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答案】A
【详解】
B.“弗”读fú;
C.“贱”读jiàn;
D.“屑”读xiè;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患:祸患,灾难。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C项中的“之”为助词,无意。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贤者能勿丧耳 D.故患有所不辟也
【答案】C
【详解】
A.乡,通“向”,从前;
B.与,通“欤”,语气助词;
D.辟,通“避”,躲避;
故选C。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B.蹴(cù) 苟得(gǒu) 不屑(xiè)
C.弗(fú) 勿丧(sàng) 有所不辟(pì)
D.礼义(yì) 万钟(zhōng) 得我与(dé)
【答案】C
【详解】
C.有误,有所不辟(bì)。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答案】A
【详解】
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故选A。
7.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 ,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 ,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汇流入海
②知退一步
③深潭微渊
④江山依旧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答案】A
【详解】
解答此题可以运用排除法。在四个选项中最好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的是第二个空,根据句意“滴水穿石”可以判断此空选择①,由此排除B、C;再观察分析第四个空,根据“海阔天空”一词的提示,可知此处填写“知退一步”,由此排除D;最后再结合A选项答案,将词语放到空缺处进行验证即可。故选A。【来源:21cnj*y.co*m】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答案】A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故选A。
二、句子默写
9.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8)《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9)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 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称道的:“________,________。”
10)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之乐而乐乎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射天狼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本题中注意“雕”、“颓”、“蜡炬”等字词的书写,要保证找对写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经典诗文默写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9)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答案】(1)童稚携壶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白露未已;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入则无法家拂士; (6)陟罚臧否;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8)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1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详解】
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记清诗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所有小题都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回答即可。小题1注意“稚、携、浆”的写法,小题2注意“已”的写法。小题3注意“勒”的写法,小题4注意“辩”的写法。小题6注意“陟、臧”的写法。小题7注意“寡”的写法,小题10注意“簇新”的写法。古诗文和现代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课内阅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1.二者不可得兼( )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13.此之谓失其本心( )
14.贤者能勿丧耳( )
15.故患有所不辟也( )
16.呼尔而与之( )
【答案】
11.同时占有
12.假使,假如
13.天性、天良
14.遗失、丢掉
15.祸患、突难
16.助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能力。文言字词的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外,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特殊含义:如“如使、本心”;“与”为通假字,通“欤”,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 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解释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9.文章以“鱼”与“熊掌”开头有何好处?
20.选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答案】
17.(1)祸患,灾难 (2)踩踏
18.(1)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2)(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
19.“鱼”比喻“生”,“熊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巧妙地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运用类比手法使复杂难懂的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引人思考。
20.生,亦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出处:21教育名师】
(1)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患:灾祸。
(2)句意:用脚踩踏过给别人吃。 蹴:踩踏。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句中重点词有: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2)句中重点词有:呼,吆喝;尔,用作后缀,不译;与,给。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解答此题时,要联系下文的内容。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句不难看出作者把“鱼”和“熊掌”分别比作“生”和“义”,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类比“舍生而取义者也”,巧妙地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运用这种论证方法使复杂难懂的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引人思考。
4.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点的把握。议论文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中心论点的方法有:看文章的标题;看开头段;看中间段;看结尾段。若文章中没有,需要自己归纳,这时就需要看论据,看分论点。中心论点的句式特点:一、明确完整的判断句、肯定句。二、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选文开头四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了中心论点:生,亦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事例对比论证,批判了追逐个人利益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孟子, 名____________ 是 _____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 __________
(4)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
23.《鱼我所欲也》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用此种方法引出论点有什么好处?
【答案】
21. 轲 战国
22. 同“避”,躲避 踩踏 同“德”,感恩、感激。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3.鱼贱熊掌贵类比出义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高贵,这里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来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由此及彼,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详解】
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②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
③句意: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我。通假字,得,同“德”,感恩、感激。
④句意: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作者用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生”和“义”,并由鱼和熊掌的取舍类比生和义的取舍。这样写的好处就在于比喻修辞,使所述道理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类比推理合乎情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明晓的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1cnjy.com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世纪*教育网
(节选自《孟子》)
2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7.对于如何践行“义”,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保持本心。墨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加以概括。2·1·c·n·j·y
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①者实壤,能欣②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选自《墨子·耕柱》)
(注释)①实壤:充填泥土。②欣:同“掀”,向上递土。
【答案】
24. 同时得到 通“向”,先前、从前
25.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26.首先,作者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生与义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两全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然后,从“所欲”“所恶”两方面阐述道理,指出人人都有本心,只是贤者能不丧失罢了。最后,通过列举“箪食”和“万钟”的例子,告诫人们不要失去本心。2-1-c-n-j-y
27.要务实,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详解】
1.考查常见词语的含义。
(1)句意: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得兼:同时得到。
(2)句意:先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先前、从前。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句子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本题需注意:21*cnjy*com
如使:假如,假使;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莫:没有;甚:超过;则:那么;凡:凡是,一切。
3.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本文首先运用设喻,将生与义比作“鱼”和“熊掌”,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接着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所欲”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所恶”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然后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最后从正反两面举例论证,举“箪食”和“万钟”的例子告诫人们不要“失其本心”。
4.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能力。根据材料大意可知,当子硕向墨子问“行义,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墨子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回答子硕,而是采取了类比说理的方法,先以筑墙为喻,讲明只要大家各自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然后阐明观点,行义就是这样,只要大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团结协作,就能把这项事业干好。可知墨子的主张是“要务实,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点睛】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1教育网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21*cnjy*com
材料:子硕向墨子问道:“行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墨子答道:“就像筑墙这样,能筑墙的人就筑墙,能填土的人就填土,能递土的人就递土,这样墙就可以筑成。行义就是这样,能演说的人演说,能解说典籍的人解说典籍,能做事的人做事,这样就可以做成义事。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子。
(1)蹴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以待饿者食之
(4)右执饮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甲)文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
31.用(甲)文中的句子概括(乙)文,并把它摘录在下面。
【答案】
28.(1)踩踏(2)同“德”,感激,恩惠(3)给……吃(4)端着
29.(1)一碗饭,一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2)(饿者)抬起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的!”
30.不能为获取优厚的俸禄而抛弃自己的礼仪。
3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详解】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蹴,踩踏。
②句意: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恩惠。
③句意: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食,给……吃。
④句意:右手端着汤。执,端着。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语:
①食,饭;则,就;弗,不;得,得到。
②扬,抬起;其,代词,指黔敖;予,我;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3.考查对作者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键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甲】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据此概括为: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或者不能为获取优厚的俸禄而抛弃自己的礼仪。21·cn·jy·com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乙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与甲文“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这两句的意思是一致的,故而选择甲文中的“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来概括乙文。
【点睛】
译文:
【甲】一筐饭,一碗汤,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版权所有:21教育】
【乙】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饿者)抬起他的眼睛看着他,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同“德”,感激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C.主人日再食 再:再一次
D.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3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B.足肤皲裂而不知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得之则生 当余之从师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4.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A.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汤给我喝,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缓和过来。
B.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汤给我喝,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
C.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
D.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缓和过来。
35.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各具特色。甲文说理精当,逻辑严密,力透纸背;乙文现身说法,朴实自然,说服力强。
B.两段文字均彰显儒家理念。甲文主张“性善”,倡导礼义;乙文“勉乡人以学”,颇具儒者风范。
C.两段文字均影响深远。甲文“勿失本心”的告诫极具现实意义;乙文激励后辈专注学习,情真意切。
D.两段文字均擅用对比。甲文采用正反对比阐发“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同舍生”与作者的装束对比,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追求优越的生活。
【答案】
32.C
33.B
34.C
35.D
【分析】
32.
C.句意: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顿。故选C。
33.
A.介词,为了\名词,心理活动;
B.表转折,却\表转折,却;
C.代词,指代一箪食一豆羹\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表转折,却\表判断,就是;
故选B。
34.
汤,热水。沃灌,浇洗。和,暖和。故译为: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故选C。
35.
D.“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追求优越的生活”有误,应为“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故选D。
【点睛】
译文:
甲: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书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书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书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书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课外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以刀劈狼首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38.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3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开明君主。
【答案】
36.D
37.B
38.(1)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
(2)我听说君子应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
39.D
【分析】
36.
D项中的“谓”意思是:告诉,对……说。
37.
B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对,对于。
38.
无
39.
【乙】文中的齐景公尊重知识分子,却并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点睛】
附【乙】文译文:孔子拜见齐景公,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赠送廪丘邑给孔子以作为他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孔子(从景公处)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凭借功劳来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4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
(2)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人佣耕/浅尝辄止 B.故不为苟得也/蝇营狗苟
C.所恶有甚于死者/嫉恶如仇 D.故患有所不辟也/故弄玄虚
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3.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甲段陈胜、吴广的行为符合乙段“舍生取义”的规范要求吗?为什么?
(2)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段写法上的不同。
【答案】
40. 被雇佣 如果,假如 估计 通“避”,躲避
41.B
42.(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43.(1)符合,因为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反对的是秦朝的暴政统治。(1)甲文属于记叙,首先介绍陈胜和吴广的籍贯,然后介绍了起义的背景。(2)乙文属于议论,首先通过比喻论证引出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做后得出结论。
【分析】
40.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
(2)句意为: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苟:如果;
(3)句意为:估计已经误期。度:估计;
(4)句意为:所以(遇到)灾祸也有不躲避的。辟:通“避”,躲避;
41.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尝:曾经/尝试;
B.苟:苟且/苟且;
C.恶:厌恶/坏人坏事;
D.故:所以/故意;
故选B。
42.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安知”,怎么能知道;“志”,志向。
(2)重点字词:“是”,这;“皆”,都;“丧”,丧失。
43.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1)首先表明观点,符合“舍生取义”的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要求。根据“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分析,他们是起义是为国事,是为推翻秦朝的暴政统治,故符合“舍生取义”的规范要求。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体特点分析。甲文是记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体,首段首先介绍了陈胜吴广的籍贯,然后记叙了陈胜少时的具有远大志向的故事。第二段,记叙了起义的背景和陈胜吴广的对话。
乙文是议论文体,首先“鱼,我所欲也;熊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采用了比喻论证,引出论点“舍生取义”,然后先从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非独贤者”——“贤者能勿丧耳”运用递进论证法,前文已论证“义”字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字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只是贤者更能保持罢了。
【点睛】
参考译文:(甲)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乙)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所恶(wù)
B.蹴尔(cù) 弗得(fé) 富贵不能淫(yín)
C.一豆羹(gēng) 不辟(bì) 贫贱不能移(jiān)
D.不屑(xiāo) 得兼(jiān) 威武不能屈(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羞恶之心)
C.故患有所不辟也(忧虑,担忧)
D.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贤者能勿丧耳 D.故患有所不辟也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B.蹴(cù) 苟得(gǒu) 不屑(xiè)
C.弗(fú) 勿丧(sàng) 有所不辟(pì)
D.礼义(yì) 万钟(zhōng) 得我与(dé)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C.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7.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 ,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 ,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 ,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2·1·c·n·j·y
①汇流入海
②知退一步
③深潭微渊
④江山依旧
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句子默写
9.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8)《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9)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 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称道的:“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10)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10.经典诗文默写
(1)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8)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9)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三、课内阅读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1.二者不可得兼( )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13.此之谓失其本心( )
14.贤者能勿丧耳( )
15.故患有所不辟也( )
16.呼尔而与之(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解释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9.文章以“鱼”与“熊掌”开头有何好处?
20.选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世纪*教育网
21.孟子, 名____________ 是 _____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 __________
(4)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
23.《鱼我所欲也》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用此种方法引出论点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www-2-1-cnjy-com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来源:21cnj*y.co*m】
(节选自《孟子》)
2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_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27.对于如何践行“义”,孟子主张舍生取义、保持本心。墨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加以概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①者实壤,能欣②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选自《墨子·耕柱》)
(注释)①实壤:充填泥土。②欣:同“掀”,向上递土。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教育网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子。
(1)蹴尔而与之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以待饿者食之
(4)右执饮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箪食一豆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0.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甲)文作者的观点。(不得超出20字)
31.用(甲)文中的句子概括(乙)文,并把它摘录在下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cn·jy·com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3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同“德”,感激
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C.主人日再食 再:再一次
D.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3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B.足肤皲裂而不知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得之则生 当余之从师也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4.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A.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汤给我喝,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缓和过来。
B.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汤给我喝,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
C.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起来。
D.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我的手和脚,又用被子裹(盖)着我,过了很久(我)才缓和过来。
35.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各具特色。甲文说理精当,逻辑严密,力透纸背;乙文现身说法,朴实自然,说服力强。
B.两段文字均彰显儒家理念。甲文主张“性善”,倡导礼义;乙文“勉乡人以学”,颇具儒者风范。
C.两段文字均影响深远。甲文“勿失本心”的告诫极具现实意义;乙文激励后辈专注学习,情真意切。
D.两段文字均擅用对比。甲文采用正反对比阐发“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同舍生”与作者的装束对比,突出其勤学的原因是:追求优越的生活。www.21-cn-jy.com
课外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21*cnjy*com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以刀劈狼首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38.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3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开明君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版权所有:21教育】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出处:21教育名师】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4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
(2)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与人佣耕/浅尝辄止 B.故不为苟得也/蝇营狗苟
C.所恶有甚于死者/嫉恶如仇 D.故患有所不辟也/故弄玄虚
4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3.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甲段陈胜、吴广的行为符合乙段“舍生取义”的规范要求吗?为什么?
(2)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段写法上的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