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10: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如图是膈肌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图吸气,膈肌收缩 B. B图吸气,膈肌舒张
C. A图呼气,膈肌舒张 D. B图呼气,膈肌收缩
合理的农业生产措施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低温储藏粮食,可以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
B. 幼苗带土栽培,可以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
C. 栽培马铃薯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以施加钾肥
D. 早春播种覆盖地膜,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
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 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 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 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20世纪70年代,莆田沿海地区进行一些围海造田,但是其中栽种的农作物往往长势不好,影响产量.这是因为(  )
A. 植物吸水过多
B. 沿海温度过高
C. 土壤中无机盐的浓度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
D. 没有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科学学习离不开动手实践。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所示装置试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如图所示装置是在进行脱色处理,大烧杯里的液体是酒精
C. 如图所示装置中可以验证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 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是在气孔进行的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______结构,进入到叶片中。图乙的植物可能处于萎蔫状态,因为此时______。
(2)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______(填结构名称)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甲、乙两组实验:
表一
编号 ① ② ③
灯与容器的距离/cm 10 20 30
光照强度/lx 435 375 28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10 5 1
表二
编号 ④ ⑤ ⑥
灯与容器的距离/cm 10 10 1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0 3 9
实验步骤:a.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b.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20cm、30cm处,分别安放①②③三个容器,容器内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如图甲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c.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处,分别安放④⑤⑥三个容器(光照强度相同),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再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如图乙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实验现象:①②③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及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一所示,④⑤⑥三个容器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二所示。
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______来比较。
(2)分析表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步骤c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4)表二中④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其原因是______。
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小应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一只健壮的蟑螂放入30℃的密闭容器内(如图甲),利用传感器测定10分钟内容器中温度值和氧气含量; 10分钟后,将冰袋放置在容器两侧,使容器内的温度逐渐降低,并测定随后20分钟内的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方案二: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相同密闭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壮的蟑螂(如图乙),利用传感器测定 30分钟内的相关数据。多次重复实验。
(1)蟑螂等动物跟人一样,不断进行呼吸作用,请完善下列人体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______。
(2)该实验通过______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
(3)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变量控制有什么优点?______(例举一点)
(4)方案一和二,都注重“多次重复实验”,其目的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A图箭头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B图箭头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1)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压力减小→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胸腔容积容积减小,胸腔内压力升高→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过程中呼吸肌、胸廓、肺的状态,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进而实现了肺的通气.吸气和呼气的实现,都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与外界存在气压差.
2.【答案】C
【解析】解:A、贮藏种子的最适条件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最微弱,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最少,A正确。
B、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B正确。
C、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C错误。
D、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早春播种地膜覆盖--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D正确。
故选:C。
根据种子的储存条件、根的结构和功能、无机盐的作用、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知识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3.【答案】B
【解析】解: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③木质部中的导管,错误;
B、②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正确;
C、筛管位于①韧皮部内,③木质部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错误;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髓,错误。
故选:B。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图中:①韧皮部、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
木质茎的结构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和髓,木质茎的形成层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应特别记牢。
4.【答案】C
【解析】解:莆田沿海地区土壤中无机盐的浓度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所以栽种的农作物往往长势不好,影响产量。
故选:C。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又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②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生物也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的吸水、失水原理.
5.【答案】C
【解析】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使快要熄灭的火柴棍复燃。丙装置的广口瓶中是新鲜的金鱼藻,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会复燃,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A错误;
B、甲装置是在进行脱色处理,小烧杯里的液体是酒精,B错误;
C、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因此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C正确。
D、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乙装置可验证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不能证明散失水分是在气孔进行的,D错误。
故选:C。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6.【答案】气孔 气孔关闭 筛管
【解析】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所以14CO2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的;气孔是由成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保卫细胞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外壁伸展拉长,细胞的内壁向内凹陷,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内外壁都拉直,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图乙的植物可能处于萎蔫状态,因为此时气孔关闭;
(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含14C)通过韧皮部中筛管输送到该植物的根部。
故答案为:(1)气孔;气孔关闭;
(2)筛管。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
7.【答案】释放氧气多少 光的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④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故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释放氧气多少来比较。
(2)从实验现象得出的数据可知,烧杯距离灯越近,叶片上浮数目就越多,由于距离近光照会变强,距离远光照会变弱,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
(3)、(4)④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④号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氧气,所以没有叶片上浮;⑥号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3号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实验现象,⑥号装置有气泡,叶片上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实验步骤c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故答案为:(1)释放氧气多少;
(2)光的强度会影响光合作用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4)④号装置中的蒸馏水中不含二氧化碳,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实验中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
分析试管与灯的距离,是导致哪种因素对植物产生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答案】二氧化碳+水+能量 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解析】解:(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人体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温度对蟑螂呼吸快慢的影响,通过测量容器内的氧气含量的数据来反应的。
(3)方案一是在同一个容器内的实验,而方案二是在两个容器内实验,且方案二使用了两只蟑螂,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4)方案一和二,都注重“多次重复实验”,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能量
(2)装置内氧气含量降低的快慢
(3)排除不同蟑螂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1、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照试验应遵循变量唯一。
掌握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及对照试验的设计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