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物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一10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11-12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的得0分,共38分。)
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快的物体,运动得一定远 B.运动和静止必须以地球为参照物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判断运动和静止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2.在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雷声响起预示可能会下雨 B.敲西瓜听声音判断是否成熟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通过超声波了解胎儿发育的情况
3.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发声的音叉放到水面上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人说话主要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关上教室窗户就能减弱室外的噪声,这是将噪声在声源处减弱
4.下列光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B.海市辰楼的形成
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的亮斑 D.河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
5.光的世界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C.阳光通过凹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显微镜的物镜和投影仪成像原理一样
6.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一定相等
C.物体面镜时像要变大 D.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7.以下的物态变化现象中,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流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秋天,早上出现缥缈的雾
D.冬天,室外蔬菜上出现的霜
8.以下物态变化中,有一个过程与其他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或放热情况都不同的是( )
A.夏天从冷藏室拿出的易拉罐外面出现水珠
B.樟脑丸放在衣柜中变小
C.铁块在炼钢炉中熔化的过程
D.湿衣服变干
9.如图1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10、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
A.(ρ甲+ρ乙)/2 B. ρ甲ρ乙/(ρ甲+ρ乙)
C.2ρ甲ρ乙/(ρ甲+ρ乙) D. ρ甲ρ乙/2(ρ甲+ρ乙)
11.在容器中装有水,有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慢慢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密度保持不变 B.冰块的温度保持不变
C.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D.冰块和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明得到一组数据:物体距透镜30cm,在距物体36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你认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像可能是放大的 B.此像可能是正立的
C.此次成像规律可应用于解释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5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3.如图2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cm。
14.物理学里把物体的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15.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所有的声音都具有三个特性,在公共场所禁止高声喧哗,这里的“高声”指的是我们发声的 。
16.北方的冬天,家里靠近 的玻璃上出现“冰花”(选填“室内”或“室外”),“冰花”是水蒸气发生了 形成的。
17.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 、 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18.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旋转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到 °。
19.在100m短跑比赛时,如果裁判员听见声音才开始计时,则计时的结果将出现 S的误差;这样计时是将该运动员的成绩 了(选填“提高”或“降低”)。(V=340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的;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能够使 物质发光的道理来识别真假钞票的。
21.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会使人感觉凉快,是因为人身上的汗液发生了 现象,向人体的皮肤 热的缘故。
22.小睿同学原来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0m处。当小睿在4s时间内在垂直于平面镜方向向镜面移动6m后,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小睿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小睿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6分)
23.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OB,请画出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和入射光线AO。
24.请在图4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5.在如图中,物体AB位于平面镜前,B’点是物体的B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的示意图,并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图3 图4 图5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6,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7,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图6 图7 图8 图9
(3)如图8,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此像是 (“近虚像”或“实像”)。
(4)如图9,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 (“近视”或“远视”)。
27.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称量前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如图10所示,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旋动(选填“左”或“右”); 称量时,装液体的烧杯应放在天平的 盘;若在称量空烧杯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11所示;在称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12所示;则所测液体的质量是 g。若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80ml, 那么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用这样的方法测得的液体密度应略 于液体的实际密度。
图10 图11 图12
28. 小锋同学利用图13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
(1)先将固体压碎成粉末或小颗粒,放入试管中再放到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做是为了让固体物质均匀受热 ;
(2)在图14所示的三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只有 是正确的;如果按A所示的方法读取温度数据,则读出的温度值将比实际的要 ;
(3)图15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种物质属于晶体 (选填“晶”或“非晶”),它的熔点是 ℃,实验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时间.
图13 图14 图15
29.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3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
(1)在3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
(3)汽车开到山脚下还需要的时间。(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340m/s)
30.国庆期间,小雯从重庆乘坐高铁前往成都,他看到G8733次高铁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万州北 垫江 重庆北 隆昌北 成都东
G8733 到站时间 19:23 20:15 21:01 22:03
发车时间 18:33 19:25 20:22 21:04
已知高铁自万州北到成都东约为49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G8733次列车由万州北到垫江的运行时间为为多少分钟?
(2)G8733次列车由万州北驶往成都东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若G8733次列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长为1400m的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为30s,则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