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皇帝 治国措施 盛世 其他
唐 太 宗 【政治】①完善_____________制。②制定法律,减省_______。 ③增加_______科目,鼓励报考(______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用人唯贤,不拘一格。 【经济】减轻人民的_____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_。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_________,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治国策略】 ①勤于_____,虚心______。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②以______为本
武 则 天 【政治】打击___________;大力发展______制,创_____制度,爱惜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______________) 【经济】继续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史称 【影响】
唐 玄 宗 【用人】①励精图治,重用_______。(如:姚崇、宋璟) ②整顿_____,裁减______。(如:亲自考核地方官吏) 【经济】发展经济,改革_______。 【文化】注重_______,编修经籍 【影响】
第3课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 发明推广了生产工具(耕地的________和灌溉的_________)
手工业 丝织业:________冠于全国
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_________色彩亮丽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颇具规模
商业 国际性大都会_________
民族交往与交融 政策 ________(皇帝)实行开明的______政策,被称为“_________”
西域 ①先后发兵击败东、西______。 ②设置了______________府和______________府。
西藏 _______公主和________公主先后入藏 唐穆宗,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______________碑”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①设置___________,②_________会盟 ③册封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多彩 艺术 唐诗 “诗仙”_______,杜甫“_____”“_______”,白居易
书法 “颜筋柳骨”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人名)
绘画 ___________《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医学 《唐本草》,“药王”_______《________》
石窟 _______________窟
第4课 盛唐气象
日本 ①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_______”等。学习唐朝先进的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风俗习惯等。 ② (皇帝)时期, 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罗 (朝鲜半岛) 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最有名是韩国汉学始是________。 ②新罗仿唐朝__________,采用______制选拔官吏。 ③朝鲜半岛的________传入中国,流行于民间。
印度 (皇帝)时期,_______西行前往______(古代印度),并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____》。
大食 ___________帝国(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大食商人来唐朝经商、定居和在朝廷任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 原因 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_____________势力膨胀,中央与对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_____局面。
时间 ____________(皇帝)时期,755年
经过 755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动叛乱 763年,在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从此___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央 权力衰微,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局面。
黄巢起义 影响 起义最终____________,但给唐朝以____________
性质 反抗残暴统治的阶级斗争(____________起义)
唐朝灭亡 907年,______建立_______政权,唐朝灭亡(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 特点 _____________
实质 五代十国是唐末_________的延续
影响 北方___________,南方_________,经济重心开始_____移。 区域经济持续发展,______是必然趋势
选择题训练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汉朝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 )
B. C. D.
3.“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宴,物殷俗阜。”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4.“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
A.玄奘 B.鉴真 C.释迦牟尼 D.崔致远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列说法与她相符的是( )
A.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唐朝历史发生倒退
D.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6.右图为“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以下关于它的描述,正确
的是( )
A.创立于秦朝
B.完善于唐朝
C.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控制
D.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7.“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
十年来竞纷泊。”诗句反映了唐朝( )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频繁的对外交往
C.繁荣的社会经济 D.和睦的民族关系
8.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9.碎叶城是唐朝安西四镇之一,但官修史书对其介绍甚略。玄奘法师却有详细描写:“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种植)糜麦、蒲桃”。想要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我们要查找( )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贞观政要》
10.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下列各项中,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C.“大江东去液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11.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且都城都在长安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3.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唐朝发兵反击突厥 B.唐玄宗册封云南王
C.新罗商人来到中国 D.汉族妇女穿着胡服
14.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以便把握内容的主旨。如图目录展现的
内容主旨是( )
A.频繁的政权更替
B.活跃的对外交流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民族交往与交融
15.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这样描写“啼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材料反映了唐朝( )
①城市商业繁荣 ②民族之间交融 ③社会风气开放 ④诗歌创作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