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下列关于几类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和鱼类都可以食用
B.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C.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有口有肛门
D.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体表都有外骨骼
下列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①蛔虫②娃娃鱼③河蚌④喜鹊⑤蜗牛⑥青蛙⑦鳄鱼⑧蝗虫⑨牛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⑥⑦⑨ C. ②④⑦⑧⑨ D. ④⑤⑥⑦③⑨
下列动物及其气体交换部位搭配正确的是( )
①蜥蜴-肺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④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运动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B. 蛇依靠肌肉收缩进行爬行运动
C. 鸟龟适于水陆两栖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D. 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B. 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D.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制定计划时应当考虑:实验用的滤纸和叶片的大小及颜色应该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为了观察清楚菜青虫吃植物的叶片
B. 为了使菜青虫不食用滤纸
C.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D. 为了减少菜青虫取食行为的困难
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杜鹃鸟将卵产在画眉鸟的窝中 B. 火蚁群形成“蚁团筏子”过河
C.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D. 宠物狗见到主人摇尾巴
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它的设计是模仿( )
A. 萤火虫发光 B. 蝙蝠的回声定位
C. 乌龟的背甲 D. 长颈鹿的血液循环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
B. 培养所需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 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 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沫,就是接种
以前,由于冬季蔬菜供应匾乏,人们常在蔬菜上市旺季购买大量番茄,切成条块装入瓶中,上笼蒸约半个小时后,取出立即加盖密封,以备冬季食用。这样做能够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的原因是( )
①外界微生物很难进入瓶中 ②瓶中为真空状态 ③瓶中过于干燥 ④高温可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有一病人由于食物中毒,呕吐不止,对其呕吐物进行接种培养,菌落为无色透明、边缘整齐的小菌落,此生物可能是( )
A. 青霉菌 B. 曲霉菌 C. 衣藻 D. 肠炎杆菌
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的橘子皮,看到成串青绿色孢子,其主要作用是( )
A. 繁殖后代 B. 吸收水分 C. 吸收有机物 D. 吸收无机盐
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
A. 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 B. 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
C. 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D. 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 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病毒性感冒
B. 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
C. 酵母菌--制作面包、酿酒
D. 产甲烷细菌--生产沼气
在自制酸奶过程中,将煮开的牛奶冷却后再加入酸奶的主要目的是( )
A. 以免引起烫伤 B. 避免高温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
C. 便于品尝 D. 有利于控制温度
如图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所做实验,当时他能得到的结论是:引起正常烟叶患病的是( )
A. 细菌 B. 口蹄疫病毒
C. 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 D. 烟草花叶病毒
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其中最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
A. 花或果实、种子的特征 B. 叶子的形状
C. 被子植物茎杆的质地 D. 人类对其利用价值大小
生物分类系统主要有七个阶层,下列( )是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
A. 目 B. 种 C. 门 D. 属
我国素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是由于我国( )
A. 裸子植物数量最多 B. 裸子植物种类最多
C. 有奇特的裸子植物 D. 裸子植物只生长在中国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
原因
减少百分比
种类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 其他原因
哺乳动物 23% 40% 16% 21%
鸟类 18% 59% 12% 11%
A. 偷猎 B. 栖息地丧失 C. 外来物种 D. 其他原因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如图是与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在[]内填写图中标号,_____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各种动物的运动形式与其特有的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如:①鱼类生活在水中,主要依靠尾部的摆动和[ ______ ] ______ 的协调作用游泳,身体两侧的 ______ 能感知水流的方向;鸟类善于空中飞翔,前肢进化成了[ ______ ] ______ ,其表面有大型羽毛,并且胸骨上有发达的[ ______ ] ______ ,能收缩产生强大的动力,牵动翼搏击空气,自由翱翔。
(2)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 ______ 和 ______ 组成,各种运动都是这三部分协调作用的结果。如人的屈肘、伸肘动作,就是图中所示肌肉[⑦] ______ 、[⑧] ______ 收缩或舒张,牵拉相关的骨绕着[⑨] ______ 进行的活动。
(3)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 ______ 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 ______ 系统和 ______ 系统等的配合,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进入细胞,通过细胞的 ______ 作用为运动提供能量。
如图动物是十二生肖中的某几种,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种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 (填序号)。
(2) ______ 的特征保证了①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动物①的牙齿分为 ______ ,这有利于它的捕食和消化。
(3)图②动物在清晨会打鸣,根据行为获得途径,这种行为属于 ______ 行为。
(4)图③动物的体表有防止水分蒸发的 ______ 。
(5)写出一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______ 。
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后,可能会导致人体患“破伤风”疾病的是[ ______ ]类,高致病性“禽流感”是[ ______ ]所属的类别侵入家禽的体内引起的。
(2)图中属于霉菌的是B和[ ______ ],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菌体是由 ______ 构成的。青霉和蘑菇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区别于绿色植物之处,在于它们的细胞内部没有 ______ ,他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蘑菇的地上部分叫 ______ ,由菌柄和伞状的菌盖组成。
如图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
(1)野生水稻与栽培水稻杂交,得到水稻新品种。这个事例可以说明②.______
(2)“一个物种消失,等于消失了一个基因库”,这句话可以概括为④.______
(3)由⑤可以得出,面积相近的两地,其物种的丰富程度是一样的。______
高兴同学失手撒了点蜂蜜在地上,一会就引来许多蚂蚁。为了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高兴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蚂蚁一星期后,设计并开展了探究活动,活动步骤是:①取一个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②捕捉10只蚂蚁放入槽内,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③取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依次放入槽内四个角落;④每隔30min观察并记录停留在每种食物附近的蚂蚁数目,连续10次。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请分析:
处理馒头的材料 蜂蜜 醋 苦味药水 盐水
停留的蚂蚁平均数量 7只 1只 1只 1只
(1)高兴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蚂蚁,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______ 法。后来的探究活动,改变了蚂蚁原有的生活环境,则是属于 ______ 法。
(2)进行探究活动前,高兴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
(3)步骤②中,捕捉10只蚂蚁而不是1只,是为了 ______ ;步骤③中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 ______ 。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蚂蚁喜欢吃用 ______ 泡过的馒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5)蚂蚁的取食行为从获得方式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______ 决定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并不是所有的腔肠动物和鱼类都可以食用,如水螅和珊瑚虫个体较微小,人类却没有食用它们的经历,公牛鲨鱼、睡鲨也不能食用,错误。
B、大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例如猪肉绦虫通过体表来吸收寄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但并不是所有的扁形动物都是寄生虫,例如,涡虫纲的动物就不是寄生生活的,不是所有的线形动物都是寄生虫,如杆形虫以动、植物的尸体为食,营养方式是腐生,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错误。
C、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都有口有肛门,正确。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错误。
故选:C。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消化系统由口、咽、肠组成;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
线形动物的特征是有假体腔,有口有肛门,据此解答。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①蛔虫、③河蚌、⑤蜗牛、⑧蝗虫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②娃娃鱼、④喜鹊、⑥青蛙、⑦鳄鱼、⑨牛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选:B。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做这题的关键是掌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3.【答案】A
【解析】解:①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正确;
②鲫鱼属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正确;
③家鸽属于鸟类,用肺呼吸,气囊只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错误;
④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蝌蚪用鳃呼吸,错误;
⑤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正确。
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孵卵育雏。
(4)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多为变态发育,蝾螈不是变态发育。
(5)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
4.【答案】C
【解析】解:A、运动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A正确。
B、蛇没有足,它依靠肋皮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身体不断向前运动,B正确。
C、乌龟体表有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
D、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
5.【答案】C
【解析】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A正确。
B、动物的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C错误。
D、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D正确。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6.【答案】C
【解析】解:“十字花科植物”与“非十字花科植物”为实验的唯一变量,而环境中的其他所有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要尽量相同,如实验的材料、时间和地点。为了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因此实验叶片和滤纸片应当一样大、形状、颜色都要相同。
故选:C。
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选择材料,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本题以探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选择材料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7.【答案】B
【解析】解:ACD、杜鹃鸟将卵产在画眉鸟的窝中,靠画眉孵卵和喂养鸟、宠物狗见到主人摇尾巴和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ACD错误;
B、火蚁群形成“蚁团筏子”过河具有明确的分工,为社会行为,B正确。
故选:B。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社会行为的特点。
8.【答案】C
【解析】解:A、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冷光灯,A不正确;
B、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B不正确;
C、乌龟的背甲薄但是强度很大,模仿其结构原理建造了薄壳建筑悉尼歌剧院。C正确;
D、模仿长颈鹿的血液循环制作了宇航服,D不正确。
故选:C。
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防生的原理.
9.【答案】A
【解析】解:A、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故A错误;
B、因为经高温灭菌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故C正确;
D、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
该实验步骤是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10.【答案】B
【解析】解:霏霏把自家收获得番茄切成条块装入瓶中,上笼蒸约半小时后,取出立即加盖并密封,以备冬季食用。这样做能够较长时间而不腐烂变质的原因是①高温可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④外界微生物很难进入瓶中。
故选:B。
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密封保存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某些性质进行解题。
11.【答案】D
【解析】解:青霉菌、曲霉都属于真菌,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衣藻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肠炎杆菌属于细菌,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故选:D。
根据曲霉菌、青霉菌、酵母菌都属于真菌,放线菌属于细菌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是考查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不同,主要不同就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2.【答案】A
【解析】解: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它是用来繁殖后代的。
故选:A。
青霉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它们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靠孢子繁殖后代。
掌握青霉的结构即可解答。
13.【答案】C
【解析】解: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一些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多数细菌是有益的,少数细菌是有害的,据此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关键点:某些细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污水。
14.【答案】A
【解析】解:A、青霉素、庆大霉素是由真菌在生活中产生的,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不能治病毒性感冒,A错误;
B、制作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B正确;
C、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C正确;
D、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D正确。
故选:A。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制酸奶,做面包用酵母菌等。
多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15.【答案】B
【解析】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由此可知,制作成的酸奶中含有乳酸菌,据题意可知,他将新鲜牛奶加热煮沸,冷却后再加入适量酸奶后密封,主要目的是酸奶能为制作过程提供乳酸菌,避免高温杀死酸奶中的乳酸菌.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制馒头或面包要用到酵母菌.
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原理,掌握常见的微生物与食品制作的例子,即可解答.
16.【答案】C
【解析】解: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据此可以假设: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用能将细菌滤过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用过滤后的汁液去感染正常的烟叶,结果发现正常的烟叶还能患病。表明该生物能通过将细菌滤过的过滤器,因此该生物不是细菌。故伊万诺夫斯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与他的假设不相符。当时他能得出的结论是引起正常烟叶患病的是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并没有探究出是烟草花叶病毒。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考查的重点,多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
17.【答案】A
【解析】解: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18.【答案】A
【解析】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位于纲和科之间的阶层是目。
故选:A。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
做此题的关键是按大小顺序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
19.【答案】B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9目,12科,71属,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解答时可以从裸子植物的种类、特点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裸子植物十分丰富,居全世界的首位。
20.【答案】B
【解析】解:从表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有:偷猎占23%、栖息地的丧失占40%、外来物种入侵占16%、其他原因占21%,表明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鸟类减少的原因:偷猎占18%;栖息地的丧失占59%;外来物种入侵占12%;其他原因占11%.表明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因此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都是栖息地的丧失。
故选:B。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结合表格中的内容分析解答。
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21.【答案】④ 鳍 侧线 ⑤ 翼 ⑥ 胸肌 骨连结 骨骼肌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关节 神经 消化 呼吸、循环 呼吸
【解析】解:(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如:①鱼类可依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⑤翼,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鸟类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⑥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
(2)(3)人体的厄运的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如人在完成屈肘、伸肘动作时,主要是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所示肌肉相互配合,围绕着肘关节牵拉挠骨、尺骨实现的。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④鳍;侧线;⑤翼;⑥胸肌
(2)骨连结;骨骼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关节
(3)神经;消化;呼吸、循环;呼吸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鸟类的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图中①尾部,②躯干部,③头部,④鳍,⑤翼,⑥胸肌,⑦肱二头肌,⑧肱三头肌,⑨关节。
解答此题熟练掌握有关动物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综合题意灵活解答。
22.【答案】③②① 胎生哺乳 门齿、臼齿、犬齿 先天性 角质的鳞片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析】解:(1)图中,①是老虎,属于哺乳动物,②鸡属于鸟类,③蛇属于爬行动物,这三种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是③②①.
(2)胎生哺乳的特征保证了①老虎比其他生物的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
(3)图②动物在清晨会打鸣,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4)图③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角质的鳞片。
(5)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故答案为:(1)③②①;
(2)胎生哺乳;门齿、臼齿、犬齿;
(3)先天性;
(4)角质的鳞片;
(5)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图中:①老虎属于哺乳动物,②鸡属于鸟类,③蛇属于爬行动物。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需要我们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3.【答案】A E C 菌丝 叶绿体 子实体
【解析】解:(1)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疾病,破伤风杆菌属于A细菌;禽流感是由E病毒引起的疾病。
(2)图中的B是曲霉,C是青霉,两者都属于霉菌;霉菌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柄和伞状的菌盖组成。
故答案为:(1)A;E;
(2)C;菌丝;叶绿体;子实体。
图中的A是细菌;B曲霉是真菌;C青霉是真菌;D是蘑菇也是真菌;E是病毒。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4.【答案】√ √ ×
【解析】解:(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即图的②.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2)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基因。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基因的多样性可分为种间基因的多样性和种内基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可概括为:
可见题干说法正确。
(3)据分析可见:基因的多样性影响物种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面积无关。可见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
(2)√;
(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多样性的额内涵。
25.【答案】观察 实验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 相等 蜂蜜 蚂蚁喜食甜食 遗传物质
【解析】解:(1)科学探究活动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小强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蚂蚁,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后来的探究活动,改变了蚂蚁原有的生活环境,则是属于实验法.
(2)上述材料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10只而不是1只蚂蚁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步骤③中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相等。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蚂蚁喜欢吃用蜂蜜泡过的馒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蚂蚁喜食甜食。
(5)蚂蚁的取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
(1)观察;实验
(2)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3)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相等
(4)蜂蜜;蚂蚁喜食甜食
(5)遗传物质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学会运用。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