约之后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D.中国已经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3.下面图示中的“ ”处可填入清朝前期 (  )
A.社会经济发展 B.统一全国进程
C.安定边疆措施 D.人地矛盾突出
14.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49万顷,到雍正二年(1724年)已达684万顷。其主要原因是清初统治者 (  )
A.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兴修水利
C.实行税制改革 D.推广高产作物
15.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这表明清朝前期出现了 (  )
A.市民阶层 B.商帮 C.手工工场 D.商业市镇
16.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说明 (  )
A.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B.军机大臣拥有最高决策权
C.清朝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清朝重视民族宗教事务
17.清朝时,将士接受骑射检阅时竟“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八旗子弟好逸恶劳,嗜酒赌博,养鸟斗鸡。这反映了清朝时期 (  )
A.吏治腐败 B.军备废弛
C.财政收入减少 D.贫富分化严重
18.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的政策是 (  )
表现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重农抑商 B.八股取士
C.自由通商 D.闭关锁国
19.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材料叙述的著作是 (  )
A B C D
20.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京剧。由此可知 (  )
A.京剧由徽剧、汉调合并而成
B.京剧的形成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C.京剧形成于乾隆五十五年
D.京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由大量边墙、军事聚落、烽传驿传系统等共同组成,同时伴有军事政治、屯田贸易、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明长城分布于农牧文化的交错地带,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与汇聚之所,是一个集军事防御和民族交融于一体的“秩序带”。
——徐凌玉等《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2分)
(2)你是否同意长城“是一个集军事防御和民族交融于一体的‘秩序带’”的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李时珍亲自到各地去采药,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等请教,同时参考了历代医药书及相关书籍800多种,对药物一一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旧“本草”书籍中的错误,并收集整理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很多药物品种,充实了内容,最终完成了《本草纲目》。他采用了全新的植物、动物、矿物的分类法,是中药分类学上的一大进步。
——摘编自日月《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起因》
材料二 徐光启在天津试验屯田,结合天津的田土特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模式,这为他以后写作《农政全书》打下了坚实基础。天启年间,徐光启搜集整理历代文献资料,经过数年著述,完成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总括农家诸书,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并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农书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李根利《徐光启与他的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述《本草纲目》反映的李时珍的科学成就。(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徐光启能够完成《农政全书》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李时珍和徐光启体现的共同品质。(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清朝政府统一新疆后,设立了伊犁、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四大重镇,各派大臣驻守,控制天山南北。除此之外,还决定将统一新疆的作战部队留驻下来,以后,清政府又陆续从内地抽调了一批亲信精锐军队,集中驻扎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两地。颁布《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边疆法律,明确对边疆的管理。禁止伊斯兰教干预世俗行政管理。
——摘编自张晓莉《清代新疆屯田布局对我国西北安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在台湾设置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新疆的举措。(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郑和航海之最
最早 1405—1433年,比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最多 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
最大 船只长约150米,宽约60米
最先进 以航海罗盘定航向;技术发达;有效地利用季风、洋流
最广 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教社、中图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起点。(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参 考 答 案
1.C 2.C 3.D 4.C 5.C 6.B 7.C 8.D 9.C 10.A 11.D 12.B 13.A 14.A 15.C 16.A 17.B 18.D 19.D 20.B
21.(1)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2)判断:同意。
理由: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筑了明长城,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与此同时,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因此,长城是一个集军事防御和民族交融于一体的“秩序带”。
22.(1)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创立全新的中药分类方法。
(2)自身农业实践经验;搜集整理历代文献资料。
(3)献身科学;注重实践;在继承中创新发展。(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3.(1)机构:台湾府。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设置行政机构;派驻军队;制定边疆法律;实行政教分离。(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4.(1)刘家港。
(2)[示例]
观点: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论述:明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航行早半个多世纪,而且船队人员之多,船只规模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可见,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