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下: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0 15: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池州青阳三中 何建松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9年级历史下册第13《动荡的中东地区》,下面我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思路和看法。动荡的中东地区说教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人教版教材历史课九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是衔接本课内容的主线非常明晰,课文的两大部分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问题。 课文从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频仍和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入。符合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特点。 本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在世界动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动荡的中东地区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 (2)过程与方法 a.图片、影像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分析能力。 b.互动合作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动荡的中东地区重点: 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动荡的中东地区 说教法:
1:图示讲述法。结合多媒体图片向学生阐述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 。
2:合作学习法。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其展开讨论,一则可加深印象;二则可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动荡的中东地区说学情: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认识能力,另外,在初二已经学过世界地理,因此对于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等方面的认识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是可以很快掌握的。 动荡的中东地区说教情: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和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动荡的中东地区紧扣时政热点贴近实际生活。增加课堂的时代感和时效性。导入新课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1地理位置你知道吗?中东---一般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石油储量,产量和输出量均居世界首位.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犹太人的复国历程
巴勒斯坦的建国历程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以色列建国,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后,英、法、以色列进攻埃及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埃及封锁亚湾,以色列进攻埃及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进攻以争列巴以冲突之---宗教纷争,文化差异巴以冲突之土地水源中东的水源很少,气候干燥,这对中东各国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等资源的分配争夺,成了巴以,乃至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耶路撒冷----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犹太语和阿拉伯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中东和平进展的关键人物阿拉法特拉宾讨论 中东地区内部对实现该地区和平存在哪些障碍?
就国际方面而言,实现中东地区和平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以色列政局变幻无常,政治派别众多;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和主张;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政策上并不完全一致. 大国的干涉使中东和平进程曲折反复,步履维艰. 体验成功1 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是在( ) A 6世纪 B 7世纪 C 8世纪 D 9世纪
2以色列国宣布成立是在( )
A 1948 年 B 1956 年 C 1967 年 D 1973年BA3 中东战争指的是( )
A 印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战争
B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的战争
C 英国和法国对埃及之间的战争
D 阿拉伯国家对英、法的战争B4 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有( )
①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既有生存之争,也有意识形态之争
②沿用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导致战争的爆发
③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④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的问题之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④
C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
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二 观察下图
回答:
①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
②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③材料二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
④材料二这幅插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
阿拉法特 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联合国 他希望和平,来到这里争取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组织
如联合国等积极支持中东和平事业发展。 拉宾、克林顿、阿拉法特。 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巴以达成和解,迈开了中东和
平进程的重要一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你如何认识战争?阿拉法特的身高在人高马大的阿拉伯
世界显得有些矮小,这位叱咤风云的
中东名人身高竟然只有1.60米。他
一年四季总穿一身墨绿色的军便袋,
上衣扎在军裤中,腰悬左轮手枪,
系军用武装带。 1929年8月24日他出生于埃及开罗,
父母家庭分别是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
带的望族。名字阿拉法特就来源自耶
路以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原意为
“神与吉祥”。 1994年7月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阿拉法特本人曾遭逢50多次的暗杀,
终究每每逢凶化吉,被称为“九命灵
猫”,并赢得政治和个人“生存大师”的
赞誉。阿拉法特更多的时光是在飞机
上度过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土,阿
拉法特不得不频繁地在世界各地飞来
飞去,成为举世公认的坐飞机时间最
长、次数最多的国家元首。阿拉法特
曾对驻开罗的外国记者说:“飞机是我
的祖国,也是我的坟墓。”阿拉法特是
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国土的国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