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有性生殖的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水稻( )
A. 开了花 B. 贮存了有机养料
C. 产生了精子和卵细胞 D.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在动物界的下列四种生殖方式中,最有利于动物物种繁衍的是( )
A. 体外受精,受精卵水中发育 B. 体内受精,受精卵陆地发育
C. 体内受精,受精卵亲代孵化 D. 体内受精,受精卵子宫发育
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婴儿的出生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标志
B. 精子和卵细胞在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C. ①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
D. “试管婴儿”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虎父无犬子 D.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预防遗传病的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是( )
A. 禁止近亲结婚 B. 提倡遗传咨询 C. 产前诊断 D. 提倡适龄婚育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
B.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 一个家庭几代人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
D. 一个家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可能是遗传病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
A. 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
B. 原始蛋白质分子和原始核酸分子的形成
C. 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相互作用
D. 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繁殖
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D. “孔子鸟”化石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这是( )
A. 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B.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变异所造成的 D. 条件反射
生长在沙漠干旱地区的植物,根系比较发达,这种特点说明( )
A.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美国西部有一片森林用来养鹿,其中也发现该片森林中有许多鹿的天敌如狼、豹等,假如只将这片森林中的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 )
A. B.
C. D.
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段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 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
D. 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
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是( )
A. 人类可以驾驭自然资源
B. 人类可以任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人类可以主宰自然资源
D. 人类要认识、利用并保护、关爱自然资源
近几年,雾霾天气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 提倡秸秆焚烧还田 B. 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 提倡家庭豪华装修 D.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
下列做法中,会使湘江造成生态破坏的是( )
A. 禁止向江中倒入生活垃圾
B. 禁止向江中排放工业废水
C. 鼓励在两岸植树造林
D. 鼓励在江中放养水葫芦等外来物种
生活在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有浅色和深色两种体色,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19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导致工厂大量排烟,使树干由浅灰色变成黑褐色,桦尺蛾也由浅色常见类型逐渐变成为深色常见类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桦尺蛾的发育过程与蚕一样,属于______发育。
(2)遗传学上,桦尺蛾体色的深色与浅色称为______.
(3)桦尺蛾的两种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形基因用a表示。将一只浅色桦尺蛾与一只深色桦尺蛾交配,子代若全为深色,则______色为隐性性状,子代桦尺蛾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4)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种类的变迁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生男不是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小君经过探究后绘制的生男生女图解如下:
(1)图中( )内XY表示性染色体,请在图中( )内填写出正确的答案。生物细胞丙:______细胞戊:______
(2)图中生殖细胞乙、丙的名称是______,细胞丁、戊的名称是______。
(3)有人认为: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这种想法是______(正确或不正确)的。
(4)由图解分析可知,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机会是______(均等或不均等)的。
(5)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相貌等特征都与其父亲、母亲之间存在着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______。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我们生活在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在这片在这片广饶的土地上,种植着多种多样的农作物,在农田里,生活着昆虫、鼠、青蛙和蛇等动物,偶尔有野兔出没,空中时常盘旋着老鹰,它们在这个农田生态系统中构成了彼此交错的食物网(如图),这个生态系统养育着三千八百多万黑龙江人.
(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______ .
(2)请写出资料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 .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体现出的生物因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水稻的抽穗、扬花、结实过程是一个有性生殖的过程,是因为存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了受精卵。
故选:D。
本题考查生物的有性生殖的知识。有性生殖的关键在于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中基因组合的广泛变异能增加子代适应自然选择的能力。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随机组合的基因对物种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至少会增加少数个体在难以预料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存活的机会,从而对物种有利。
2.【答案】D
【解析】解:A、体外受精,受精卵水中发育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利于动物物种繁衍.A错误.
B、受精卵陆地发育受到外界影响,不利于发育生长.B错误.
C、受精卵由亲代孵化较前二者高等,但仍然受外界影响很大,不利于动物物种繁衍.C错误.
D、体内受精,受精卵子宫发育很大程度上避免外界的威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有利于动物物种繁衍.D正确.
故选:D
动物物种繁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体内受精,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有利于动物物种繁衍.
关键知道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在②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正确。
C、①卵巢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是22条+X,错误。
D、“试管婴儿”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错误。
故选:B。
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掌握女性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题干中A、C、D都属于遗传现象;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变异现象。
故选:B。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5.【答案】A
【解析】解: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婚后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还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因此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故选:A
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近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优生优育的措施。
6.【答案】D
【解析】解:A、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如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A正确;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
C、一个家庭几代人都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也可能不是遗传病,如夜盲症,C正确;
D、一个家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可能是遗传病,如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血友病等。
掌握遗传病的概念,了解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即可解答本题。
7.【答案】D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繁殖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
故选:D。
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生命特征还有繁殖后代等,所以具备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明确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这些物质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
8.【答案】D
【解析】解:A、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A正确。
B、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B正确;
C、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C正确;
D、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错误。
故选:D。
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知道孔子鸟化石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内容和特点,解答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内容和特点。
【解答】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而环境的选择则是定向的。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琴鸟的个体之间在繁殖时间上存在着变异,有的在春季繁殖,有的在冬季繁殖;在冬季繁殖的个体由于可以避免蛇类等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而得以生存下去,而在春季繁殖的个体则没有这样幸运;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的在冬季繁殖的琴鸟;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解: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荒漠中生活的植物,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故选:B。
骆驼刺生活在沙漠上,沙漠干旱缺水,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1.【答案】A
【解析】解:在题意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植物→鹿→狼”,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是把鹿的天敌狼杀绝,鹿会因天敌减少、食物充足而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的其它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即鹿群的变化: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最后趋于平稳。
故选:A。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掌握生态平衡的规律,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2.【答案】B
【解析】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A正确;
B、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甲、乙、丁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B错误;
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甲、乙、丙、丁以及它们生活的环境和分解者组成了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B。
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丁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甲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乙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食物链的特点。
13.【答案】D
【解析】解: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的自然资源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人均不足。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节约、保护,否则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人类活动,已经达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对于人类已经征服自然,可以任意妄为; 自然资源取不尽,用不完的等观念均是错误的;人类要认识、利用并保护、关爱自然资源。
故选:D。
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理解掌握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关系。
14.【答案】D
【解析】解: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C、家庭过度豪华装修会产生更多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健康。也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
D、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正确。
故选:D。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本题主要考查了在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现象。
15.【答案】D
【解析】解:A:禁止向江中倒入生活垃圾,可防止污染江水,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B.禁止向江中排放工业废水,可避免使水体受到污染,利于生态保护,故不符合题意;
C.在两岸植树造林,不仅防风固沙,加固堤坝,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D.在江中放养水葫芦等外来物种,由于外来物种在当地没有天敌,可能造成外来物种泛滥,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进行分析判断.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体污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我做起!
16.【答案】(1)完全变态
(2)相对性状
(3)浅色;Aa
(4)自然选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解答】
(1)蛾、蝶、蝇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桦尺蛾的发育过程与桑蚕一样,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桦尺蛾体色的深色与浅色就属于相对性状。
(3)假设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将一只浅色桦尺蛾与一只深色桦尺蛾交配,子代若全为深色,则说明深色为显性性状,浅色为隐性性状,因此,亲代浅色蛾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深色蛾的基因组成为AA。因为后代蛾全为深色,且后代蛾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亲代的深色蛾,一个来自亲代的浅色蛾,因此,子代桦尺蛾的基因组成为Aa。
(4)桦尺蛾的个体之间存在间浅色和深色的变异,当树干由浅色变为深色时,具有浅色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吃掉,具有深色变异的个体由于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并能繁殖后代,这样一代代的选择下去,桦尺蛾也由浅色是常见类型逐渐变为深色是常见类型,可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完全变态
(2)相对性状
(3)浅色;Aa
(4)自然选择
17.【答案】Y XY 精子 受精卵 不正确 均等 变异
【解析】解: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是由性染色体XY决定的,女性是由性染色体XX决定的,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有两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X)发育成女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的受精卵(XY)发育成男性,所以生男生女是由男方决定。遗传图解是:
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的相似性称为遗传,后代和后代之间、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的差异称为变异。
故答案是:(1)Y; XY (2)精子; 受精卵 (3)不正确( 4)均等( 5)变异
本题考查人的性别遗传的规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性别遗传图解解释人类的性别遗传,生男生女的原理。难度中等。
18.【答案】农作物;农作物→昆虫→青蛙→蛇→老鹰;分解者
【解析】解:(1)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2)资料中的食物链有:农作物→昆虫→青蛙→蛇→老鹰、农作物→野兔→老鹰、农作物→鼠→老鹰和农作物→鼠→蛇→老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农作物 →昆虫→青蛙→蛇→老鹰.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体现出的生物因素是
故答案为:(1)农作物
(2)农作物→昆虫→青蛙→蛇→老鹰
(3)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概念.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