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13:5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 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C. 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 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属于信息交流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时,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细菌分布情况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洗手可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
B.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物质
C. 即使实验前不灭菌,对照组也不会出现菌落
D. 如果实验不在恒温箱中进行,实验就会失败
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①是病毒,其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组成
B. ③和②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 如图微生物中③和②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
D. 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下列有关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产甲烷细菌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秸秆和粪便中有机物产生沼气
B. 白酒酿造过程首先要靠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 制作酸奶时,将牛奶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
D. 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
果农将鸭梨以杜梨作为砧木来嫁接繁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嫁接时应确保二者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 嫁接是无性生殖的应用,可提早获得与鸭梨品质一致的果实
C. 嫁接苗成活后,结出果实和种子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D. 嫁接苗成活后,果实中的水和有机物来自砧木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句话概括了蝉的一生:“蝉沐风浴露,饮天地之灵气,吸万木之精华,蛰伏四年,换来的只是短短一个月的生命”。下列有关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蝉的鸣叫是一种求偶方式
B. 蝉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
C. 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D. 蝉一生蜕皮4~5次,其实“皮”是蝉的外骨骼
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①卵生 ②体内受精 ③卵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④有孵卵与育雏行为
⑤卵有卵壳保护 ⑥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⑦卵的数量巨大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⑦ D. ①③⑥⑦
如图为“转某因超级鼠”获得示意图,此项研究不能说明的是(  )
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位于细胞核内
C.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D. 基因是通过生殖过程进行传递的
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B. 精子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C. 在细胞分裂时称为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
D. 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下列有关变异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都是适应环境的
B. 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一只白色的幼虎,这可能是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 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遗传的变异
D. 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射线等直接诱导植物性状的改变
关于生物进化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通过对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种类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黑猩猩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黑猩猩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较远
B. 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 马、蝙蝠和鹰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上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同时出现的
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免疫只针对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接种疫苗属于乙免疫
B. 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
C. 丁中的免疫器官是指淋巴结、脾脏、肝脏等
D. 免疫系统可识别人体内异常细胞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家族出现了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的白化病,已知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图为遗传系谱。请分析并回答:
(1)人的正常皮肤和白化病属于______。
(2)Ⅰ3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判断的依据______。
(3)Ⅱ5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最可能的皮肤颜色基因组成是______。
(4)若Ⅲ11和Ⅲ13结婚,他们生育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
(5)Ⅲ11和Ⅲ13属于______血亲,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这种血亲结婚。
(6)Ⅲ9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体组成是______。
(7)图乙为Y染色体及其组成示意图,SRY是[______]______上的片段。科学家将SRY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细胞核中,发现含有XX染色体的小鼠却发育出了睾丸,由此证明______是决定睾丸形成的重要基因。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数目,结果如下表:
数据/类型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在回收率 58% 25% 6% 42%
(1)由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体色,根据达尔文理论,这种不同体色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他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______提供的。
(2)由表中可以看出,在工业污染区______色桦尺蛾所占比例高,这是因为在工业污染区,这种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遗传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另外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由此说明,桦尺蛾的天敌对桦尺蛾起到了______的作用。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___。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是______。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简单低等生物化石出现,而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则出现了复杂高等生物化石。由此推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_。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下下列问题: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感染后,HIV会大量攻击T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减弱。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2018年4月香港大学艾滋病研究所对外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成功研发用于艾滋病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创新型广谱抗休药物-串联双价广谱中和抗休(简称BiTA-SG)。研究人员利用类腺病毒作为载体,把BiTA-SG基因直接导入到患艾滋病的人源化小鼠体内,饲养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产生BiTA-SG.当该抗体量到达一定数量时,所有的HIV就被全部抑制,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
(1)艾滋病的传染源是______。
①HIV ②HIV携带者③ HIV患者④性病患者⑤同性恋者
(2)HIV患者抵抗力减弱,原因是______,导致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3)研究者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使人源化小鼠细胞获得BiTA-SG基因。一段时间后,患有艾滋病的小鼠被治愈,原因是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
(4)抗体(BiTA-SG)是一种______(填物质)。
(5)目前对于艾滋病的防治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请结合艾滋病传播途径提出避免青少年患病的措施______。(答一条即可)
某实验中学学生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20只大小一致的水蚤分成5等份,分别移入清水及20mL、30mL、40mL、50mL的烟草浸出液中,5分钟后,测量每只水蚤的心跳次。
②分别计算各组水蚤每10秒心跳次数,其数据记录如表:
清水 50mL 40mL 30mL 20mL
10s内心跳次数 35 36 37 39 41
请回答:
(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______。
(2)步骤②每组在统计数据时,为了使数据科学有效,应该采取的数据处理方法是______。
(3)实验时先将水蚤放入清水中,再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实验,而不能将顺序颠倒,原因是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动物行为,要理解掌握其类型和特点。
【解答】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正确;
B、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错误;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正确。
D、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2.【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可见:洗手后细菌和真菌减少,但是并不能彻底消除手上的细菌,A错误;
B、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水分等营养物质,B正确;
C、实验前不灭菌,对照组会出现菌落,C错误;
D、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即可,D错误。
故选:B。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认真观察图示即可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A、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错误。
B、③酵母菌和②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错误。
C、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属于真菌,②细菌与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的细胞结构是最相似的,C错误。
D、④青霉、⑤蘑菇属于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但不能自己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正确。
故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图中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本题考查各种微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明确各微生物的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甲烷细菌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桔杆、粪便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A正确。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错误。
C、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C正确。
D、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因此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主要是为了防止氧气的进入,D正确。
故选:B。
(1)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2)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
(3)制作酸奶时要用到乳酸菌,为了防止杂菌的影响,先将牛奶煮沸杀死其中的杂菌;
(4)制作泡菜要创造无氧的环境,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5.【答案】D
【解析】解:A、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A正确;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所以接穗上结出的果实100%是鸭梨,B正确;
C、嫁接苗成活后,结出果实和种子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植物体吸收的水分来自根,有机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嫁接苗成活后,果实中的水来自砧木,有机物来自接穗,D错误。
故选:D。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明确嫁接的概念特点及成活的关键即能正确答题。
6.【答案】C
【解析】解:A、蝉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A正确;
B、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B正确。
C、蝉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蝉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蝉一生要蜕皮五次,D正确;
故选:C。
蝉属于昆虫,体内受精,它的发育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鸟类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卵有卵壳保护,鸟的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卵有卵壳保护,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知识,以及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结合材料分析解答。
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以及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是考查的重点的内容是重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8.【答案】A
【解析】解:AB、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未融合的受精卵的细胞核内中,主要改变了它的基因部分,则此受精卵发育成的鼠是超级大鼠。因此说明基因位于细胞核内,故A错误,B正确;
C、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鼠的个体的大小是由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控制的,由此可知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C正确;
D、注射过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转基因超级鼠,因此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基因是通过生殖过程进行传递的,D正确;
故选:A。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9.【答案】C
【解析】解:A、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1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错误;
B、精子中基因成单存在,B错误;
C、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染色质存在于分裂间期,成分为DNA、蛋白质。在分裂前期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可见的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整个分裂期,分裂结束以后染色体解旋重新变为染色质,染色质与染色体都可以被碱性染料染色,证明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染色体解开螺旋为染色质。实际上是状态不同的一种物质罢了,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C正确;
D、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DNA在染色体上,DNA上有基因。
熟记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结合三者的关系图来理解记忆.
10.【答案】B
【解析】解:A、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是适应环境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错误;
B、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一只白色的幼虎,这可能是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正确;
C、如果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出现变异,如核辐射等,这种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会遗传给后代。错误;
D、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射线等直接诱导植物基因的改变,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错误。
故选:B。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3)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本考点考查了对生物的变异的理解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灵活解题.
11.【答案】D
【解析】解:A、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黑猩猩与马细胞色素C的差异小,所以黑猩猩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黑猩猩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大,说明黑猩猩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较远,A正确;
B、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B正确;
C、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的骨骼,这些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产生了表面形态上的分歧,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并不尽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内部骨骼都是由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C正确。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上先出现原核生物,后出现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D。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关键掌握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证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
12.【答案】D
【解析】解:A、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甲,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乙,A错误;
B、丙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B错误;
C、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扁桃体、脾脏、淋巴结,C错误;
D、免疫的监视功能是指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D正确。
故选:D。
图中: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丙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具体的关键是知道免疫的概念和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3.【答案】相对性状 Dd Ⅱ中的6号患病,基因组成应该为dd.因此3、4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有致病基因d,又因为都正常,因此他们的基因组成是Dd D 25% 三代以内的旁系 23对+XY ① DNA SRY
【解析】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在遗传学上,皮肤正常和皮肤白化病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2)Ⅱ中的6号患病,基因组成应该为dd.因此3、4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有致病基因d,又因为都正常,因此他们的基因组成是Dd。
(3)图中5与6(dd)婚配,后代9、10、11均正常,可见5产生的生殖细胞最可能含D。
(4)据图可见:Ⅲ11是5与6(dd)的后代,所以其基因是Dd,Ⅲ13是7与8(dda)的后代,所以其基因是Dd,Ⅲ11与Ⅲ13婚配,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可以看出,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25%.
(5)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几率大。
(6)据图可见:Ⅲ9是正常男性,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XY)。表示为:23对+XY。
(7)控制生物的性别不仅受染色体控制,还与基因有关,图乙为Y染色体其及组成示意图,SRY是①DNA上的片段。科学家将SRY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细胞核中,发现含有XX染色体的小鼠却发育出了睾丸,由此证明SRY是决定睾丸形成的重要基因。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Dd;Ⅱ中的6号患病,基因组成应该为dd.因此3、4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有致病基因d,又因为都正常,因此他们的基因组成是Dd
(3)D
(4)25%
(5)三代以内的旁系
(6)23对+XY
(7)[①]DNA;SRY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4.【答案】自然选择 生存斗争 深 选择 D 化石 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解析】解:(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2)由资料分析可知,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颜色,这样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在非工业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未被污染颜色浅,所以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可以说明桦尺蛾的体色使桦尺蛾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敌害对桦尺蛾有选择作用。
(3)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故选D。
(4)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而不是一次在地球上出现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故答案为:(1)自然选择;生存斗争;
(2)深;选择;
(3)D
(4)化石;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更容易生存,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答案】②③ HIV可以大量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小鼠体内能产生BiIA-SG 特异性免疫 蛋白质 远离毒品,洁身自好等;进行安全性行为;不在没有资质的场所进行纹身、打耳洞等
【解析】解:(1)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简称HIV,属于艾滋病的病原体。得艾滋病的人能够散播病原体,②HIV携带者、③HIV患者属于传染源。
(2)HIV侵入人体之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大量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艾滋病的并发症。
(3)研究者采用了转基因技术使人源化小鼠获得BiIA-SG基因。一段时间后,患有艾滋病的小鼠被治愈,原因是小鼠体内能产生BiIA-SG,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抗体是在淋巴细胞刺激下由抗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5)目前对于艾滋病的防治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请结合艾滋病传播途径提出避免青少年患病的措施:①远离毒品,洁身自好等;②进行安全性行为;③不在没有资质的场所进行纹身、打耳洞等。
故答案为:
(1)②③;
(2)HIV可以大量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3)小鼠体内能产生BiIA-SG;特异性免疫;
(4)蛋白质;
(5)远离毒品,洁身自好等;进行安全性行为;不在没有资质的场所进行纹身、打耳洞等。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重点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16.【答案】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取平均值 溶液浓度会影响水蚤的心跳,增大实验误差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解析】解:(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
(2)为减少实验的误差、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要取平均值.
(3)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干扰实验结果,加大实验误差,所以实验时先将水蚤放入清水中,再放入某一浓度的溶液中实验,而不能将顺序颠倒。如果颠倒顺序,白片溶液会影响水蚤的心跳,增大实验误差。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清水中水蚤的心率最低,在烟草浸出液中随浓度的增大,心率逐渐增加;即烟草浸出液能够促进水蚤的心率.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2)取平均值
(3)溶液浓度会影响水蚤的心跳,增大实验误差
(4)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