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C
【详解】
略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鱼,我所欲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C
【详解】
A.“豆”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一种粮食作物;
B.“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
C.“欲”古义和今义都是想要,希望;
D.“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答案】D
【详解】
A.“之”解释为:代词/助词,的;
B.“穷”解释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穷人/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C.“奉”解释为:侍奉/供养;
D.“已”解释为:停止;
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的“得”意义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答案】B
【详解】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21cnjy.com
A.取得,得到;
B.同“德”,感恩、感激;
C.得到;
D.得到;
故选B。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答案】A
【详解】
A.正确翻译应为“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故选A。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屑xiè;
B.蹴cù;
C.丧sàng;
故选D。
7.“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该句放入下面语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
在中国的思想体系里,没有哪一种体系不是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放在中心位置的。(A)虽然方式不同,中国古代的两个主要派别道家和儒家都是以人为本。(B)他们的主要兴趣都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及其正确的处事态度。其区别在于,(C)孔子认为圆满的人生是通过自我完善才能达到的。(D)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古代的两个主要派别道家和儒家都是以人为本。”分析。所举例子应该是先道家,后儒家。所以“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应该放到“孔子认为圆满的人生是通过自我完善才能达到的。”前。故放在C处。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D.根据句意: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做了,可知应划分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www.21-cn-jy.com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答案】D
【详解】
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③根据固定句式断句;④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结合语境,D选项的意思是: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结合虚词“而”,可断句为: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故选D。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D.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
【答案】D
【详解】
A.第一个“与”义为:给,第二个“与”通“欤”,语气词;
B.第一个“为”义为:做,第二个“为”义为:为了;
C.第一个“于”义为:对于,第二个“于”义为:比;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故选D。
1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答案】D
【详解】
A.为了/做;
B.比/对;
C.得到/同“德”,感恩、感激;
D.都是“所以”的意思;
故选D。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墨者有钜子①腹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矩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领袖被称为“钜子”。②腹 :人名。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B.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C.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D.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中的“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矩子可谓公矣”的意思是: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了,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 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据此可进行句读: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故选B。
【点睛】
译文:(甲)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乙)墨家有个大师腹 ,住在秦国。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 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的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规。”腹 没有答应秦惠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 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1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C
【详解】
C对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版权所有:21教育】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2-1-c-n-j-y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C.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高位厚禄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之美/无丝竹之乱耳
B.所恶有甚于死者/不戚戚于贫贱
C.乡为身死而不受/士卒多为用者
D.蹴尔而与之/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1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文中第二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
C.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舍生取义”是最高要求。
【答案】
14.A
15.D
16.C
【分析】
14.试题分析:理解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对所学文言文名篇中的词语,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判断。注意字词在句子中的变化。A项中的“患”是“遭受祸害”。故答案为A。
15.试题分析:考查虚词的意义与用法。A.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于:介词,比/介词,在。C.为:介词,为了/表被动,被。D.而:都是表示顺承关系。故答案为D。
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可知普通人也是有重“义”之心的。故答案为C。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为失其本心。
17.本文是“亚圣”_____的作品,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_____》。
18.在文中横线上依据课文填写出原句。
19.解释加点词语。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20.解释句子。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1.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古今含义一样吗?
【答案】
17.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20.所以,(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21.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22.舍生取义,孟子指“羞恶之心”。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分析】
17.
本题考查了解作家作品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18.
本题考查默写古文句子的能力。要正确流利地背诵,准确默写,注意易错字,如“勿”“丧”等。
19.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2)句意: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20.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是故(因此),甚(胜于)”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21.
本题考查理解中心论点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孟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本文的中心论点用文中的句子表述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用一个成语概括是“舍生取义”。
22.
本题考查理解成语的能力。注意成语古今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不同。从本文中引申出的成语是“舍生取义”,它在文本中的意思是指羞恶廉耻之心,今义是为正义而牺牲生命。21*cnjy*com
【点睛】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源:21cnj*y.co*m】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乡为身死而不受
2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第二自然段开头是直接阐述道理
C.在作者看来,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能保持不动摇的就是“贤者”。
D.作者善于将比喻、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有机结合,从而使论证生动而严密。
【答案】
23.A
24.A
25.B
【分析】
23.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A句中加点词“恶:凶恶”解释不正确。恶:厌恶。
24.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A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B“避”通“避”,C“辩”通“辨”,D“乡”通“向”。
25.B“第二自然段开头是直接阐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道理”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第二段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21教育网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6.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答案】
26.A
27.B
28.A
【分析】
26.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A项错误,《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人性是恶的。故选A。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B项错误,从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可以看出,重“义”之心,人皆有之,并非圣贤独有。故选B。21·cn·jy·com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错误,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故选A。
【点睛】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命) B.蹴尔而与之(脚)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认为)
3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3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
B.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由因推果,正反结合,对论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C.“呼尔”“疏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羞恶之心”,就是对“义”的坚持。
D.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这些句式使得行文流畅,正反对比,论证严密,语气连贯,突出中心。
【答案】
29.C
30.D
31.B
【分析】
29.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存,活下去)。B蹴尔而与之(用脚踩、踢)。D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30.D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之意。A前者“对于”,后者“比”。B前者语气助词,通“欤”;后者“给”。C前者“就”,后者表假设“如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1.B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正反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这两句都是从正面进行论述。作者指出了有的人能够舍生取义的原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两句肯定了这两种行为,都是从正面论述舍生取义的道理。
【点睛】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蹴尔而与之 蹴:轻轻地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己乎 己:停止,放弃
3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二者不可得兼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3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
32.B
33.B
34.B
【分析】
32.B.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蹴尔而与之”中的“蹴”:用脚踢。整句话翻译:用脚踢给别人吃。
33.B.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A“辟”通“避”,躲避。C“与”通“欤”,语气词“呢”。D“乡”通“向”,从前。
34.B.“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普通人也具有。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1·世纪*教育网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21*cnjy*com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③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3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担心)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C.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
36.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D.行道之人弗受
3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38.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否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3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B.甲文中,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乙文中,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D.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40.翻译句子。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答案】
35.A
36.D
37.B
38.D
39.B
40.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
35.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故选A。
36.
本题考查“之”的用法。
A.代词,代“一箪食,一豆羹”;
B.代词,代乞人;
C.代词,代公孙仪;
D.结构助词,的;
故选D。
37.
本题考查断句。依照句意“如果我接受了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可断句为: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故选B。【出处:21教育名师】
38.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D.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是:这种。已:停止。不能译为“是否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故选D。www-2-1-cnjy-com
39.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B.甲文中,孟子认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此之谓失其本心”,所以人们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不合乎人性,故选B。
40.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正确。夫子:老师,您。嗜:特别爱好。受:接受。何:为什么。
【点睛】
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 ( http: / / www.21cnjy.com )吃鱼,国人全都争着买鱼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了依靠为自己办事的人不如自己去办事的道理啊!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蒙袂辑屦: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③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41.解释下列画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4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43.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只划两处。
黔 敖 为 食 于 路 以 待 饿 者 而 食 之。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 贸 贸 然 而 来。
44.请结合《鱼我所欲也》,谈谈《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
41.(1)患:祸患,灾难 (2)停止
42.(1)(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2)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
43.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44.《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辩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不是嗟来之食》中,“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取之“义”是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分析】
41.
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1)该句翻译为: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2)该句翻译为: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
42.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甚:胜于;于:比;故:所以,因此;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2)左:左手;奉:端着;食:吃的食物;右:右手;执:拿着:饮:这是用作名词,喝的。
43.
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把握好句子的内容,默读句子时,要在新路划分出词语的意义单位,及主谓成分,不要把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划开。该句翻译为: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然后结合题干要求只划两处可知,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44.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甲文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而乙文中的黔敖却用一种带有侮辱性的方式给饥饿的人施舍食物,这让路人感到自己受了屈辱,因此为了“义”即自己的尊严和骨气,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侮辱性的施舍,因此这个故事说明人的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体现处了甲文中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主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鱼是我所想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文)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路边,等候饥民过来就给他吃,有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他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尽管黔敖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①成;十二月,舆梁②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解)①徒杠:可供人行走的小桥。②舆梁,能够行车马的桥。
45.解释加点词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万钟:
4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生亦我所欲 绝巘多生怪柏
C.子产听郑国之政 水陆草木之花
D.日亦不足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4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48.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49.乙文中子产帮助别人渡河,孟子是如何评价子产的呢?
50.新冠疫情肆虐我国,面对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45.乡:同“向”从前,先前 万钟:优厚的俸禄
46.C
47.(1)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2)所以治国理政者让每个人都高兴,时间也就会不够用了。”
48.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49.是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他应该修桥而不是用自己的车帮助别人渡桥。
50.面对疫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在关键时刻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也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除恶扬善,居安思危。
【分析】
45.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这里需要注意“乡”是通假字,同“向”,意思是“先前,从前”;“万钟”,形容优厚的俸禄。
46.
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
A.祸患,灾难/担心;
B.生命/生长;
C.都是助词“的”;
D.够,足够/值得;
故选C。
47.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
2·1·c·n·j·y
(1)句中“是”是代词,指“这种做法”,“已”意思是“停止”,“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句中“故”意思是“所以”,“悦”在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让……高兴”,“日”意思是“时间”,“不足”意思是“不够”。
48.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翻译为“用他的专车,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据此断句为: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49.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对于子产“以其乘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人于溱、洧”的行为,孟子认为“惠而不知为政”,即“是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认为子产应该做的是“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这样“民未病涉也”。据此理解作答。
50.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首先结合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点“舍生取义”,其次结合题目设置的背景“疫情蔓延,面对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加以分析即可。示例:在疫情蔓延的形势下,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集体和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时刻要用生命去捍卫正义,维护国家的安宁。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子产主持郑国的行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专车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是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君子只要修平政治,他外出时鸣锣开道都可以,哪能够一个个地帮人渡河呢?所以治国理政者一个个地去讨好人,时间也就会不够用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鱼,我所欲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4.下列句中加点的“得”意义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它罢了。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7.“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该句放入下面语段最恰当的一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中国的思想体系里,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一种体系不是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的。(A)虽然方式不同,中国古代的两个主要派别道家和儒家都是以人为本。(B)他们的主要兴趣都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及其正确的处事态度。其区别在于,(C)孔子认为圆满的人生是通过自我完善才能达到的。(D)21cnjy.com
A.A B.B C.C D.D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9.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D.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
1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不为苟得也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www-2-1-cnjy-com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墨者有钜子①腹 ②,居秦,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矩子可谓公矣。【版权所有:21教育】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领袖被称为“钜子”。②腹 :人名。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B.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C.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D.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13.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假如,假使
C.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高位厚禄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之美/无丝竹之乱耳
B.所恶有甚于死者/不戚戚于贫贱
C.乡为身死而不受/士卒多为用者
D.蹴尔而与之/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1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文中第二段作者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义”比“生”更重要的观点。
C.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孟子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舍生取义”是最高要求。
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 。21教育网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为失其本心。
17.本文是“亚圣”_____的作品,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_____》。
18.在文中横线上依据课文填写出原句。
19.解释加点词语。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20.解释句子。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1.本文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古今含义一样吗?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cnjy*com
2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通“德”,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乡为身死而不受
2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第二自然段开头是直接阐述道理
C.在作者看来,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能保持不动摇的就是“贤者”。
D.作者善于将比喻、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有机结合,从而使论证生动而严密。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6.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27.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http: / / www.21cnjy.com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命) B.蹴尔而与之(脚)
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认为)
3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3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中心论点。
B.文中第一段划线句子由因推果,正反结合,对论点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C.“呼尔”“疏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羞恶之心”,就是对“义”的坚持。
D.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这些句式使得行文流畅,正反对比,论证严密,语气连贯,突出中心。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世纪*教育网
3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蹴尔而与之 蹴:轻轻地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己乎 己:停止,放弃
3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二者不可得兼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3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出处:21教育名师】
(《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③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35.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担心)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C.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恃:依靠)
36.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D.行道之人弗受
3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B.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C.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D.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38.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来源:21cnj*y.co*m】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是否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3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B.甲文中,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乙文中,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21*cnjy*com
D.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40.翻译句子。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②蒙袂辑屦: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③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41.解释下列画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4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43.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只划两处。
黔 敖 为 食 于 路 以 待 饿 者 而 食 之。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 贸 贸 然 而 来。
44.请结合《鱼我所欲也》,谈谈《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1·cn·jy·com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www.21-cn-jy.com
(乙)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①成;十二月,舆梁②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解)①徒杠:可供人行走的小桥。②舆梁,能够行车马的桥。
45.解释加点词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万钟:
4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生亦我所欲 绝巘多生怪柏
C.子产听郑国之政 水陆草木之花
D.日亦不足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4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48.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49.乙文中子产帮助别人渡河,孟子是如何评价子产的呢?
50.新冠疫情肆虐我国,面对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