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0 15: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20、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六安市第九中学 刘梅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十课《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主要讲述了在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是,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在经济上,压制了海外贸易,限制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阻隔了对外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所以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同时也可以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历史的因果。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唐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掌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后果。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腐朽,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罪恶行径,同时认识到落后和封闭就要挨打,只有开放才是民族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明清经济的发展。
2.“闭关锁国”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
依据:明清经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比较琐碎,却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是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的基础,因此我将其作为本课的重点之一。 依据: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依据: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其对“商品经济”、“雇佣”、“资本主义萌芽”等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大。教学法运用1.讲述法
2.直观教具演示法
3.问题探究法
4.情景教学法教法学法1.阅读法
2.分析归纳法
3.团队合作法
4.史料研习法
依据:我主要采用团队合作法与多媒体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教学目标。 你看出来穿帮了吗?为什么?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
15、16世纪传入我国。
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引进农作物有什么意义呢?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增加粮食产量。改善饮食结构。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棉织业 丝织业制瓷业 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清代时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五彩青瓷”之称。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宣德 青花山形洗 依据: 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当时手工业发展状况。明皇都积胜图 (北京的繁荣景象)明南都繁会图 (南京的繁荣景象) 依据:结合问题
与图片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使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概况有所了解。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
的商贸城市 大商人出现 徽商和晋商 徽商的房舍“南都”指南京
“东西两洋”指东洋河西洋
“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
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
南京经营货物的种类繁多,
交易范围广泛,是当时商品
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教材第119页施复夫妇和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封建生产关系有何不同? 依据:使学生加强读图分析的能力,从图片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结合书本内容加以提炼总结。 出现在何时?何地?何行业?其典型表现是什么?有什么
样的特征?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知识点二 闭关锁国政策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雍正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含义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传统观念 统治者的妄自尊大 防范外来侵略 “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
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闭关锁国政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依据:从原因、表现、影响入手,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议一议 我们在理解清朝的闭关
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基
础上联系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现
实,谈谈你的看法。吸取“闭关锁国”政策的教训,应广泛交往。 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 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开放之路。课堂小结 明清时期,大量高产农作物的引种,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使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但闭关锁国等国策背离世界发展潮流,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同时也加速了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进程。 依据:使学生展开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巩固练习1.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 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发达
B. 明朝时商品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不占统治地位
2.清朝前期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却几乎禁绝。这是由于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造成的?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依据:选择题的设计使学生及时掌握本课重难点,而问答题可以使加深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印象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作业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