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20: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 元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嫣红(yān) 晴雯(wén) 袭姑娘(xí)
B.高墩(dūn) 宝钗(chā) 窗屉子(tī)
C.恰似(qià) 晦气(huǐ)  铰断(jiǎo)
D.飘飖(yáo) 喇叭(lǎ)   豁喇喇(lǎ)
2.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印信—书信   郎中—医生
B.客舍—旅店   墨客—木匠
C.掌柜—店主   驿站—车站
D.榜文—公告   货郎—小商贩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委托 预计 探听 B.调度 私自 寻思
C.都督 兼顾 呐喊 D.插曲 机饿 胸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延平区“水美城市”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了进一步提升。
B.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考个好中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C.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D.为了避免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
5.《景阳冈》按事情发展的硕序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表现了武松性格特点,下列哪一项分析是错的( )
A.武松进店饮酒,连饮许多碗烈酒后不听店家劝阻,执意孤身过景阳冈。说明武松豪爽、固执的性格。
B.武松上冈后,看到官府榜文,虽有惧意,但怕返回受人耻笑,决定继续上冈。说明武松好面子,自尊心很强。
C.武松与猛虎搏斗,最终打死老虎。说明武松勇武、机敏。
D.武松打虎后感到体力不支,一步步挨下冈去。说明武松害怕胆小。
二、填空题
6.把词语补充完整。
一( )而( ) 成( )结( ) ( )( )害命
自( )自( ) 请( )入( ) 踉踉( ) ( )
( )力( ) 生 三( )不过( )
7.《猴王出世》课文回顾。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______》,作者是( )代的( )。小说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主要人物有( )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原因是( )。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 ),虎豹为( ),獐鹿为( ),猕猿为( );( )石崖之下,( )峰洞之中。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训练,知识融会贯通。
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①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②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8.联系上下文,猜测画线词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概括老虎拿人的动作。作者这样写老虎,目的是(多选) ( )
A.突出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
B.展现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的紧张、危急。
C.衬托武松身手敏捷、武艺高强的特点。
10.复述武松打虎的情节时,我先讲老虎抓人时的三招和武松躲避时的三“_____”,表现他机敏的特点;再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配合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展示武松空拳打虎的威猛。
11.(选做)“景阳冈武松打虎”和“李逵沂岭杀四虎”是《水浒传》中两个精彩的打虎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学范文】阅读范文,完成练习。
做人当学落花生
——读《落花生》有感
①读完《落花生》这篇短小精致的散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记叙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过花生收获节的往事。其中,父亲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做人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父亲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将果实高挂枝头,而是将自己深埋进地里,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花生是谦逊、踏实的,它虽然对人们大有用处,却从不显露出来。我对文中父亲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学期,我参加市语文竞赛获得了第一名,从那之后,我便骄傲自满起来,觉得语文学起来太容易了。于是,上课经常走神,课后的讨论活动也不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得也马马虎虎。结果,期末考试时,我的语文成绩排名从第二名降到了第十名,我简直惭愧极了!我真应该好好学习花生这种谦逊、踏实的品格。
③“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就像文中的父亲所说,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多多,既可食用,又可榨油,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反观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外表很体面,却往往缺乏与外表相匹配的美德。有一次,我看见一群衣着时髦的青年在街心花园聚会,他们一边高声畅谈着人生和理想,一边把果皮、烟头、饮料瓶扔得满地都是。辛勤工作的环卫人员上前劝阻,反被他们嘲讽:“如果我们不扔垃圾,你早就失业啦!”这两幕情景相比,文中父亲的话确实发人深省: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④《落花生》记的是寻常之物,语言平淡如水,讲的却是人人都该懂得的道理。我也要学习花生的可贵品格,做个质朴无华的,真正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12.例文运用“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展开。先概括了所读作品《_________》的大致内容,介绍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是__________;再从___________这个角度来写阅读感想;最后写___________,点明主题,首尾呼应。
1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落花生的_______之情。
14.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概述《落花生》一文的内容,第②、③段清楚、具体地写读后感想,详略得当。
B.第②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想,有真情实感;第③段联系社会实际论述观点,有说服力。
C.本文写感想的部分用了先叙后议的写法,由物及人,把感想写得既深且透。
D.文章题目采用主副标题,用主标题突出了全文主旨,更能吸引读者。
四、书面表达
15.习作。
选择你喜欢的一本书,或针对其中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针对其中喜欢的人物形象,或针对其中让你深受启发的一个道理,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真情实感;
(3)做到格式正确,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A.读音正确。
B.“宝钗”的“钗”读音为chāi;“窗屉子”的“屉”读音为tì。
C.“晦气”的“晦”读音为huì。
D.“豁喇喇”的“喇”读音为lā。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
A.印信: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错误
B.墨客: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也指有文化的人。错误
C.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错误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D:“机饿”应改成“饥饿”,所以选D。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病句辨析。
A句子正确。
B“同学们将来都希望考个好中学,做个有作为的人。”句子语序不当,将“将来”与“都希望”交换位置。
C“只要我们领会了书中的精华,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关联词使用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
D“为了避免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制定了强有力的措施。”前后表意出现问题,删去句子中的“不”。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D中,结合前文内容可知,武松打虎用了太多力气,已经体力不支了,所以只能一步一步挨下冈去,从侧面体现了他打虎时的勇猛。
所以D错误。
6. 挥 就 群 队
谋 财 怨 艾 君 瓮 跄
跄 自
更 碗 岗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补充词语。
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很快就完成了。
成群结队: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
谋财害命:谋取钱财,害人性命。
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
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某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踉踉跄跄:指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三碗不过岗:形容酒的纯度很高,山路难走,喝三碗酒就过不去了。
7. 西游记 明 吴承恩 唐僧师徒四人力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沙和尚 沙和尚非常踏实肯干 食 饮 采 觅 伍 伴 友 亲 夜宿 朝游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猴王出世》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作者吴承恩,汉族,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明代小说家。说一说自己喜欢谁,为什么喜欢,有理有据就可以。如: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原因是喜欢他的善良、调皮、机灵、法力无边、对各天神说话时的直率、打妖怪时的执着和对兄弟、师傅和猴子猴孙的情谊。。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伍,虎豹为伴,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本语段为课文《猴王出世》中的片段,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8.死死地按住。
9. 一掀 一剪 一扑 ABC
10. 闪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11.我更喜欢武松打虎的故事。因为武松打虎的片段运用了丰富、细腻的细节描写表现老虎和武松,场面有声有色,情节一波三折,人物性格真实而丰满。相比之下,李逵杀虎的情节描写就显得单调了。
【解析】
【分析】
8.
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可知,“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意思是老虎被牢牢按住,无法挣扎。
9.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见大虫扑来、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可知,文中用“一扑,一掀,一剪”是对老虎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展现武松与猛虎搏斗时的紧张、危急。,这样写从侧面衬托了武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片段内容看出先写武松的三“闪”,再写武松打死猛虎,故写的是武松打虎的场面,结合句子“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可知,再用“劈、揪、按、踢、提、打、躲”等动词,配合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展示武松空拳打虎的威猛。
11.
本题主要考查对情节的分析,可从人物形象或者人物描写等方面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景阳冈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武松上冈后,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从此武松威名大震。喜欢的理由:武松通过自己的勇猛,在和老虎打斗的过程中,十分激动人心,打死了老虎,为百姓除害。
“李逵沂岭杀四虎”主要讲述:李逵背着他娘到了沂岭,娘觉得口渴,他就为娘去找水。但等他找水回来,发现娘不见了。最后在虎穴发现娘的尸骨。他大怒,打死穴中的两只小虎,后又用刀杀死了母虎,最后杀了雄虎。喜欢的理由:李逵冒着生命的危险打死了老虎,体现出李逵对母亲的孝顺。
12. 总—分—总 落花生 父亲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做人的情景 花生的可贵品质 要做一个像花生那样谦逊、朴实、有用的人
13. 做人要谦逊、踏实 做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赞美
14.C
【解析】
【分析】
12.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文章记叙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过花生收获节的往事。其中,父亲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做人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知,作者先概括了所读作品《落花生》的大致内容,介绍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父亲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从第②、③自然段“花生是谦逊、踏实的,它虽然对人们大有用处,却从不显露出来。”“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多多”可知,作者从花生的可贵品质来写阅读感想,从第④自然段“我也要学习花生的可贵品格,做个质朴无华的,真正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可知,作者要学习花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①自然段是先概括,第②、③自然段是分写了花生的品质,最后总结。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展开。
13.
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花生是谦逊、踏实的,它虽然对人们大有用处,却从不显露出来。我对文中父亲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自己。”“我的语文成绩排名从第二名降到了第十名,我简直惭愧极了!我真应该好好学习花生这种谦逊、踏实的品格。”可知,作者从做人要谦逊、踏实这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反观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外表很体面,却往往缺乏与外表相匹配的美德。”可知,作者从做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落花生的赞美之情。
14.
本题考查课文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文章记叙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过花生收获节的往事。”第②、③段“花生是谦逊、踏实的,它虽然对人们大有用处,却从不显露出来。我对文中父亲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自己。”“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多多”“反观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外表很体面,却往往缺乏与外表相匹配的美德。”可知,选项A正确;第②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想,有真情实感;第③段联系社会实际论述观点,有说服力。选项B正确;本文写感想的部分用了先议后叙的写法。选项C错误;文章题目采用主副标题,用主标题突出了全文主旨,更能吸引读者。选项D正确。
15. 读《西游记》有感  
同学们,书是灯塔,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书是蜡烛,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书是信念,向提供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每天都沐浴在书海中,接受知识的灌溉。你们一定都看过很多古典名著吧?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要向大家推荐——《西游记》。  
《西游记》,大家都再熟悉不过啦。作者吴承恩展开他丰富的想象,将读者们拉进一个奇妙的世界。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形象地描绘出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等个性鲜明的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护送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忠心耿耿,对妖魔鬼怪毫不留情,为人间打抱不平正义凛然,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机智勇敢,诚实聪明,无所畏惧,嫉恶如仇的大英雄。他敢于反抗天宫,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多少次濒临绝境,孤立无援,甚至被妖魔缴去金箍棒,他都从不气馁,往往吸取教训,计上心来,重新抖擞精神,继续作战,终於绝处逢生,赢得胜利。他这种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精神令我敬佩。  
《西游记》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并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所有看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它赞不绝口。久久回味在曲折的故事中,你对西游记感兴趣吗?如果感兴趣的话,就买来看看吧。相信你一定会被里面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它爱不释手呢。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读文章写读后感的能力。
要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三、读感结合有侧重。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写时要注意结合所读的书或文章,在理解主要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可抓住让你最受感动的一个点、一个场景去写感受。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