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基础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6:58: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D.岂他人之过哉
【答案】A
【详解】
A.“支”通“肢”。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答案】D
【详解】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作者求学时的“勤”和“艰”,并引出下文。故选D。
3.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答案】D
【详解】
D.“负箧曳屣”应翻译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故选D。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
【答案】B
【详解】
B.句意: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以,把。故选B。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21教育网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2-1-c-n-j-y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答案】B
【解析】
《诗经》“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颂”主要是宗庙乐歌,
试题分析:
考点: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涵盖面广,包括作家、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因此理解记忆时须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
B.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质、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真实记叙了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D
【详解】
D.海伦 凯勒是美国作家;
故选D。
7.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B
【详解】
B.该句中的“支”同“肢”,“肢体”的意思;
故选B。
8.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
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
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
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
【答案】D
【详解】
D.媵人(yǐng)——(yìng),容臭(chòu)——(xiù);
故选D.
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概念。
C.《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答案】C
【详解】
C项错误,“耳顺”之年指六十岁。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故选A。
11.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仔细阅读文章可知,A项中的“无从致书以观看”,B项里的“余立待左右”,D项里的“寒冬烈风”都与原文不符。故选C。
12.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错误的两项是 (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有求于王。四境之内莫不为王。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簌此都寂,但余钟馨音。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E.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F.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AE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积累,认真背诵即可。A应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E应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的文体,《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B.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C.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D.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中“《战国策》是我国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有误;C中《社戏》应是小说,不出自《朝花夕拾》;D中“风雪山神庙”的人物是林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字词书写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时读书容易,坚持不懈却不易做到。毕竟读书对人的影响和功效不会一蹴而就、立gān见影。正因为如此,才更考验人的耐心与定力,才更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与专注执着。一句话,读书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无一不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心浮气燥、浅尝zhé止不会也不可能有重要收获。因此,想要读有所获、读有所得、读有所成,就应该将读书作为每日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去如饥似渴地吸吮和摄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立gān( )见影 浅尝zhé( )止 吸吮(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一蹴而就”中“就”的意思是 ;“心无旁骛”中的“骛”的意思是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答案】(1)竿 辄 shǔn
(2)心浮气燥 心浮气躁
(3)完成 追求
(4)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都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试题。(1)(2)考查字音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是左右结构。“竿”不要写成“干”。“吮”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躁”与“燥”可从部首加以辨析。21·cn·jy·com
(3)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心无旁骛:旁;另外的;骛:追求。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2·1·c·n·j·y
(4)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方法:去掉两个否定词,句子通顺即可。据此改写即可。
1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______) 衾(______) 嗜学(______) 硕师(______) 媵人(______) 容臭(______)
绮绣(______) 耄老(______) 冻něi(______) 遇其chì duō(______)【来源:21cnj*y.co*m】
【答案】sì qīn ( http: / / www.21cnjy.com ) shì shuò yìng xiù qǐ mào 馁 叱咄
【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俟”“硕”“绮 ( http: / / www.21cnjy.com )”“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
三、情景默写
1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

四、句子默写
17.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崔颢在《黄鹤楼》中运用对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答案】(1)风烟望五津 (2)征蓬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塞 (3)塞上燕脂凝夜紫 (4)雾凇沆砀 (5)晴川历历汉阳树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1)—(4)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记型默写,注意易错字“津”“蓬”“塞”“燕脂”“凝”“凇”“沆”“砀”。(5)—(6)为理解型默写,答题关键是熟记古诗文及名句,再结合题干要求选择语句作答。(5)紧扣题干“《黄鹤楼》”“运用对偶”“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选择名句,注意易错字“历历”“萋萋”“洲”。(6)紧扣题干“《送东阳马生序》”“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选择名句,注意易错字“缊袍”“敝衣”“慕”“奉”“若”。
18.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19.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④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戟沉沙铁未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干戈寥落四周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沾衣欲湿杏花雨 好雨知时节
【详解】
试题分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戟”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__。(白居易《池鹤》)
② 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⑤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__________ 。(林嗣环《口技》)
⑥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 ,________ 。(李商隐的《无题》)
【答案】晒翅常疑白雪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风万里送秋雁 衡阳雁去无留意 惟吾德馨 无敢哗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翅、消、雁、衡、惟、馨、哗、奉、春 禹锡、蚕、蜡炬,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对比阅读
离别何以建,字字总关情。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宣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胺比邻。无为在歧路,凡女共沾巾。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元宋明初)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1.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
(1)城阙辅三秦 (2)以衾拥覆
2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涯若比邻 欣喜若狂
B.负箧曳屣 负荆请罪
C.久而乃和 曲高和寡
D.同舍生皆被绮绣 妇孺皆知
2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事。
翻译;寄居在旅店,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________,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东阳马生序
理身份,明背景 (1)________ 送后辈学子
读文意,悟主题 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体现了旷达的胸怀。 (2)________
【答案】
21.(1)què (2)qīn
22.C
23. 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享受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
24. 送同辈友人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要刻苦求学。
【分析】
21.
(1)城阙:城楼,宫阙。读què; (2)以衾拥覆: 用被子盖着。读 qīn。
22.
A.好像/好像;
B.背着/背着;
C.暖和/唱和;
D.都/都。
故选C。
23.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逆旅:旅店; 日:每天;再食:供两顿饭;鲜肥滋味:新鲜肥美的东西。
(2)以:因为;中:内心;足乐者:值得快乐的东西。
24.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空: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一题目及诗中“与君离别意”“海内存知己”可知,这是诗人送同辈友人;
第二空:从“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知,这是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从“送东阳马生序”这个题目和文章表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具体内容知,宋濂勉励马生要刻苦求学。
【点睛】
参考翻译:
甲文翻译: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乙文翻译: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 ( http: / / www.21cnjy.com ),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2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腰白玉之环(_____)
(2)媵人持汤沃灌(_____)
(3)故有所览,辄省记(_____)
(4)为一说,使与书俱(_________)
2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归而形诸梦/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
25. 在腰间佩戴 热水 就 做
26.C
27.(1)(我)住在旅舍里,主人每天供应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2)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啊!21cnjy.com
28.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重点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从师学习时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乙文既有“我”借书读之专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对比,也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上彼此不同遭遇的对比。
【分析】
25.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2)句意为: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古今异义词,热水;
(3)句意为: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就牢牢地记在心里。辄:就;
(4)句意为:(我)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为:写,做;
26.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B.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C.介词,用/介词,凭借;
D.都是连词,“虽然这样,那么”的意思。
故选C。
27.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逆旅:旅馆,旅店;日:每天;再,两次;享,享用;
(2)重点字词:然,这样;专,专一;可惜,值得珍惜。
28.
本题考查写作方法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写法,甲文,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日有廪稍之供”是与上文生活条件之苦对比,“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是与上文求师之难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上文借书之难对比。通过对比,人们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作者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乙文,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藏书(物)者和借书(物)者对书的不同态度和心理的对比;(2)“我”幼时遇张氏吝书之不幸与黄生遇“我”公书之幸的对比;(3)“我”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的对比。
【点睛】
参考译文(甲)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乙)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前往借阅,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景。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由于长期不翻阅,)白色的蛀虫和灰色的虫丝时常沾满书本。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www.21-cn-jy.com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张氏吝惜自己的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大不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不幸碰上张氏呢,还是黄生有幸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迅速。(我)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交给黄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www-2-1-cnjy-com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袁枚《黄生借书说》)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无从致书以观/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C.足肤皲裂而不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30.把语段(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1.两文都写了“借书”,分析两文在写“借书”时结果、目的有何不同。
32.两文都有劝勉的意味,两文中劝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29.B
30.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31.内容目的上:【一】文写作者小时候借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抄书的经历,侧重写环境艰苦,表明自己一心学习的精神。【二】写作者小时候借书不得做梦的经历和现在自己慷慨借书的行为,侧重表明得书不易,要珍惜阅读机会。21*cnjy*com
32.相同:都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
【分析】
29.
A.周到/到、到达;
B.都解释为:得到;
C.脚/值得;
D.动词,担忧、忧愁/名词,灾祸;
故选B。
30.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以是:因此;以:把;假:借;余:我;因:因此。”
3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知,写作者小时候借书、抄书,重在写条件艰苦,强调自己一心向学、勤奋读书。文段(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写作者小时候没有借到书而做梦的经历;“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写现在自己慷慨借给他人书的行为。重在表明书来之不易,要珍惜时间、珍惜机会抓紧阅读。
32.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黄生借书说》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此文开篇即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广引事实加以证明其观点;之后作者犹恐就事论事论证无力,由借书推及到借物,把“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普遍化;最后转而叙说作者自身的经历,总结个人读书的经验教训。所以两文中劝勉他人的方式相同之处是:都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
【点睛】
(一)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21·世纪*教育网
(二)译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读。你没听说过那些藏书的人(是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然而天子中读书的人有几个呢?那些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中读书的有几个呢?其余那些祖辈和父辈收藏(的书籍),子辈孙辈随便丢弃的就不用说了。不只读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也)都是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心想:“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说一声“姑且等到另外的日子再看吧。”【出处:21教育名师】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
如今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公开,慷慨出借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了姓张的,而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遇到我吧?(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而且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qiān):人名。⑨勒:编纂。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36.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37.作者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他却能在读书中自得其乐。请你谈谈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乐趣。
【答案】
33.C
34.年长后容易忘记,希望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35.D
36.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力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37.示例生活像一杯苦咖 ( http: / / www.21cnjy.com )啡,可是热爱生活的人会品出其中的香甜。当物质上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不要自卑,要做到“不比父母比自己,不比吃穿比努力”,知识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勇敢面对,努力克服,然后你就会发现战胜困难的经历是人生路上宝贵的财富。总之,生活中并不缺少乐趣,只要你微笑着面对,细心地体会。
【详解】
1.C 由句中的“每”“必”“辄”可知,该句应在“必”和“辄”前断开,“寻绎数终”“掩卷茫然”为两个动作,故二者之间应断开。
2.D 由乙文中“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可知,作者由于年长,常常忘记所学的东西,而非“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皇甫谧)年二十,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3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稍降辞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负箧曳屣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便舍船,从口入
3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0.阅读语段(一),结合作者的求学经历,思考除了勤奋,宋濂最终成为一代大家还具备了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41.语段(一)中的宋濂和语段(二)中皇甫谧的叔母都是在教导后生晚辈用心学习,请具体分析他们勉励方式的不同之处。
【答案】
38.B
39.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40.(1)爱好学习,能以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2)遵守约定。克服家庭贫寒,借书抄书,按时归还。(3)尊敬老师,勤于提问,求教谦虚、诚恳。(4)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克服恶劣自然条件,竖持学习。
41.语段(一)中,宋濂现身说法,通过叙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他的亲自实践和体会劝勉马生勤苦学习;同时善用对比,用自己的衣食住行与同舍生作对比,强调求学要追求精神的充实。
语段(二)中,皇甫谧原来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学,游荡无节制。他的叔母直指皇甫谧的错误,并用孟母三徙、曾父烹豕类比自己对皇甫谧的殷切期望和教育之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皇甫谧幡然醒悟。
【分析】
38.
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降:这里是“平和”的意思/降临;
B.负:都是“背负”的意思;
C.或:有时/或许;
D.舍:房舍/丢下,舍弃;
故选B。
39.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因为)、是(这,这样)、以(把)、假(借)、因(于是)”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0.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做的事件分析概括作答。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内容,可概括出他爱好学习、以苦为乐、遵守约定、尊敬老师、谦虚求教、意志坚定、不追求物质生活等优秀品质。概括理解概括作答。
41.
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分析能力。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要求具体分析宋濂和皇甫谧的叔母勉励方式的不同之处。从语段(一)看,宋濂用自己的求学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具体劝说中,将自己的衣食住行与“同舍生”的情况作对比,劝勉马生在求学上要追求精神的充实。从语段(二)看,皇甫谧的叔母则直接指出皇甫谧的错误,并用“孟母三徙”“曾父烹豕”的故事,采用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对皇甫谧的进行教育和引导。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一)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 ( http: / / www.21cnjy.com )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二)皇甫谧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度的游荡,有的人认为他是傻子。皇甫谧曾经得到一些瓜果,总是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二十多岁,眼中没有学习,心思不入正道,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安慰我的。”因此叹息说:“从前,孟母三迁,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父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么?不然,你怎么会如此鲁莽愚蠢呢!修身立德,专心学习,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叔母面对皇甫谧流泪。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儒家经典著作学习,终于博览通晓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皇甫谧)性格恬静,没有奢望,并从此树立了高尚的志向,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取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等论著。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 ( http: / / www.21cnjy.com )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洛之士,翕然④而师之。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⑥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⑦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⑧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 程门立雪》)
注:①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②绝学:失传了的学说。③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④翕然:一致。⑤时:即杨时,人名。⑥道:思想、学说。⑦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⑧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
4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益慕圣贤之道(益: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叱咄:________)
③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________) ⑥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觉:________)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44.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
45.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
【答案】
42. ①益:更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叱咄:训斥,呵责。 ③汤:热水。 ④被:同“披”,穿。 ⑤去:离开 ⑥觉:睡醒
43.①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②到颍昌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拜见程颢,彼此相处得很融洽。
44.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任答出两点即可)。
45.恭敬、尊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学生能从“我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角度作答则更好)。(此题为开放题,其中第一问只要学生答得有一定道理即可)。
【分析】
4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句意:更加羡慕圣贤的学说。益:更加。
句意:有时遇到他斥责。叱咄:训斥,呵责。
句意:仆人给我灌下热水。汤:热水。
句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同“披”,穿。
句意:杨时与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去:离开
句意:程颐已经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觉:睡醒。
43.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下面重点词语意思:
①以是:因为这、因此;以:介词,把;假:借;余:我;因得:于是能够。
②以:用;师礼:对待老师的礼节;见:拜见;于:在;甚欢:很融洽。
44.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1自然段“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知,抄书之苦;从“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知,求师之难;从第2自然段“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知:生活之艰。
45.
从甲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乙文从“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知,宋濂和杨时求学时对老师是毕恭毕敬、尊敬有加。
我们对老师的态度可以参照两篇古文内容,结合自己体会,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成长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可关键是能否知错就改,如果能,那既表现出我们的宽广胸怀,也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遗憾的是有些同学知错但不改错,恶意顶撞老师。所有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你的不可理喻,缺乏改错的胸襟和你的无知、愚蠢。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知错就改,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同样也是对老师的尊重。
【点睛】
参考翻译:
甲文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文翻译:
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老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在一起求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
(2)不敢稍逾约______
(3)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_______
(4)后天下之乐而乐也______
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遇其叱咄      或夜昏怠
B.不敢出一言以复    辄以水沃面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D.范仲淹二岁而孤    啖粥而读
48.用“/”给文中划线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仲 淹 刻 苦 自 励 食 不 重 肉 妻 子 衣 食 仅 自 足 而 已
4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50.甲、乙两文主人公共同点是_______;乙文写了范仲淹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说明他是个_________的人。
【答案】
46. 喜欢 超过 封建官员的降职或远调 在……之后
47.A
48.仲 淹 刻 苦 自 励 /食 不 重 肉 /妻 子 衣 食 仅 自 足 而 已
49.(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2)做官后,常常情绪激动地谈论天下大事,不顾自身的安危。
50. 小时候贫穷但勤学苦读 以天下为先(爱国爱民的远大政治抱负)
【详解】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嗜,喜欢。
②句意: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超过。
③句意:(范仲淹)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谪,封建官员的降职或远调。
④句意: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后,在……之后。
2.A.都是代词,有时;
B.连词,来/介词,用;
C.助词,的/代词,指代抄书;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1*cnjy*com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以是,因此;以,把;假,借;因,因而。
②既,已经,……以后;仕,做官;每,常常。
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乙文中“家贫无依”,看出二人:家境贫寒;甲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乙文中“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可知二人:刻苦读书。
范仲淹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体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他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点睛】
译文
【甲】我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的圣贤的学说。又忧虑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有名的学者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一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等待他高兴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乙】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诸弟书(节选)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5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5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51.D
52.(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53.①有毅力(坚持不懈)。②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
【详解】
1.A项中“自”的意思是“从”;
B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尝”的意思是“曾经”;
C项中“虽”的意思是“即使”;
D项中“得”的意思分别是:得到/领会。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面重点词语的意思:
时时:时刻;惟:只有;诸:各个;而已:罢了。
3.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从“立誓 ( http: / / www.21cnjy.com )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个有毅力的人;从“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个对诸弟要求严格的人。
【点睛】
附【译文】
各位贤弟:
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仍如往日,而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每天记茶余偶谈二则,这三件事,没有间断过一回。十月二十一日,(我)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的课程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间断。弟弟们每天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这三件,将终身实行。
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绝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只有见识不是马上可以广博的,至于有志有恒,弟弟们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头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版权所有:21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送东阳马生序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D.岂他人之过哉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
3.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
4.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21*cnjy*com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C.序,一种文体,一般分为书序和赠序。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推崇、赞许、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
D.《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后失败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通讯。
B.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质、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的人》中,真实记叙了莎莉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7.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
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
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
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
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概念。
C.《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
D.《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
11.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2.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有错误的两项是 (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有求于王。四境之内莫不为王。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簌此都寂,但余钟馨音。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E.波涛如怒,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
F.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捕蛇者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2·1·c·n·j·y
B.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21·世纪*教育网
D.武松是绿林好汉中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从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风雪山神庙,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字词书写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程,一时读书容易,坚持不懈却不易做到。毕竟读书对人的影响和功效不会一蹴而就、立gān见影。正因为如此,才更考验人的耐心与定力,才更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与专注执着。一句话,读书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无一不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心浮气燥、浅尝zhé止不会也不可能有重要收获。因此,想要读有所获、读有所得、读有所成,就应该将读书作为每日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去如饥似渴地吸吮和摄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立gān( )见影 浅尝zhé( )止 吸吮(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一蹴而就”中“就”的意思是 ;“心无旁骛”中的“骛”的意思是 。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15.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______) 衾(______) 嗜学(______) 硕师(______) 媵人(______) 容臭(______)
绮绣(______) 耄老(______) 冻něi(______) 遇其chì duō(______)
三、情景默写
1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17.默写。
(1)城阙辅三秦,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崔颢在《黄鹤楼》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艰难,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羡慕他人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8.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
19.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②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④余立侍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⑥“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0.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__。(白居易《池鹤》)
② 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④斯是陋室,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⑤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__________ 。(林嗣环《口技》)
⑥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⑧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 ,________ 。(李商隐的《无题》)
五、对比阅读
离别何以建,字字总关情。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宣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胺比邻。无为在歧路,凡女共沾巾。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元宋明初)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1cnjy.com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来源:21cnj*y.co*m】
21.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
(1)城阙辅三秦 (2)以衾拥覆
2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涯若比邻 欣喜若狂
B.负箧曳屣 负荆请罪
C.久而乃和 曲高和寡
D.同舍生皆被绮绣 妇孺皆知
2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事。
翻译;寄居在旅店,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________,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东阳马生序
理身份,明背景 (1)________ 送后辈学子
读文意,悟主题 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体现了旷达的胸怀。 (2)________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 ( http: / / www.21cnjy.com )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1*cnjy*com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
2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腰白玉之环(_____)
(2)媵人持汤沃灌(_____)
(3)故有所览,辄省记(_____)
(4)为一说,使与书俱(_________)
2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之从师也/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归而形诸梦/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8.(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1-c-n-j-y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出处:21教育名师】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袁枚《黄生借书说》)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无从致书以观/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C.足肤皲裂而不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
30.把语段(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1.两文都写了“借书”,分析两文在写“借书”时结果、目的有何不同。
32.两文都有劝勉的意味,两文中劝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qiān):人名。⑨勒:编纂。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36.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37.作者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他却能在读书中自得其乐。请你谈谈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乐趣。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www.21-cn-jy.com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皇甫谧)年二十,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任姓叔母。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③道:正道。④卜:此指选择。⑤阙:同“缺”。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3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稍降辞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负箧曳屣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便舍船,从口入
3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0.阅读语段(一),结合作者的求学经历,思考除了勤奋,宋濂最终成为一代大家还具备了哪些品质?请简要概括。
41.语段(一)中的宋濂和语段(二)中皇甫谧的叔母都是在教导后生晚辈用心学习,请具体分析他们勉励方式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①讲孔孟绝学②于熙、丰之际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洛之士,翕然④而师之。时⑤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⑥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⑦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⑧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 程门立雪》)
注:①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②绝学:失传了的学说。③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④翕然:一致。⑤时:即杨时,人名。⑥道:思想、学说。⑦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⑧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
4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益慕圣贤之道(益: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叱咄:________)
③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________) ⑥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觉:________)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44.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
45.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www-2-1-cnjy-com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4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
(2)不敢稍逾约______
(3)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_______
(4)后天下之乐而乐也______
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遇其叱咄      或夜昏怠
B.不敢出一言以复    辄以水沃面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弗之怠
D.范仲淹二岁而孤    啖粥而读
48.用“/”给文中划线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仲 淹 刻 苦 自 励 食 不 重 肉 妻 子 衣 食 仅 自 足 而 已
4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50.甲、乙两文主人公共同点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乙文写了范仲淹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说明他是个_________的人。
六、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诸弟书(节选)
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21教育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5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5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版权所有:21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