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9: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一句中,“陷”字的意思是( )
A.攻破,占领 B.缺点 C.穿透 D.凹进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赏识 脚力 放肆 兴志勃勃
B.吓唬 船舱 摩拳擦掌 胸有成竹
C.航行 撕裂 逗乐 龇牙咧嘴
D.炮弹 矛盾 坚固 心惊胆战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她成绩好,又乐于帮助同学,大家都很喜欢她。
B.尽管努力拼搏,但是理想能变成现实。
C.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演出,但是一点也不紧张。
D.如果他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所以进步很快。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历了这次新冠疫情,使人们越发珍惜美好的生活了。
B.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C.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D.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5.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还要描述它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的服务。
②所以在描述动物时要讲述它们的产地、本能、习性、怀孕期、繁殖期、幼崽的数量、父母的照料、饲养类型、寻找食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
③这就是布封在讲述野兽时的论述结构。
④动物历史不是单个动物的历史,而是全部动物构成的历史。
⑤这种论述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对18世纪之后的博物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A.③④①②⑤ B.④①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③①②⑤
二、填空题
6.比一比、组词语。
矛( ) 誉( ) 吾( ) 弗( )
予( ) 誊( ) 悟( ) 佛( )
7.日积月累:
1.《凉州词》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羌笛之声表达了戍边将士们久久不得还乡的哀怨乡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谁)送别友人________(谁)时所作。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季节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情景交融,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不舍。
8.交流平台:
1.抓住人物的( )、( )、( ),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军神》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 )到( )、( )的内心变化。
3.《军神》中: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这段话中,既可以感受到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又能感受到他( )的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什么?中国有一座“横着建”的摩天大楼
近日,外媒惊讶地发现,在中国重庆,世界首座横向摩天大楼快要建成。
说“横向”,是因为8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群里,赫然出现一座“躺着”的楼。这座长度超过300米的廊桥形建筑在60层楼的高空将其中4幢摩天大楼连接起来,瞬间把建筑群变成3D的“风帆”。
英国《每日邮报》用了整整三行的标题这样形容:“中国建筑工人即将建成耗资27亿英镑的巨型商业建筑群,在1000英尺高的楼顶还盖了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横向摩天大楼’。”这座水晶连廊用钢量达到1万多吨,然而远看却轻盈灵动,像银河流淌在九天之上。
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悬空而建的大楼,透过玻璃墙面鸟瞰下面的广场,这感觉奇幻不?胆大的人还可以走到两端装透明地板的户外观景台。
不只是好看,这座新地标也将创下世界纪录,它拥有世界最高、连接塔楼数量最多的廊桥。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
更令外媒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用来连接4幢大楼的三个分段均有1100吨重,它们在地面建造好后,需用起重机吊到近300米的高空再与大楼连接,形成廊桥。
英国《卫报)的报道则指出,在重庆这样人口密的城市,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设计师萨夫地说:“(地面上)没有空间修建大型公因,我们就把它搬到空中。
这不,还没完工的“横向摩天大楼”已经成了外国网友眼中的“网红”建筑。
“太酷了,超现实的感觉。”“想去中国感受一下,在悬空的廊桥上往下看可能会腿软,但风景肯定很惊喜。”
难怪有英国网友为中国人的执行力点赞:“中国人总能想到办法。中国制造业领军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看看你家里有多少东西是中国制造的吧!”“在中国,如果一件事儿需要解决,那么就一定会解决。”
9.关于“横向摩天大楼”,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世界首座 B.建在楼顶 C.是座廊桥 D.是英国制造的
10.“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旁边有许多廊桥
B.廊桥相连
C.廊桥相连可自由穿梭
D.人们不用下到地面
11.“这座水品连廊用钢量达到1万多吨,然而远看却轻盈灵动,像银河流滴在九天之上。”这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打比方 举例子 B.列数字打比方 C.举例子 作比较 D.作比较 列数字
12.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了英国网友的话作总结,这样写的作用( )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说明英国网友说的话是正确的
C.说明英国网友爱为他人点赞 D.强调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13.短文第3自然段“中国建筑工人即将建成耗资27亿英镑的巨型商业建筑群”中“即将”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在重庆建这座横向摩天大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爱是最高的学位
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接近尾声了,淘汰到剩下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一个是研究生学历,一个是本科学历。约半数评委同意选那位高学历的,另外的评委则倾向于低学历的选手,认为他表现得更自信。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原教授说话了。原教授德高望重,这种情况下他的意见将起决定性作用。
原教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暑假时,原教授去一个小镇的朋友那里度假,恰好有一个小艺术团在镇中心的小广场上演出,原教授便驻足观看。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一个女歌手正在唱歌,一个傻子跑到台上,捧着一朵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脏兮兮的塑料花。观众大笑起来。
这个女歌手没有舞台经验,一时不知如何应付。傻子站在舞台上,呵呵地笑着。此时,主持人走了过来,微笑着接过了塑料花,握着傻子的手说:“谢谢这位朋友!”原教授由衷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应变能力。
傻子得到夸奖,得意地跑下台来。没想到的是,当那个女歌手再次上台的时候,傻子又跑了上去,捧着一大束刚采来的野指甲花、鸡冠花。观众又一次大笑起来,傻子则在台上手舞足蹈。主持人上前来,示意歌手接过鲜花,他则面对观众说:“这是真正的铁杆粉丝,他将给我们的歌手很大的鼓励!”他还拥抱了一下傻子,对傻子耳语了一句什么。傻子乐呵呵地跑下台来。演出继续进行。
傻子再没有上台去,安静地在台下看着,直到表演结束。原教授感觉这是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主持人,给予傻子同常人一样的尊重,没有一点讥笑的成分。但如果傻子一再上台,会严重影响演出效果,使演出变成一场闹剧。
他很想知道主持人是如何使傻子不再上台献花的,于是向后台走去。只见主持人走到傻子身边,牵着傻子的手,向马路对面走去,进了一家小餐馆。原教授跟了进去,做了自我介绍,对他的主持表示嘉许,年轻人的脸微微泛红了。他说自己今年刚大学毕业,主持节目还不成熟。
当原教授问他用什么方法使傻子没有再上台时,他说:“我在他的耳边说:‘送花只送一次就够了,送多了会被人笑。在台下听歌,结束了我请你去吃好东西。’人要守信,尽管他精神不太正常,我还是要兑现我的承诺,否则就是欺骗。”
原教授说,这个学历低的选手就是我在小镇上遇到的最棒主持人。大家经过热烈讨论,最后一致通过这位学历低的选手入选。
15.原教授介绍本科学历的选手在小镇演出上主持节目时化解了几次尴尬场面(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6.下列不属于学历低的那位选手被成功招聘的原因的是哪一项(  )
A.他表现得更自信
B.原教授对他的了解和力荐
C.一开始就有多数评委同意选他
D.他有爱心,对傻子也能信守承诺
17.下列信息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是哪一项(  )
A.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
B.研究生学历选手的实力比本科生强了一些
C.傻子上台献花,主持人一时不知如何应付
D.竞聘的本科生选手刚从大学毕业,主持节目还不成熟。
18.“他还拥抱了一下傻子,对傻子耳语了一句什么。”从句中的“拥抱”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认为主持人除了要拥有爱心,还需要拥有哪些实力?请联系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0.表达与交流
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出自先秦韩非的《自相矛盾》,原文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是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的积累和辨析。
本题中有错别字的是A项,兴志勃勃——兴致勃勃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区分句子的关系后再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即可。
A 本项分句“她成绩好,又乐于帮助同学”与“大家很喜欢她”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句中关联词“如果……都……”使用错误,应用“因为……所以……”。即:因为她成绩好,又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大家很喜欢她。
B 本项分句“努力拼搏”与“理想能变成现实”之间是条件关系,所以句中关联词“尽管……但是……”使用错误,应用“只要……就……”。即:只要努力拼搏,理想就能变成现实。
C 本项分句“我是第一次参加演出”与“一点也不紧张”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句中关联词“虽然……但是……”使用正确。
D 本项分句“他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学”与“进步很快”之间是因果关系,句中“如果……所以……”不是关联词,使用错误,应用“因为……所以……”。即:因为他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所以进步很快。
故选:C。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病句辨析,要找出有病因的句子。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辨析出病句。
A 有语病,病句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经历”或“使”。
B 没有语病。
C 有语病,病句中搭配不当,“加快”与“规模”不搭配,应删去“和规模”。
D 有语病,病句中语序不当,“优秀的大量的歌曲”应改为“大量的优秀的歌曲”。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列的理解能力。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文段的主要内容通过“动物历史不是单个动物的历史,而是全部动物构成的历史”可以知道,语段是告诉人们动物史的构成,故此句为第一句;
接着从多个方面细说了要怎样描述动物,故“所以在描述动物时要讲述它们的产地、本能、习性、怀孕期、繁殖期、幼崽的数量、父母的照料、饲养类型、寻找食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为第二句;
然后补充了还要描述什么,即“还要描述它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为第三句;
之后得出论述结构,即“这就是布封在讲述野兽时的论述结构”为第四句;
最后说明了论述的重要性,即“这种论述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对18世纪之后的博物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第五句。
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⑤,选C。
6. 矛盾 荣誉 吾辈 弗能 给予 誊写 觉悟 仿佛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长~。~盾。
予:给:授~奖状。免~处分。请~批准。
誉:1.名誉:荣~。~满全国。2.称赞:毁~。~不绝口。
誊:誊写:这稿子太乱,要~一遍。
吾:我。组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我们。组词:吾党所宗我的。组词:吾爱吾师
悟:了解;领会;觉醒:觉~。若有所~。恍然大~。~出一个道理。
弗:不:自愧~如。
佛:[ fó ]通「佛」。组词:仿佛[ fú ]通「佛」。仿佛[ bì ]古同“弼”,辅弼。[ bó ]古同“勃”,兴起。
7.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 孟浩然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盛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8. 动作 语言 神态 冷漠 赞许 钦佩 心疼和担忧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如《军神》一文,从刘伯承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受到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军神》作者是毕必成。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课文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内心变化。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这段话中,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都颤抖了,说明这场手术难度大,令人紧张。从侧面衬托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既可以感受到沃克医生被刘伯承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又能感受到他担心和心疼刘伯承的心情。
9.D
10.C
11.B
12.D
13.不能去掉,这句话加上“即将”说明这个建筑马上要建成,若去掉,则成了这个建筑已经建成,这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因为重庆人口密度高,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的能效。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近日,外媒惊讶地发现,在中国重庆,世界首座横向摩天大楼快要建成。”可以得出“横向摩天大楼”并不是英国制造的。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不只是好看,这座新地标也将创下世界纪录,它拥有世界最高、连接塔楼数量最多的廊桥。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可以得出“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这句话是写出了廊桥相连可自由穿梭。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这座水品连廊用钢量达到1万多吨,然而远看却轻盈灵动,像银河流滴在九天之上。”可以得出这句话中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打比方,从“达到1万多吨”可以得出这个具体的数据是列数字,从“像银河流滴在九天之上”可以得出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中国人总能想到办法。中国制造业领军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看看你家里有多少东西是中国制造的吧!”“在中国,如果一件事儿需要解决,那么就一定会解决。”可以得出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了英国网友的话作总结,这样写更强调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中国建筑工人即将建成耗资27亿英镑的巨型商业建筑群”其中“即将”意思是(副)就要;将要,在原文的语境中“即将”说明这个建筑马上要建成,如果去掉之后就表明这个建筑已经建成,这就和原文的意思不相符。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英国《卫报)的报道则指出,在重庆这样人口密的城市,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可以得出在重庆建这座横向摩天大楼是因为重庆人口密度高,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的能效。
15.B
16.C
17.A
18.从“拥抱”一词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傻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关爱,也体会到了他作为一个主持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
19.丰富的学识,随机应变的能力,良好的口才,标准的普通话等等。
【解析】
【分析】
15.
本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后,傻子总共跑上台两次。傻子第一次跑上台后,主持人微笑接过塑料花并答谢他;傻子第二次跑上台后,主持人拥抱了他并在耳边说了话。傻子第二次上台后就一直在台下听歌,直到表演结束。
因此,本科学历的选手在小镇演出上主持节目时化解了两次尴尬场面。故选B。
16.
本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知道,学历低的那位选手表现得更自信,以及约半数的评委同意选那位高学历的选手。后来经过原教授对他的了解和力荐,评委们知道学历低的那位选手有爱心,对傻子也能信守承诺。因此,“一开始就有多数评委同意选他”不属于学历低的那位选手被成功招聘的原因。故选C。
17.
本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一段可以知道: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低学历的选手表现得更自信。
从第四段和第五段可以知道主持人成功化解了傻子上台献花的尴尬。
从第七段的最后一句,可以知道低学历的选手认为自己刚从大学毕业,主持节目还不成熟。
根据以上信息,选项A的“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与文章内容相符。故选A。
18.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
拥抱是一个表达善意的动作。主持人对傻子拥抱体现了他对傻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与关爱。在当时的情景下,主持人拥抱傻子,也起到了缓解尴尬的作用,体现了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
19.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身为主持人,要面对很多不同的场合,因此需要多种能力,如丰富的学识,随机应变的能力,良好的口才等。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示例:丰富的学识,随机应变的能力,良好的口才,标准的普通话等等。
20.范文:
一次难忘的探险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经历,我也不例外。在每个人的小时候,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另自己难以忘怀的事,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我的老家,临湖的堤坝的西端的尽头,有一座山,在山下面有一个洞,这个洞的出口外面有两条路,一条通往海军的军营,另一条通往中学后面的一条路。
一次,妈妈带我去爬海军军营后面的山而且还要经过那条路,一知道这些这些我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因为这个洞黑漆漆的,有时还有迎风吹入,虽然洞内半树半石有些阳光,但还是令人心生畏惧)。
我们来到了洞内,里面黑得伸手难以见到五指,只有微弱的太阳光线的一点点影子。我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生怕碰到什么怪东西。我的警惕性很高,门当走到有点亮的地方时,我就会东张西望看看有什么异样(当时我很胆小,遇到很多东西都会感到害怕)。
好不容易走出了山洞,我们走上了到中学后门的路,我小心的跟在妈妈身后,小心的走过崎岖的山路。
开始,我们慢慢的往前走,跨过很多的陡坡,走过许多泥泞,就在快要到路的尽头的时候,我踩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我忙把脚抬起来,原来一坨软泥吧,吓坏我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可怕,没有想象中的阴森恐怖,这次经历是我锻炼了胆量,不再胆小。
这就是我的一次探险经历。
【解析】
【分析】
【详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时要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是自命题作文,要求围绕“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写一篇作文。根据要求进行选材构思,确定标题“一次难忘的探险”。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二、选材:想想童年的生活,发生了让你感到惊险刺激的事 让你感到印象深刻 选择一件最想写的事,然后将题目定下来。
三、构思,组材: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 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 用运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根据题目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想象。
1、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定位:确定写作范围,完成情感定位。引下文:引出下文,适当过渡。
2、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承头:接续开头内容。顺写:按一定顺序写。详重点:详写重点部分,注意写清遇到的困境,以及求生的方法。
3、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感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