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0: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扦插是茶的主要繁殖方法。下列与此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
A. 椒草用叶片繁殖 B. 桃树的嫁接繁殖
C. 玉米的播种繁殖 D. 草莓的组织培养
下列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 蟋蟀 B. 家蚕 C. 菜粉蝶 D. 果蝇
下列有关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蝌蚪和青娃的形态差异非常大,这是变异现象
B. 蝌蚪和成娃的速传物质不同
C. 蝌蚪发育成青蛙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 水质不影响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雏鸟是由图中哪部分发育来的?(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研究人员将乙肝病毒的某个基因注入到啤酒酵母内生产乙肝疫苗,这一过程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组织培养 B. 发酵技术 C. 克隆技术 D. 转基因技术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B. 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C. 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蛋白质分子
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如图是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a-f指的是细胞,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B过程表示受精作用,C过程表示个体发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3对
B. c、d分别表示父母的生殖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为23条
C. e指的是受精卵,其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 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2条+XX
纯种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子代都是高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矮茎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 子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Dd
C. 亲代高茎与子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相同
D. 子代高茎与矮茎杂交,后代全部是高茎
科学家用抗白叶枯病的野生稻与高产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高产水稻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方式属于杂交育种
B. 水稻新品种的遗传物质来自野生稻和栽培稻
C. 此过程需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间的异花传粉实现
D. 水稻新品种产生的抗白叶枯病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米勒实验证明了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合成大分子有机物
B.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C. 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D. 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病原体感染时,参与范围广,发挥作用快,是预防疾病的主力军。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胃液杀死入侵的病菌 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 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 D. 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
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
A. 手足口病 B. 侏儒症 C. 色盲 D. 血友病
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A. 人工呼吸 B. 呼叫拍打 C. 测量血压 D. 测量脉搏
2020年春季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重要性。有关叙述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专指身体健康
B.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所以青少年可以少量吸烟
C. 为了解困消愁,青少年可以去饮酒
D. 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时仍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大面积爆发,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1)引发该种肺炎的病原体是 ______ 。
(2)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是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 ______ 。
(3)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例如居室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等,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属于 ______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研制疫苗,接种疫苗可使体内产生相应的 ______ ,从而增强人们对该传染病的 ______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橘小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其将卵产在柑橘等多种植物的果实中,幼虫孵化后会取食果实,造成果树减产。为利用其特征防治虫害,研究者对其培养并通过系列实验研究其遗传规律。
(1)如图为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根据其发育过程中具有[ ______ ] ______ 期,判断其发育类型为 ______ 发育(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2)野生橘小实蝇的蛹是黄色的,但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极少数白色蛹的个体,研究者将白色蛹的个体连续培养多代,后代的蛹均为白色。蛹的黄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中称为一对 ______ 。
(3)为进一步分析蛹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亲代组合 子代数量
黄蛹 白蛹
1 黄蛹(雄)×白蛹(雌) 238 0
2 黄蛹(雌)×白蛹(雄) 375 0
3 实验1中的子代自交 274 92
由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蛹色 ______ 为隐性性状,若用A和a表示控制蛹色的基因,则实验3中亲代雌蛹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生物兴趣小组用围棋子代替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一粒黑一粒白 10次 8次 11次 13次 9次
摸两粒都是白 10次 12次 9次 7次 11次
(1)已知白色围棋子模拟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则黑色围棋子模拟代表含 ______ 染色体的精子。
(2)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应该是 ______ (填“透明”或“不透明”)的,并且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放回袋内。实验结束后,应对各个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取 ______ 值,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3)该实验的直接结果是:XY组合与XX组合的比例大约为1:1,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上述实验属于 ______ (填“对照”或“模拟”)实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
ABD、椒草用叶片繁殖、桃树的嫁接繁殖、草莓的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生殖;ABD不符合题意;
C、玉米的播种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C符合题意。
故选:C。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据此作答。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再仔细分析各类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即可解答。
2.【答案】A
【解析】解:蝗虫、蟋蟀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菜粉蝶、果蝇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
故选:A。
昆虫发育的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中幼虫和成虫的不同特点。
3.【答案】C
【解析】解:A、蝌蚪和青娃的形态差异非常大,属于变态发育,A错误;
B、蝌蚪和成娃的速传物质相同,B错误;
C、蝌蚪和青娃的形态差异非常大,属于变态发育,蝌蚪发育成青蛙受遗传物质的控制,C正确;
D、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所以水质影响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D错误。
故选:C。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明确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②系带起到固定卵细胞的作用,错误。
B、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错误。
C、④卵黄为胚胎发育通过营养,错误。
D、⑤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正确。
故选:D。
图中①卵壳,②系带,③卵白,④卵黄,⑤胚盘,⑥气室,⑦卵壳膜。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5.【答案】D
【解析】解: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由于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将乙肝病毒的某个基因注入到啤酒酵母内生产乙肝疫苗,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故选:D。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过程、原理,通过举例来证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6.【答案】A
【解析】解:A、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个基因,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分子,B正确;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分子和很多个蛋白质分子,C正确;
D、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A。
细胞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1个DNA分子。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7.【答案】D
【解析】解:A、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a、b为该夫妇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对,即46条,A正确。
B、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生殖细胞c精子、d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比a、b减少一半,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B过程是受精,e细胞是受精卵,受精卵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C正确;
D、如图所示:
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数为23对,即22对+XX,D错误。
故选:D。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8.【答案】B
【解析】解:纯种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子代都是高茎,其遗传图解如下图:
A、由题干“高茎豌豆(DD)与矮茎豌豆(dd)杂交、子代都是高茎”可知:高茎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A错误。
B、由遗传图解可知:子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都是Dd;B正确。
C、由遗传图解可知:亲代高茎的基因组成是DD,子代高茎个体的基因组成是Dd;C错误。
D、子代高茎(Dd)与矮茎(dd)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子代高茎与矮茎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比为1:1;D错误。
故选:B。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宜结合遗传图解进行解答。
9.【答案】D
【解析】解:ABC、科学家用抗白叶枯病的野生稻与高产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高产水稻新品种,这种培育方式属于杂交育种,水稻新品种的遗传物质来自野生稻和栽培稻,此过程需通过野生稻与栽培稻间的异花传粉实现,ABC正确
D、水稻新品种产生的抗白叶枯病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D。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知道遗传变异原理,以及遗传变异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10.【答案】A
【解析】解:A、米勒实验证明了从无机物到小分子有机物是可能的,A错误;
B、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B正确;
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地球上的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C正确。
D、化石记录、解剖学和胚胎学等能从不同方面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证据,其中,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D正确。
故选:A。
(1)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等人所做的实验是为了证明该学说的第一步。
(2)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的原因、进化趋势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
11.【答案】B
【解析】解:A、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
B、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C、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故不符合题意;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无论哪一种生物,无论其高等、低等、简单与复杂,现在能够正常地生活在地球上,就说明其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否则的话就已经被淘汰掉了。
12.【答案】B
【解析】解:ACD、“胃液杀死入侵的病菌”、“皮肤防止细菌侵入人体”、“唾液中溶菌酶杀死细菌”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CD不符合题意;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
故选:B。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13.【答案】A
【解析】解:A手足口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侏儒症、色盲、血友病属于遗传病,
故选: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当人即停止呼吸,同时心跳也停止时,我们应该紧急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实施胸外心脏挤压。因此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人工呼吸实施抢救。
故选:A。
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思考解答。
掌握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这两种常用的急救措施,即解决题目,最好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15.【答案】D
【解析】解:A、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等,A错误;
B、吸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青少年吸烟可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降低,B错误;
C、过量饮酒会损伤人的神经系统,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并导致神经衰弱。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不能饮酒的,C错误;
D、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居家时仍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D正确。
故选:D。
(1)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酒精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
(2)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酗酒和吸烟的危害。
16.【答案】新型冠状病毒 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是传染病流行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居室通风、消毒、出门戴口罩等,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来看,这些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研究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研制疫苗,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新型冠状病毒
(2)传播途径
(3)切断传播途径;抗体;特异性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7.【答案】c 蛹 完全变态 相对性状 白色 Aa
【解析】解:(1)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由橘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可知:其发育过程具有c蛹期,因此为完全变态发育。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蛹的黄色和白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3)分析表格中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黄蛹与白蛹杂交,后代全部是黄蛹,白蛹性状在后代中没有表现,因此白蛹是隐性性状。
实验3中的亲代即实验1中的子代,实验1的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若用A和a表示控制蛹色的基因,则实验3中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
故答案为:(1)[c]蛹;完全变态;
(2)相对性状;
(3)白色;Aa。
①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③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图中:a受精卵、b是幼虫、c是蛹、d是成虫。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8.【答案】Y 不透明 平均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模拟
【解析】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模拟男性的体细胞(基因组成是XY);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模拟女性体细胞(基因组成在XX);黑、白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分别是Y、X.其中黑色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Y。
(2)从甲、乙两袋中分别随机摸出1粒棋子进行组合,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是不透明的,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材料达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
(3)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4)该实验是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1)Y;(2)不透明;平均;(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合理即可);(4)模拟
解题从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控制实验变量,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的结论方面切入。
此题的知识点是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