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2 俄国的改革
课标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
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是否还记得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英、美、法等,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俄 国 的 历 史
1
2
3
4
5
9世纪晚期
东斯拉
夫人
建立
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
公国
建立
15世纪晚期
莫斯科
公国
统一俄国
16世纪
伊凡四世采用
沙皇称号强化专制
材料一: 当时俄国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一百个人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个。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地方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地主有权无限期追捕逃亡农民。…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和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材料二:几乎控制全球贸易的荷兰已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和教育发展及其缓慢。
依据材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一、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建立新式常备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二、改革内容、特点
改革目的:
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直接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根本目的)
改革方式(特点):
向西方学习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海军和新式陆军)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农奴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改革影响
材料一: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如莫斯科的官营造帆工场拥有工人1162名,谢郭林制呢工场的工人为73名··· 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材料二: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都——圣彼得堡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次改革的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死后,俄国政局动荡不安,贵族争权夺利,沙皇更迭频繁。1762年,叶卡捷琳娜通过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称“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她实行了一些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进一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她为了取得贵族的支持,极力维护他们的种种特权,将大量国有土地连同农奴赐给贵族。
相关史事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
材料一: 19世纪初,俄国已有少数手工工场开始使用蒸汽机;30年代起开始大量进口机器,一部分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现代工厂;到50年代末,俄国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蒸汽做动力的轮船也从30年代起开始航行。1837年俄国修筑了从彼得堡至沙皇村的铁路。从1801年到1860年,俄国外贸额增长了3.5倍。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依据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的背景:
材料: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饱受贵族地主的压迫、虐待和剥削…
18世纪末,俄国的生铁产量和英国相等,但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依据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 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
农奴暴动次数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丧失劳动力10%以上。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地主对农民的残暴压迫和勒索有增无减,……农民骚动、起义不断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依据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 的直接原因: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改革,废除农奴制,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改革目的:
巩固沙皇统治,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缓和阶级矛盾。
(1)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
“废除农奴制法令”
改革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劳力
资金
改革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材料1: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材料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迈开了“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它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根据两则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影响: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从此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影响: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解放”农奴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赎买份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861年改革影响: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不 同 点 背景
内容
影响
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
开启近代化进程;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地主阶级封建性质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适时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改革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俄国改革对中国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奴隶制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彼得一世 B.叶卡捷琳娜二世
C.亚历山大 D.亚历山大二世
3.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农奴制的强化
C. 封建制度性质改革 D.社会主义改革
C
D
A
4.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加强沙皇专制 D.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5.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B
6.(2020年湘西)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都成功了,其根本原因是
A.国王的支持 B.顺应时代的发展
C.农奴的支持 D.避免了战争发生
7.列宁评价一次革命“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其革命指
A.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俄国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D.赫鲁晓夫的改革
B
B
8.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历史事件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D.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