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回顾与思考第2课时课后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必做题)
1.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该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
C.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 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2.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
A.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C.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6
3.△ABC中,AB=AC,∠A=36°,若按如图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出线段B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D B.∠BDC=72°
C.S△ABD:S△BCD=BC:AB D.△BCD的周长=AB+BC
4.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C在y轴上,△ABC是等边三角形,AB=4,AC与x轴的交点D的坐标是(,0),则点A的坐标为 .
5.如图3,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且AP=2,∠BAC=60°,有一点F在边AB上运动,当运动到某一位置时△FAP面积恰好是△EAP面积的2倍,则此时AF的长是 .
6.如图4,在△ABC中,AB=AC=4,E在边BC上且AE=3,∠BAE=90°,求CE的长.
7.如图5,△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
(1)求证:∠BPQ=60°
(2)若BQ⊥AD于Q,PQ=4,PE=1,求AD的长.
二、拓展性作业(选做题)
1.《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un,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6-1、6-2(图6-2为图6-1的平面示意图),从点O处推开双门,双门间隙CD的长度为2寸,点C和点D到门槛AB的距离都为1尺(1尺=10寸),则AB的长是 寸.
2.如图7,△ABC中,BC=10,AC﹣AB=4,AD是∠BAC的角平分线,CD⊥AD,则
S△BDC的最大值为 .
3.已知△ABC中,AB=AC.
(1)如图8-1,在△ADE中,若AD=AE,且∠DAE=∠BAC,求证:CD=BE;
(2)如图8-2,在△ADE中,若∠DAE=∠BAC=60°,且CD垂直平分AE,AD=6,CD=8,求BD的长第一章回顾与思考第2课时参考答案
一、基础性作业(必做题)
1.D;2.B;3.C;4.;5.6.
6.解:过A作AD⊥BC,
∵AE=3,∠BAE=90°,AB=AC=4,
∴BE=,
∴AD=,
∵∠ADE=90°,
∴DE=,
∴CD=,
∴CE=
7.(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AE=∠ACD=60°,
又∵AE=CD,
∴△BAE≌△ACD,
∴∠1=∠2,
∵∠BAE=∠1+∠BAD=60°,
∴∠BAE=∠2+∠BAD=60°,
∴∠BPQ=60°;
(2)∵BQ⊥AD,
∴∠BQP=90°,
又∵∠BPQ=60°,
∴∠PBQ=30°,
∴BP=2PQ=2×4=8,
∴BE=BP+PE=8+1=9,
由(1)知△BAE≌△ACD,
∴AD=BE=9.
二、拓展性作业(选做题)
1.101; 2.10.
3.(1)证明:∵∠DAE=∠BAC,
∴∠BAE=∠CAD,
在△BAE和△CAD中,,
∴△BAE≌△CAD(SAS),
∴CD=BE;
(2)解:连接BE,如图8-2所示:
∵CD垂直平分AE,
∴DA=DE,
∵∠DAE=60°,
∴△ADE是等边三角形,
∵CD垂直平分AE,
∴∠CDA=∠ADE=×60°=30°,
∵△BAE≌△CAD,
∴BE=CD=8,∠BEA=∠CDA=30°,
∴BE⊥DE,
DE=AD=6,
∴BD===10.义务教育初中数学书面作业设计样例
单元名称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课题 回顾与思考
节次 第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题源、答案 学业质量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质量水平 solo 难度
基础性作业 (必做)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中必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首先应该假设这个三角形中( ) A.有一个内角小于60° B.每一个内角都大于60° C.有一个内角大于60° D.每一个内角都小于60°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反证法条件,巩固反证法证明的基本思路 题源:新编 答案:B 反证法 逻辑推理能力B1 L1 U 容易
2.下列语句中不正确的是( ) A.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C.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D.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6 设计意图:通过命题判断,巩固本章基本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题源:新编 答案:D 直角三角形判定、角平分线判定、等边三角形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 逻辑推理能力B1 L1 M 中等
3.△ABC中,AB=AC,∠A=36°,若按如图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出线段BD,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D B.∠BDC=72° C.S△ABD:S△BCD=BC:AB D.△BCD的周长=AB+BC 设计意图:通过对黄金三角形有关的命题判断,巩固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题源:新编 答案:C 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等高模型、整体法思想 逻辑推理能力B2 L2 M 中等
4.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C在y轴上,△ABC是等边三角形,AB=4,AC与x轴的交点D的坐标是(,0),则点A的坐标为 . 设计意图:通过求等边三角形顶点坐标,巩固30°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边三角形性质 题源:新编 答案: 30°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边三角形性质 数学直观能力、逻辑推理能力B2 M L2 中等
5.如图3,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且AP=2,∠BAC=60°,有一点F在边AB上运动,当运动到某一位置时△FAP面积恰好是△EAP面积的2倍,则此时AF的长是 .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面积关系求线段的长度,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等高模型面积的计算方法. 题源:新编 答案:6 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 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B2 L2 M 中等
6.如图4,在△ABC中,AB=AC=4,E在边BC上且AE=3,∠BAE=90°,求CE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求线段长,巩固勾股定理、等面积法求高 题源:新编 答案:见参考答案 勾股定理、等面积法求高 数学运算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B2 M L2 中等
7.如图5,△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 (1)求证:∠BPQ=60° (2)若BQ⊥AD于Q,PQ=4,PE=1,求AD的长. 设计意图:通过求证角度、线段长,巩固等边三角形性质、30°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全等性质, 题源:新编 答案:见参考答案 等边三角形性质、30°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全等性质, 数学直观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B2 M L2 中等
拓展性作业 (选做) 1.《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un,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6-1、6-2(图6-2为图6-1的平面示意图),从点O处推开双门,双门间隙CD的长度为2寸,点C和点D到门槛AB的距离都为1尺(1尺=10寸),则AB的长是寸. 设计意图:以中国古代数学问题为背景,通过求实际问题中线段的长度,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与文化自信 题源:新编 答案:101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 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B3 L2 R 较难
2.如图7,△ABC中,BC=10,AC﹣AB=4,AD是∠BAC的角平分线,CD⊥AD, 则S△BDC的最大值为 . 设计意图:通过求变化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巩固角平分线、高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培养数学迁移能力. 题源:新编 答案:1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中线平分面积,极限思想 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B4 L3 R 较难
3.已知△ABC中,AB=AC. (1)如图8-1,在△ADE中,若AD=AE,且∠DAE=∠BAC,求证:CD=BE; (2)如图8-2,在△ADE中,若∠DAE=∠BAC=60°,且CD垂直平分AE,AD=6,CD=8,求BD的长 设计意图:以探究性问题为背景,通过线段相等、线段长度的计算,“手拉手”模型及其迁移应用,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勾股定理 题源:新编 答案:见参考答案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复杂图形中的识图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B4 L3 R 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