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22: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屠苏(sū) 税务局(suì) B.携带(xié) 档案馆(dàng)
C.横跨(héng) 咖啡馆(jiā) D.面貌(miào) 阅览室(yuè)
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络择不绝 聚精会神 众志成诚
B.和气生才 宜然自得 兵荒马乱
C.史无前例 异口同声 焕然一新
3.下列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正确的一项是( )
A.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B.剪碎或切断——捣——浸——捞——晒。
C.剪碎或切断——浸——捞——捣——晒。
D.剪碎或切断——捣——捞——浸——晒。
4.“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句中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话题的转折 D.声音的延长
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好像瘦了很多。(比喻)
B.一朵朵玫瑰花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拟人)
C.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比喻)
D.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夸张)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 ) 借——( ) 异——( ) 暖——( )
7.课文朗读。
1.课文共( )首古诗,我已朗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元日》的作者是( )朝的( ),《清明》的作者是( )朝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朝的( )。
8.理清脉络。
1.《元日》中“元日”指________________,该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欢乐、热闹景象。具体写了元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一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________”表现了人们的悲伤情绪。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九月九日是我国的________节,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的思念之情。其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佚名
①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家之一。他担任太史令时,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的研究兴趣。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报地震的仪器,叫作“候风地动仪”。
②候风地动仪是用铜制造的,仪器内部竖着一根铜柱,周围有8个杠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分别朝着8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各含着一粒小铜球。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倒向哪边,触动杠杆,那个方向的龙就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蛤蟆中。这样,人们就能知道哪个方位会发生地震。
③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准确度很高。公元138年的某一天,侯风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钢球,但是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骗人的。过了几天,陇(lǒng)西有人快马来报,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伙儿这才信服。
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议论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张衡发明了_______________,用来________________。
11.用“ ”画出文中介绍候风地动仪构造的句子,用“﹏﹏﹏”画出解释候风地动仪如何测报地震的句子。
12.第③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13.“大伙儿议论纷纷”,想一想,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大伙儿原来都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骗人的,后来却信服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
赵州桥(节选)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现。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15.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现”这句话在文章中既是_____________句。又是本段的_____________句。它与后面的句子之间是_____________的关系。
17.在描写栏板上精美的图案时,用了“有的……有的……还有……”这种句进行列举来说明。我也能依照这种写法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18.习作。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春节,在外工作的人大多数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每年的春节,你们家是如何度过的呢?回忆自己家过春节的情景,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当然,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关于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和我们大家分享。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字音。
A错误。税务局(suì)应该为shuì。
B正确。
C错误。 咖啡馆(jiā)应该为kā。
D错误。面貌(miào)应该为mào。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
A络择不绝错误,应该是络绎不绝。众志成诚错误,应该是众志成城。
B和气生才错误,应该是和气生财。宜然自得错误,应该是怡然自得。
C选项正确。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蔡伦造纸出自课文《纸的发明》。可以定位到原文第四自然段,相关原文: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意思递进、声音延长、意思转折、说话中断或停顿、总结上文等。具体是哪一种需要结合语境来判断。
“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是什么画,是《清明上河图》,破折号后面的话是对破折号前面词语的概念内涵作具体解释,属于“解释说明”的作用。
意思的递进、话题的转折和声音的延长均不符合这个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5.C
【解析】
【详解】
本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把握。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他好像瘦了很多。”句子是陈述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
B.“一朵朵玫瑰花好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玫瑰比作小姑娘。说法错误。
C.“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说法正确。
D.“天上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星星拟人化。不是运用夸张手法。说法错误。
6. 旧 还 同 寒
【解析】

7.1.3 3
流利
2.屠苏 欲断魂 茱萸
3.宋 王安石 唐 杜牧 唐 王维
【解析】

8. 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 爆竹声 屠苏酒 桃符 清明节扫墓 欲断魂 重阳 亲人和家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

9. 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 相信并佩服。
10. 候风地动仪 测报地震
11.候风地动仪是用铜制造的,仪器内部竖着一根铜柱,周围有8个杠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分别朝着8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各含着一粒小铜球。
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倒向哪边,触动杠杆,那个方向的龙就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蛤蟆中。
12.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准确度很高
13.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不起作用,看来是骗人的。
14.因为过了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带发生了大地震。
【解析】
【分析】
9.
本题主要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
(1)议论纷纷:看法不一致,各种说法很多。
(2)信服:相信并佩服。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能测报地震的仪器,叫作“候风地动仪”。”可知,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用来测报地震。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候风地动仪是用铜制造的,仪器内部竖着一根铜柱,周围有8个杠杆连接外面。外面有8条龙,分别朝着8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各含着一粒小铜球。”可知,这个句子介绍候风地动仪构造。
从“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倒向哪边,触动杠杆,那个方向的龙就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蛤蟆中。”可知,这个句子解释候风地动仪如何测报地震。
12.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理解。
从“过了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伙儿这才信服。”可知,本段主要写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准确度很高,能够准确预测到地震的发生的位置,因此,本段的中心句为: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准确度很高。
13.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内容,从“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骗人的。”可知,大伙可能会说: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肯定是忽悠大家的,世界上哪有东西可以预测自然灾难呢?更别说是地震了。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倒向哪边,触动杠杆,那个方向的龙就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在下面仰首张嘴的小铜蛤蟆中。这样,人们就能知道哪个方位会发生地震。侯风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钢球,过了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大伙儿这才信服。”可知,当大家发现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这才相信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真的。
15.赵州桥很美观。
16. 过渡 中心 总分
17.蔚蓝的天空飘着许多白云,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马儿在奔跑,有的像盛开的花朵,还有的像参天大树。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了概括能力,注意结合短文,写了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的图案,体现了赵州桥的美观。
16.
本题考查了中心句及过渡句,中心句可以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或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句子,常常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结合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可知答案。
过渡句,就是前半句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后半句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结合语段看“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前半句讲的是上文内容,后半句讲的是美观,是下文的内容,故为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7.
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用“有的……有的……还有……”构成排比句,我们用上这个句式写句排比句即可。
18.范文:
过春节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
这天清早,小朋友们个个穿戴一新,蹦蹦跳跳地来到小区里玩耍、放鞭炮。啊!小区也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在忙碌地张贴春联,挂着大红灯笼……
中午时分,爸爸妈妈也开始在厨房里忙着做饺子和美味佳肴。我在客厅里玩着妈妈给我买的玩具,不知不觉中,爸爸妈妈就把一桌丰盛的晚宴准备好了,爸爸拿着一串鞭炮在门外噼哩啪啦地放起来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喜气洋洋,爸爸妈妈喝着红酒,我喝着饮料,吃着爸爸妈妈精心准备的菜肴,相互说着祝福的话语,首先我说:“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爸爸妈妈同时祝福我:“健康成长,好好学习!”一家人其乐融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夜晚,室外不时传来阵阵地烟花鞭炮声,我也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和爸爸去楼顶放起了烟花,大约快到24时,整个城市鞭炮声响成一片,烟花把整个城市的夜空增添得更美丽。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话题作文。
从文章的题裁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