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3:5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你见到武陵源索溪峪的猴子吗?下面是猴子的一系列有趣的行为,你认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 B. 猴子向人“行礼”
C. 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 D. 猴子向游客索取桃子
当电鳗捕到猎物时,会以极高的频率放电,同种电鳗闻讯而来,它交流信息的“语言”是(  )
A. 动作 B. 电流 C. 声音 D. 气味
春晚中的杂技节目《抖杠》令观众叹为观止,杂技演员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是(  )
A. 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产生的
B. 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C.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
D. 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产生的
如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乙的幼体用鳃呼吸,而成体主要用肺呼吸
B. 丙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C. 丁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
D. 甲、乙、丙、丁的共同特点是体内有脊柱
下列哪一项不是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
A. 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 B. 只用肺呼吸
C. 个体较小,不利于水中生活 D. 有颈,头部能灵活转动
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
A. 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 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 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 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 由肛门排出 B. 由口排出 C. 由胞肛排出 D. 由细胞膜排出
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  )
A. 12800 B. 25600 C. 1600 D. 无法计算
把一个成熟的新鲜蘑菇菌盖扣在白纸上,几天后移开,会发现在白纸上有一圈圈放射状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是蘑菇的(  )
A. 细胞 B. 种子 C. 芽孢 D. 孢子
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
A. 门 B. 纲 C. 科 D. 种
干草被羊吃比被细菌分解的速度要快很多,说明动物能(  )
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破坏生态环境
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某些细菌能合成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这类细菌与人体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腐生 C. 寄生 D. 竞争
沼气池里能把人粪尿、禽畜类尿和农作物秸秆分解并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  )
A. 乳酸菌 B. 枯草杆菌 C. 酵母菌 D. 甲烷菌
2019年11月14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官方通告《北京市积极有序开展输入型鼠疫病例的救治防控工作》称,12日北京朝阳医院确诊两例由内蒙古输入型的鼠疫患者。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杆菌和下列哪种生物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青霉
C. 酵母菌 D. 香菇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真菌引起的(  )
A. 足癣 B. 人的扁桃体炎 C. 玉米瘤黑粉病 D. 小麦锈病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诗人王翰在《凉州词》里的著名诗句,说明我国在唐代已经酿制葡萄酒了.酿制葡萄酒需要的微生物是(  )
A.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青霉 D. 曲霉
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 形态结构 B. 生活环境 C. 生物用途 D. 大小多少
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
A. 大熊猫 B. 白鳍豚 C. 金丝猴 D. 长颈鹿
为什么真菌不属于植物(  )
A. 因为真菌没有细胞壁 B. 因为真菌没有叶绿体
C. 因为真菌没有细胞核 D. 因为真菌没有细胞膜
有4位同学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一切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B. 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随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C. 丙说: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
D. 丁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多样性
如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是______,它是靠______进行生殖的。有些A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______增厚,形成______。它是A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______和______的特性,使A几乎无处不在。
(2)图A与图D的结构相比,图A的细胞内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______。因此我们把A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生物。
(3)如图,做面包和馒头时离不开图[______]______;青霉素是从图[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提取的;图中______(填序号)的细胞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4)图C的结构简单,由______和_____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______细胞里,靠自己的______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如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请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图中的______图表示屈肘动作,______图表示伸肘动作。
(3)如图,当我们屈肘时,上臂肌肉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处于舒张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当我们伸肘时,上臂肌肉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处于舒张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对鲨鱼“鱼翅”的大量食用,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濒临灭绝。其实“鱼翅”营养价值不及猪皮,其中超标的汞更会危及食客的健康。
(1)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______.鲨鱼依靠它在水中灵活、迅捷地游泳。
(2)由于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积累,鲨鱼体内含量较高的汞等重金属,随着“鱼翅”被食用进入人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3)鲨鱼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
A.海马 B.海豚 C.海龟 D.海葵
(4)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杀,这是对生物______多样性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5)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______.
如图为鸟的标本、鸟的骨骼模型和鸟的部分呼吸器官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可知,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身体呈______型,可______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
②前肢变成______,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
(2)观察图二可知,鸟的骨胳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①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如图中标号1所指的骨)内部______,可______。②胸骨有高耸的[______]______,可附着发达的______,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3)观察图三可知,鸟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____,该结构具______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4)鸟用坚硬的______来摄取食物,没有牙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如图是常见的几种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______(填序号),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______(填序号)。
(2)C适宜生活在______的陆地上,C能适应陆地生活是因为______。
(3)图中______(填序号)属于被子植物。在被子植物中,______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4)图中[______]______是现存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它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它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植物。
(5)D是______类植物,没有______的分化。但它们的光合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效率的90%,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某同学为探究肉汤的保鲜做了以下实验:将A瓶、B瓶内装入肉汤,用酒精灯加热A瓶至沸腾若干分钟,B瓶不做处理。然后都放在25℃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请依图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原因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若将A瓶的瓶颈打断取走,放在空气中暴露5~10分钟后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为什么?______。将装置暴露在空气中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哪一步操作?______。
(3)“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______,而是______,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关于“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______;结论是:______。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
(3)蚂蚁是______纲动物。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BD、“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猴子向人‘行礼’”、“猴子向游客索取桃子”,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C、“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所以,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2.【答案】B
【解析】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电鳗捕到猎物时,会以极高的频率放电,同种电鳗闻讯而来,它交流信息的“语言”是电流。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3.【答案】C
【解析】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不是关节的活动带动四肢的活动产生的,A错误。
B、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B错误。
C、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产生的,C正确。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错误。
故选:C。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4.【答案】D
【解析】解:A、乙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A正确;
B、按照生殖方式,动物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丙大熊猫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B正确;
C、丁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在胸部和腹部有气门,用于呼吸,C正确;
D、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甲家鸽属于鸟类,乙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丙熊猫属于哺乳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D错误。
故选:D。
观图可知:甲是家鸽属于鸟类、乙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丙是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丁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据此解答.
对以上动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并掌握各种动物的特点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BD、体表覆盖着角质细鳞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只用肺呼吸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蜥蜴有颈,头部能灵活转动适于陆地复杂的环境,都是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ABD正确;
C、个体较小,不是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C不正确。
故选:C。
(一)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6.【答案】D
【解析】解: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故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蚯蚓的呼吸特点.
7.【答案】B
【解析】解:水螅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内层)、外胚层(外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
故选:B。
水螅是腔肠动物,结合其主要特征来分析,思考解答。
关键点: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
8.【答案】C
【解析】解: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分裂了4次,因此100个细菌,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100×24═1600(个)。
故选:C。
细菌以分裂分式生产新的个体,1个变2个,2个变4个,假如细菌30秒分裂一次,3分钟后,共分裂了6次,由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可总结公式为:细菌个数×2的t次方(t为分裂次数).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一个细菌分裂N次后细菌的个数是1×2N.
9.【答案】D
【解析】解:蘑菇属于真菌,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菌褶里有孢子落下形成的孢子印,所以将菌褶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过段时间会发现白纸上有孢子组成的放射状印记。
故选:D。
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孢子成熟后散落下来,菌褶里有孢子落下形成的孢子印.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蘑菇的生殖方式,同学们只要熟记蘑菇是孢子生殖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答案】D
【解析】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种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差别最小。
故选:D。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关键点: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11.【答案】B
【解析】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B。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2.【答案】A
【解析】解: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如:人的大肠内能够制造维生素的细菌,能够为人体提供维生素,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共生的内容,分析解答。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且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得到利益的个体叫做寄生虫,遭受损害的个体叫做寄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寄生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共生是双方彼此依赖、共同受益。
13.【答案】D
【解析】解: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广兴建沼气池,把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放在沼气池中,其中的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农村,建议农民将农作物秸秆、人及动物的粪尿收好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出沼气、无机盐等,并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
关键是掌握甲烷菌是一种厌氧菌,无氧时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
14.【答案】A
【解析】解:鼠疫杆菌属于细菌。选项中A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 B青霉、C酵母菌、D香菇都属于真菌;因此与鼠疫杆菌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A金黄色葡萄球菌。
故选:A。
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和鞭毛。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微生物所属的种类。
15.【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有的真菌寄生在玉米、小麦等植物的体内,使之患小麦叶锈病和玉米黑粉病。人的扁桃体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的炎症,不是真菌引起的。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
关键点:臂癣、足癣等皮肤病以及小麦叶锈病和玉米黑粉病等是由真菌引起的。
16.【答案】B
【解析】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加入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酵母菌的作用是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做这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酿酒的原理.
17.【答案】C
【解析】解: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界。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农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都是被人类利用的生物,它们的用途不同,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用途。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分类依据。解答时可以从动物分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物的分类依据。
18.【答案】D
【解析】解:A、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哺乳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不符合题意。
B、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不符合题意。
C、金丝猴,脊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毛质柔软,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群栖高山密林中。中国金丝猴分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滇金丝猴。此外还有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两种金丝猴。均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符合题意;
D、长颈鹿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注意查阅资料.
19.【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知道:真菌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液泡、没有叶绿体。因此真菌不属于植物。
故选:B。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真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
20.【答案】C
【解析】解:A、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不是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符合自然规律,促进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到靠山养山吃山,靠水护水吃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每种生物都与一定的环境相适应,保护扬子鳄最根本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可以不改变扬子鳄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扬子鳄的生活。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丰富。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特有属、种繁多,栽培植物、家养动物的种类也很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做到开发使用的量,小于再生的量,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开发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我们既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又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21.【答案】细菌 分裂 细胞壁 芽孢 芽孢小而轻 繁殖速度快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 B 酵母菌 D 青霉 BD 蛋白质的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活 遗传物质
【解析】解:(1))A是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一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或在生长发育后期,细菌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它小而轻,可随风飘散,环境适宜时,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细菌可以20分钟繁殖一代,如果保持这样的繁殖速率和满足生活所需条件,只需几周地球就会被它们全部占领,细菌繁殖速度快的原因是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上述特点使细菌几乎无处不在.
(2)A是细菌,D是青霉,属于真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我们把A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3)利用B酵母菌的发酵可以做面包和蒸馒头,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做出的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从D青霉的培养液中可以提取青霉素。图中 B酵母菌和D青霉的细胞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4)图中,C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病毒,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的活细胞.
故答案为:(1)细菌;分裂;细胞壁;芽孢;芽孢小而轻;繁殖速度快;
(2)成形的细胞核;原核;
(3)B酵母菌;D青霉;BD;
(4)蛋白质的外壳;内部的遗传物质;活;遗传物质。
(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比较内容 细菌 真菌
个体大小 单细胞 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
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营养方式 异养 异养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图A是细菌,B是酵母菌,C是病毒,D是青霉,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生殖以及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22.【答案】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肌腱 关节 A B ① 肱二头肌 ② 肱三头肌 ② 肱三头肌 ① 肱二头肌
【解析】解:(1)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腱,④关节。
(2)图A为屈肘动作,图B为伸肘动作。
(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人在运动时,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关节运动完成动作。
故答案为:(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关节;
(2)A;B;
(3)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②肱三头肌;①肱二头肌。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腱,④关节。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3.【答案】鳍 食物链 A 遗传(基因) 不购买、不食用鱼翅、进行保护鲨鱼的宣传等
【解析】解:(1)鲨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而成,所以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鳍。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海洋中鲨鱼处于较高的营养级别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很多。
(3)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鲨鱼属于鱼类,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海马,它们同属鱼纲;海豚属于哺乳类,海龟属于爬行类,海葵是无脊椎动物。
(4)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滥砍滥伐和滥捕乱杀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又一个原因;外来生物入侵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人类的活动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基因)多样性。
(5)保护鲨鱼,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不购买、不食用鱼翅、进行保护鲨鱼的宣传等。
故答案为:(1)鳍;(2)食物链;(3)A;(4)遗传(基因);(5)不购买、不食用鱼翅、进行保护鲨鱼的宣传等。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动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4.【答案】流线 减小 翼 中空 减轻体重 2 龙骨突 胸肌 5 气囊 辅助呼吸 喙
【解析】解:(1)观察图一所示,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有:①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②前肢变成翼,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观察图二可知,鸟的骨骼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①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内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②胸骨有高耸的[2]龙骨突,可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3)观察图三可知,鸟有与肺相通的[5]气囊,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该结构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4)鸟类用坚硬的喙来啄取食物,没有牙齿。
故答案为:(1)①流线;减小;②翼;(2)中空;减轻体重;2龙骨突;胸肌;(3)5气囊;辅助呼吸;(4)喙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等。图示1表示翅,2龙骨突,3气管,4肺,5气囊。
掌握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25.【答案】A、B、E C、D 阴暗潮湿 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A、B 花、果实和种子 E 银杏 银杏 藻 根、茎、叶
【解析】解:(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B分别为被子植物中的向日葵和玉米,C肾蕨为蕨类植物,D海带为藻类植物,E为裸子植物中的银杏.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都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2)C肾蕨(蕨类植物)具有了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具有了输导组织,能在陆地生活,但由于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因此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3)A、B分别为被子植物中的向日葵和玉米,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4)银杏是古老的银杏植物,被称为“活化石”;
(5)D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效率的90%.
故答案为:(1)A、B、E;C、D;
(2)阴暗潮湿的;有真正的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3)A、B;花、果实和种子
(4)E银杏;银杏
(5)藻;根、茎、叶;
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三种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茎叶,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且出现了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此题考查各种植物的特征和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
26.【答案】A 高温杀死肉汤中的细菌 低温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 接种 自然发生的 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解析】解:(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2)将其瓶颈打断后,放在空气中暴露5~10分钟后放到冰箱中,若干天后,肉汤还是新鲜的,是因为冰箱内温度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将目的微生物移接到培养基质中的过程叫做接种.空气中有微生物,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号,此过程中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培养皿中,故相当于接种.
(3)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故答案为:(1)A;高温杀死肉汤中的细菌;
(2)低温能抑制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接种;
(3)自然发生的;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将煮熟的肉汤放在一个大烧瓶中,并将瓶颈拉成鹅颈状,这样,外界空气中的细菌便不会落到肉汤里,四年后,他打开鹅颈瓶,发现肉汤依然新鲜,他又将瓶子摇晃了几下,再放置几天,结果肉汤变质了;这说明使肉汤腐败的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7.【答案】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社会 昆虫 B
【解析】解:(1)据材料做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根据实验结果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得出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2)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
(3)蚂蚁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属于昆虫纲节肢动物。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1)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
(2)社会
(3)昆虫
(4)B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