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如图是某学习小组解剖油菜花的展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剖时用手依次取下萼片、花瓣,放在纸上进行观察
B. 图中的每一朵油菜花有四个萼片、四片花瓣
C. 用解剖刀从雌蕊中央横剖开,用肉眼观察里面的胚珠
D. 从图中的可知,油菜花属于单性花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花一定( )
①长有雌蕊和雄蕊 ②长有雌蕊 ③经历了自花传粉 ④经历了传粉 ⑤经历了受精
A. ①⑤ B. ①③⑤ C. ④⑤ D. ②④⑤
如图为豌豆果实示意图,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能将种子弹射出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豌豆依靠自身力量传播种子
B. ①和②共同构成的结构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C. ①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②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D. 图中五粒种子的基因组成与果皮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不同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植物的根吸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适于吸水
B. 根长长的主要原因是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
C. 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D.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
B. 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后逐步被转运到胚中幼叶变绿时间
C. 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D. 曲线b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子叶发育成叶,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
将一段带有饱满芽眼的甘蔗茎插入土壤中,不久就长出一颗颗小苗,这种种植方法是( )
A. 嫁接 B. 种子繁殖 C. 扦插 D. 组织培养
关于家蚕生殖和发育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蚕吐丝结茧;②二龄幼虫;③受精卵;④雌雄蚕蛾交尾;⑤一龄幼虫;⑥蚕蛹。
A. ③⑤②①⑥④ B. ③②⑤①⑥④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③⑥⑤②①④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雌蛙与雄蛙抱对的生物学意义是( )
A. 表示友好 B. 确定“配偶” C. 提高受精率 D. 孵卵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生殖是从生殖细胞的形成开始的
B. 睾丸和卵巢既能产生生殖细胞,又能分泌性激素
C. 胎儿体内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直接相通的
D. 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卵黄,它提供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如图是人体生长曲线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身体的总发育一致
B.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
C. 青春期的新陈代谢速度比较平缓
D. 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
以下四个选项中能正确地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是( )
A. B. C. D.
分析如图一家族某种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Ⅲ8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B. 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C. Ⅲ7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I2传来 D. Ⅲ9和Ⅲ8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下列生物的性状变化和基因无关的是( )
A. 一只白色的母猫生了一只黑色的小猫
B. 父母都是高鼻梁而他们的孩子却是矮鼻梁
C. 一棵红色的月季花上开出了一朵黄色的花
D. 一棵桃树上结的桃子有大有小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让人唏嘘不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放到当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合违反《婚姻法》
B. 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他们的后代一定会有遗传疾病
C. 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为了减少隐性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
D. 正常婚配的夫妇也有一定的几率生育出具有遗传病的后代
美国生物学家彼得 格兰特在1976~1985年对达夫涅主岛上的强壮地雀进行研究时发现:岛上先持续干旱,食物中大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大;后来持续雨季,食物中小坚果的比率增大,出生地雀的喙变小。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
B. 在进化过程中,地雀的喙不会发生大小改变
C. 地雀喙的大小这一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D. 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黑猩猩
B. 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 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虽然人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但是现代人类在许多遗传性状上出现显著的差异,形成了四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种)、欧洲人种(白种)、非洲人种(黑种)和澳大利亚人种(棕种),其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环境不同 B. 生活观念不同
C. 生活方式不同 D. 不属于同一物种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下列对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B. 鱼等生物必须生活在淡水中
C. 草木等生物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
D.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
B. 非生物都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C. 生态平衡的维持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 整个地球就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⑧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B. 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 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最终来源于生产者
D. 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兔和植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该图不能反映的是( )
A. 生态系统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
B.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
C.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大蓝蝶对环境的要求极为挑剔,它必须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幼虫必须在红蚁巢中才能获取食物、躲避天敌。1930年英国开始逐步建立大蓝蝶保护区,禁止烧荒和放牧,导致草的长势失去控制,红蚁迅速消失,百里香也难以生长繁殖。1979年大蓝蝶在英国灭绝。从这则资料可以推测,大蓝蝶在英国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天敌大量繁殖 B. 过度烧荒放牧 C. 栖息地被破坏 D. 被病毒感染
科学家通过生物技术培养出了一种体内含有特殊基因的羊,其乳汁中含有能治疗血友病的物质。科学家们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 B. 发酵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
对“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制作葡萄酒”两个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需要密封
B. 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只能进行孢子生殖
C. 制作酸奶用到两种微生物,而制作葡萄酒用到一种微生物
D. 酵母菌不同于乳酸菌的突出特点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相关领域,下列实例所应用的生物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
A. “试管婴儿”是通过克隆技术帮助夫妻生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
B.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金橘树上长出又大又甜的柚子
C. 借助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转基因动物,降低药物生产的成本
D. 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大量培养蝴蝶兰的无病毒植株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3.0分)
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秋天遍野金黄,硕果累累。这春华秋实的景象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请分析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玉米植物,果实收获时发现缺粒现象明显,来年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采取 ______ 措施。
(2)图二是双受精示意图,花粉粒落到雌蕊柱头上后,萌发形成[ ______ ] ______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释放出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 ______ ] ______ 结合,另一个精子与[ ______ ] ______ 结合形成受精卵。
(3)图三中玉米粒最重要的结构是 ______ ,由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构成。玉米种子萌发时,图三中[ ______ ] ______ 发育成图一中的[C]。
(4)关于花生的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花生中的“麻屋子”是指图四中的[ ______ ] ______ ,它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 ] ______ 发育来的。
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丙中M表示三种生物共同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
(2)图丁中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与家蚕的发育相比,少了[______]______期。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______期。
(3)图戊所示鸟卵的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具有[1]结构的另一个生物类群是______。
(4)在以上六幅图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_图,其中某果园的樱桃产量较低,果实品质欠佳,若要尽快更新为优质樱桃树,你认为最快捷的生物技术是图[______]______,假如该图中3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dd,4的基因组成为DD,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如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胎儿发育成小帅哥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A是______,它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______。根据验儿发育情况,A所含的性染色体一定是______,形成细胞C的位置是______。
(2)亲代的遗传物质是通过______传给子代的。
(3)D表示______过程,胚胎主要是在母体的______内生长发育,直至出生。胎儿通过_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
(4)小帅哥长大了,进入青春期后在______(填物质名称)的调节下,出现了长胡须等第二性征。
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1、B2、B3之间具有捕食关系,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通过[______](填生理过程)固定下来,以______的形式,沿着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这条食物链传递。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消费者是______。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如果能量沿着该食物链进行传递,在消耗农作物100千焦能量时,B3最多可以获得能量______千焦。
(4)该图中分解者是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
人的左撇子又称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是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R、隐性用r表示)的。如图图一所示是晓曦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图二所示是人的生殖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又发育成两个胎儿的部分阶段,请分析回答:
(1)由图一中信息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______,你的依据为______。
A.姥爷×姥姥→妈妈B.爷爷×奶奶→爸爸C.爸爸×妈妈→晓曦
(2)分析遗传图解可以推知:晓曦妈妈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晓曦的父母响应“二胎”政策,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其生殖过程如图二所示,A和B所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两个男孩非常相像,原因是______。
(4)晓曦是左利手,出现了与爸爸、妈妈不同的性状,这种变异属于______(“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若晓遭通过训练娇正为右利手,并与右利手(基因型为Rr)的男子结婚,其子女可能是左利手的概率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北方的早春经常有气温比较低的时候,生物社团有的同学提出问题:种子播种后遇到一段时间的低温是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发育呢?同学们选择了樱桃萝卜的种子进行了下列实验。
第一步:选取200粒饱满、大小相近的樱桃萝卜种子随机分成5组,每组40粒,清洗浸泡2小时后,装入密封袋内,其中2~5组分别提前5、10、15、20天放入4℃的冰箱中低温处理,1组种子不做低温处理。
第二步:栽培基质土经120℃高温处理20分钟,冷却后装盆,每盆1kg,均匀浇入等量的水。分别种下不同处理组的种子,每天喷施等量的水,置于18~20℃的环境中,分别统计了7天后各组的发芽数量,计算发芽率,结果如图所示。
请结合上面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选择40粒樱桃萝卜的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是为了______;选取完整饱满的种子,是因为种子确发需要______。
(2)不做低温处理的一组在本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
(3)从实验结果看樱桃萝卜种子7天内发芽率最高的是第______组。
(4)生物社团的同学低温处理樱桃萝卜种子并记录开花所需时间。如表所示:
级别 4℃处理天数 开花所需时间(天数)
1 0d 不开花
2 5d 68
3 10d 57
4 15d 56
5 20d 51
分析结果:随着对种子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樱桃萝卜生长至开花所需的时间______,而1组的樱桃萝卜不开花,推断适当______是樱桃萝卜开花的必要条件。
(5)生物社团的同学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原产于温带地区的植物在种子萌发和开花过程中都有类似的现象。这是温带地区植物长期______四季分明的外界环境的结果。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观察花的结构时,要用镊子依次取下萼片、花瓣,放在纸上进行观察,A错误;
B、观察图可知,油菜花有4个花瓣,4个萼片组成,B正确;
C、胚珠在子房的中间部位,用解剖刀纵向或横向剖开子房即可观察到胚珠的结构,胚珠不是细微结构(胚珠较大),用放大镜观察便可。C错误;
D、从图中的可知,油菜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属于两性花,D错误。
故选:B。
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掌握花的主要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②④⑤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点。
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
3.【答案】C
【解析】解:A、豌豆的果皮各层细胞的含水量不同,成熟干燥后,收缩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是爆裂而将种子弹出,A正确;
B、图中①是种子,②是果皮,种子和果皮共同构成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B正确;
C、图中的①是种子,由胚珠发育成;②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成,C错误;
D、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五粒种子的基因和果皮的基因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才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据此答题。
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即能正确答题。
4.【答案】A
【解析】解:A、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适于吸水,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根长长的主要原因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B错误;
C、根毛是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的。因此根毛属于表皮细胞的一部分,故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不是器官,C错误;
D、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结构功能。解答时可以从根尖各部分的名称、功能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功能。
5.【答案】D
【解析】解:A、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因此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而长出幼叶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胚内的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加,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A正确;
B、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胚发育需要胚乳提供有机物。B正确;
C、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逐步被耗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供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C正确;
D、曲线b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D错误。
故选:D。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的有机物会通过子叶不断地输送给胚根,胚芽和胚轴,故其内的有机物在不断减少。
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及种子的结构成分即能正确答题。
6.【答案】C
【解析】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柳树、杨树、甘薯、葡萄、月季、菊花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因此,将一段带有饱满芽眼的甘蔗茎插入土壤中,不久就长出一颗颗小苗,这种种植方法是扦插,可见C正确。
故选:C。
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使用无性生殖,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嫁接、压条、扦插等。
掌握扦插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
【解答】
解: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的两种类型之一。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等,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为:③受精卵、⑤一龄幼虫、②二龄幼虫、①蚕吐丝结茧、⑥蚕蛹、④雌雄蚕蛾交尾。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答时可以从雌雄抱对的意义、受精特点方面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青蛙的雌雄抱对的意义。
解: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雌雄蛙抱对,有利于雌蛙、雄蛙同时排卵、排精,提高了精子与卵的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
故选:C。
9.【答案】C
【解析】解:A、生殖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和个体发育两部分,也就是繁殖后代的全过程。所以人的生殖是从生殖细胞的形成开始的,A正确;
B、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是产生性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场所,B正确。
C、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胎儿所需的营养物质确切来说来自母体的血液,发育中的胎儿的血型与母体的可以不同,原因是母体与胎儿的毛细血管相互交叉但不相通,所以胎儿体内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不直接相通,不会发生血液的凝集,如图
C错误;
D、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储存的卵黄,D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人体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胚胎的发育和营养,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胎盘的结构。本知识点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中考热点。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
【解答】
A.从图中可看出,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身体总发育一致,而生殖系统的发育与身体的总发育不一致,A错误。
B.青春期的年龄段通常是指大约10到20岁之间,青春期不是身体发育的唯一高峰期,身体生长发育有两个高峰期--婴儿期和青春期,B错误。
C.青春期是人的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新陈代谢旺盛,图中没有体现青春期的新陈代谢速度,C错误。
D.据图可知,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D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用不同的大小字母表示,并且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如选项A。而选项B中,A、a位置不同;选项C、D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解答时可以从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成对的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同的。
12.【答案】D
【解析】解:A、Ⅲ8的基因型是AA、Aa,II3的基因型是Aa,故Ⅲ8和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A正确;
B、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几率相等,B正确;
C、Ⅲ7的致病基因其中一个来自母亲Ⅱ-4,Ⅱ-4的父亲Ⅰ-2是患者,母亲Ⅰ-1正常,Ⅱ-4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该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2,C正确;
D、Ⅲ8的基因型是AA、Aa,Ⅲ9的基因型是AA、Aa,Ⅲ9和Ⅲ8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D。
根据表现正常的5号和6号生了个患病的10号,推知是隐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父亲5号正常,所生10号女儿一定正常,而图中7号男孩为患者,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13.【答案】D
【解析】解:A、“一只白色的母猫生了一只黑色的小猫”,这种性状的变异是由于遗传发生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与基因有关。
B、“父母都是高鼻梁而他们的孩子却是矮鼻梁”,这种性状的变异是由于遗传发生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与基因有关。
C、“一棵红色的月季花上开出了一朵黄色的花”,这种性状的变异是由于遗传发生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与基因有关。
D、“一棵桃树上结的桃子有大有小”,这种性状的变异是由于桃子位于枝条的不同部位,得到的营养不同而导致的,不能遗传给后代。与基因无关。D正确;
故选:D。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不同。
14.【答案】B
【解析】解:A、贾宝玉和林黛玉属于近亲,如果放到当代结合违反《婚姻法》,正确;
B、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他们的后代患遗传疾病的机会大,错误;
C、禁止近亲结婚主要是为了减少隐性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正确;
D、正常婚配的夫妇也有一定的几率生育出具有遗传病的后代,正确;
故选:B。
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以及预防。理解近亲结婚后代发生遗传病的机会增大,掌握预防遗传病的一般措施。解答时可以从近亲的范围、危害、预防方面来切入。
15.【答案】B
【解析】解:A、大坚果的比率增大不利于小喙地雀的生存,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进化中地雀的喙会变得更大或更小,B错误;
C、地雀喙的大小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C正确;
D、食物组成是地雀喙大小进化的自然选择因素,D正确。
故选:B。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此题考查了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考试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与解答形式,有一定综合性。
16.【答案】D
【解析】解:A、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灵长目的黑猩猩,正确;
B、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正确;
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正确;
D、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有直接关系,错误;
故选:D。
人类的起源(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尽管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但两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了区别。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运动方式不同,现代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17.【答案】A
【解析】解: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故选:A。
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人们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不同的人种在肤色、发型、眼型、鼻型和身材等外形方面表现出一些差异,形成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不同人种的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造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及人类的形成。
18.【答案】A
【解析】解:A、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和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该选项的理解是正确的.
B、鱼生活离不开水,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该选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C、草木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需要阳光,并不是一秒钟也不能没有阳光的照射.该选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D.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该选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生活依赖一定的环境.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生物的生活依赖一定的环境.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生物的生活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
19.【答案】C
【解析】解:A、人是最高等的动物,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错误;
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C正确;
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表面,不是整个地球,D错误。
故选:C。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非生物部分指的是阳光、空气、水等。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所以,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①不包括植物本身所消耗的能量,所以①不能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而有机物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C正确;
D、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D正确。
故选:B。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可见: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使兔与草的数量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A正确;
B、该图不能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
C、据图可见: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两者相互制约和影响,C正确;
D、由于兔与草之间的捕食关系,使兔与草的数量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中,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B。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22.【答案】C
【解析】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大蓝蝶对环境的要求极为挑剔,它必须把卵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幼虫必须在红蚁巢中才能获取食物、躲避天敌。1990年英国开始逐步建立大蓝蝶保护区,禁止烧荒和放牧,导致草的长势失去控制,红蚁迅速消失,百里香也难以生长繁殖。1979年大蓝蝶在英国灭绝。可见造成大蓝蝶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
故选:C。
人类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栖息地的丧失。导致栖息地的丧失是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23.【答案】C
【解析】解:血友病是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浆凝结时间延长的遗传病。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把含有人凝血因子的基因羊注入到羊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转基因羊在凝血因子基因控制下,乳汁中会产生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故选:C。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转基因技术就是对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有目的改造。
24.【答案】D
【解析】解:A、制作酸奶和制作葡萄酒都需要密封,A错误;
B、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霉菌可用孢子繁殖,B错误;
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作葡萄酒要用到酵母菌,制白酒要用到酵母菌和霉菌,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不同于乳酸菌的突出特点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据此解答。
掌握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25.【答案】C
【解析】解:A、试管婴儿的诞生利用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属于有性生殖,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金橘树上长柚子,可以利用嫁接技术,把柚子的芽或枝条做接穗嫁接在金橘树上即可,B错误;
C、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例如,在基因工程操作中,科学家们为了让细菌等微生物“生产”出名贵的药品(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干扰素等),分别将一些相应的人体基因转移到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中,再设法使这些微生物细胞大量繁殖。与此同时,人体基因数目也随着微生物的繁殖而增加。在人体基因被大量“克隆”时,微生物大量地“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名贵药品,降低药物生产的成本,C正确;
D、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不属于无土栽培技术。D错误。
故选:C。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实例。
26.【答案】人工辅助授粉 ⑥ 花粉管 ⑧ 中央极核 ③ 卵细胞 胚 2、3、4、5 3 胚芽 6 果皮 ② 子房壁
【解析】解:(1)秋天在收获玉米时,常会发现玉米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往往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工辅助授粉方法来弥补。
(2)图二是双受精示意图,花粉粒落到雌蕊柱头后,萌发形成⑥花粉管,依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⑤胚珠,释放出精子,与③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
(3)图三中玉米粒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胚,由2子叶、3胚芽、4胚轴、5胚根四部分组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玉米种子萌发时,图三中3胚芽发育成图一中的C茎和叶。
(4)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图四花生中的6果皮是由图二中的②子房壁发育来的。
故答案为:(1)人工辅助授粉
(2)[⑥]花粉管;⑧中央极核;[③]卵细胞;
(3)胚; 2、3、4、5;[3]胚芽;
(4)6;果皮;[②]子房壁;
图一中A花,B果实,C茎和叶;图二中①柱头,②子房壁,③卵细胞,⑤胚珠,⑥花粉管,⑦子房,⑧中央极核;图三中1胚乳,2子叶,3胚芽,4胚轴,5胚根;图四中6果皮,7种子,8种皮。
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有性生殖 D→A→C B 蛹 幼虫 2 胚盘 爬行类 甲乙己 乙 嫁接 dd
【解析】解:(1)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蝗虫是体内受精,卵生。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体内受精,卵生。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图丙中这三种生物的生殖特点是都是有性生殖。
(2)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和成虫3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故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C.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是完全变态发育。故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B→C.可见蝗虫的发育没有蛹期。蚕是在幼虫末期吐丝,因此“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3)图戊所示鸟卵的结构中,鸟的卵细胞指的是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胚盘和卵黄。其中2胚盘是卵细胞的细胞核所在部位是鸟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1是卵壳,在脊椎动物中,除鸟类外,爬行动物的卵外也有卵壳保护。
(4)甲图扦插、乙图嫁接和己压条都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是在果树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它不但繁殖速度快,而且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使果树高产优质。可见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苹果、桃等果木的繁殖常采用嫁接技术,嫁接技术可以帮助尽快的更新果木的品种。因此假如3是樱桃的枝,其基因组成为dd,4的基因组成为DD,按该方式繁殖,樱桃果肉的基因组成为dd。
故答案为:(1)有性生殖;
(2)D→A→C;[B]蛹;幼虫(或 A);
(3)[2]胚盘;爬行类;
(4)甲乙己;[乙]嫁接;dd。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变态发育指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类。
(3)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
(4)图甲是扦插,图乙是嫁接,图丙中,M是蝗虫、家蚕和青蛙的共同特点,图丁中,D表示受精卵,则A表示幼虫、B表示蛹、C表示成虫,图戊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图己是压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昆虫、青蛙、鸟类、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28.【答案】精子 一半 Y 输卵管 生殖细胞 受精 子宫 胎盘 雄性激素
【解析】解:(1)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是精子;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是体细胞的一半。由于图中最后发育成男孩,因此父亲提供的精子是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C细胞是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
(2)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就实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亲代的染色体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因此D表示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睾丸的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性出现遗精等生理现象。
故答案为:
(1)精子;一半; Y;输卵管;(2)生殖细胞;
(3)受精;子宫;胎盘(或胎盘和脐带);(4)雄性激素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9.【答案】② 有机物 A→B2→B1→B3 B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 C 物质循环
【解析】解:(1)(2)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根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进入生物部分通过生产者的②光合作用完成。
C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分解者。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一条食物链即A→B2→B1→B3,其中含能量最多的消费者是B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在食物链A→B2→B1→B3中,在消耗农作物1000千焦能量时,B3最多可以获得能量1000×20%×20%×20%=8(千焦)。
(4)图示C表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②;有机物;A→B2→B1→B3
(2)B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8
(4)C;物质循环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
(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③④表示动生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三大生理作用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0.【答案】左利手 C Rr X Y 他们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可遗传 50%
【解析】解:(1)图中,父母均为右利手,女儿左利手(惯用左手),表明左利手(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右利手是显性性状。因此,由图中“爸爸×妈妈→晓曦”信息可以判断,左利手(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
(2)“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用r表示”,则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左利手(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rr。父母遗传给左利手(惯用左手)(rr)晓曦的基因一定是r,因此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为Rr,遗传图解如图1:
,
从图1看出,晓曦的基因一个r来自父亲,一个r来自母亲,其基因为rr,晓曦妈妈的基因组成是Rr。
(3)晓曦的父母响应“二胎”政策,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其生殖过程如图二所示,A(卵细胞)和B(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分别是X、Y。
从图二看出两个男孩非常相像,原因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他们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4)图二所示的人类的生殖过程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从而保证子代获得亲代的整套遗传信息。
(5)晓曦是左撇子,出现了与爸爸、妈妈不同的性状,这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晓曦的基因为rr,与右利手基因型为R r的男子结婚,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其子女可能是左撤子的概率为50%。
故答案为:(1)左利手(左撇子或惯用左手); C
(2)Rr
(3)X;Y;他们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4)可遗传;50%
(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5)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概念、性别遗传过程、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31.【答案】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完整且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 对照 3 越来越短 低温处理 适应
【解析】解:(1)只用一粒种子做实验不行。所用种子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培养皿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减少误差。选取完整饱满的种子,是因为种子确发需要完整且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
(2)为探究“种子播种后遇到一段时间的低温是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发育”,该生物兴趣小组以18~20℃的环境和放入4℃的冰箱中低温处理为变量设置了对照实验。其中不做低温处理的种子起对照作用。
(3)从实验结果看樱桃萝卜7天内发芽率最高为95%,是第3组。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温影响樱桃萝卜开花时间,随着对种子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樱桃萝卜生长至开花所需的时间缩短,1组的樱桃萝卜不开花,推断适当低温是樱桃萝卜开花的必要条件。
(5)温带地区的植物在种子萌发和开花过程中都有低温影响植物开花时间的现象,这是温带地区植物长期适应四季分明的外界环境的结果。
故答案为:(1)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完整且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
( 2)对照
(3)3
(4)越来越短;低温处理
(5)适应
(1)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通过观察甲组有两组对照实验,可以探究水分、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