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劫难(jié) 骨骼(gé)
B.遗骸(hái) 蟾蜍(yú) 撞击(zhuàng)
C.两栖(xī) 深渊(yuān) 鸟臀(tún)
D.追溯(suó) 衍射(yǎn) 溅到(iiàn)
2.下列词语有错误的是( )。
A.流逝 时间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熔化 岩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导致 导致失败 倒置 本末倒置
D.漂移 大陆漂移 飘逸 白云飘逸
3.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和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中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4.下列各项说法未正确的一项是()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5.《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中心是( )
A.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C.斯英石只出现在沙子强烈挤压的地方。
D.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二、综合性学习
7.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 2 月 25 日乘坐贵公司 13 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 上携带的2万元学费被偷。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④ 。
此致 敬礼
2021 年 3 月 1 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封信中的第___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
被压扁的沙子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8.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
9.第②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10.第③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恐龙无处不在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1.选文按照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都有发现的事实,阐释_________,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证据。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涉及的地质学和生物学虽处于不同的领域,但这两个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B.“板块构造”理论为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提供了不解之谜。
C.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南极也有恐龙化石。
D.每隔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1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展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权,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结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16.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18.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
徐风
①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②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大灭绝。
③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即将到来的第6次生物大灭绝将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
④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
⑤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200万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
⑥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19.下列关于本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B.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C.人类的活动使得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D.人类是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20.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地说明了稳定期和剧变期新生率、灭绝率的大小。
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几类常见的导致生物大灭绝的自然灾害。
C.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后生物灭绝速度加快了。
D.第⑥段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的论断。使文章内容更真实可信。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可能”“濒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总”。
D.文章通过说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恶果,呼吁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地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80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0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22.下列说法与选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岸监视系统比作“千里眼”,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注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②段到③段采用的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C.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岸监视雷达远距离监视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D.海岸监视系统无需借助水下传感器,便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
23.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4.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B项中“蟾蜍(yú)”应为“蟾蜍(chú)”;
C项中“两栖(xī)”应为“两栖(qī)”;
D项中“追溯(suó)”应为“追溯(sù)”。
故选A。
2.D
D项应为白云飘移。所以应该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掌握。
3.A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故选A。
4.B
B.有误,恐龙化石遍布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的漂移。故选B。
5.A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中的句子统领了两篇短文,是两篇短文的中心。故答案为A。
6.B
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几乎:①将近于;接近于;②差点儿(儿化)。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
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一直:始终。对新观点争论的频率,用“一直”没有时间间断,能表示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的不懈精神,而“常常”有时间间断。
可:允许。可能:(副)也许;或(表示对情况的估计)。根据原文可知,此处是肯定的意思,故应是“可”。
应该: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肯定:(副)一定;无疑问。句中有一个“似乎”表明这种情况是猜测,而“肯定”是非常确信,故应是“应该”。
故选B。
7. (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第③句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8.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9.不能删去。这个词表示推测,文中说明了稀有金属铱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是一种推测,还没有进行科学证明,如删去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0. 举例子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11.逻辑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大陆漂移学说
12.B
13.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南极洲的寒冷程度及其冰的含量之多。
14.(1)“几乎”有十分接近、差不多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似乎”有仿佛、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本身就是一种假设,“似乎”表示并不十分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15.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16.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为了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17.不能删去,“大约”表明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8.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作者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运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说理,符合大众的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19.C
20.C
21.A
22.D
23.①海岸监视雷达,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能够发现目标。②自动识别系统,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③机动海岸监视系统,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
24.能举出两个实例,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人工合成胰岛素、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的突破,为人类攻克各种疑难杂症树立了信心;互联网络应用于教育,实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手机、电脑上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层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