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4: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学校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校园各角落进行消毒处理,该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中的(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提高免疫力
下列关于月季和松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
C. 月季的花、松鼠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D.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B.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C.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艾滋病防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艾滋病说法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 目前还未研制出艾滋病疫苗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 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它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醋酸菌酿醋 B. 利用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
C.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D. 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小羊多莉
下列四组生物中,有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这些生物分别是(  )
①老虎、蛇、鳄鱼、蚯蚓
②蜜蜂、蜗牛、蜘蛛、蜈蚣
③青霉、酵母菌、病毒、木耳
④银杏、梧桐、葡萄、油菜
A. 鳄鱼、蜈蚣、青霉、梧桐 B. 老虎、蜜蜂、病毒、葡萄
C. 蚯蚓、蜘蛛、木耳、油菜 D. 蚯蚓、蜗牛、病毒、银杏
如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B. 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C. 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D. 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1和2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D.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某家庭白化病的性状表现如简图所示,用A、a代表控制该病的显、隐性基因。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代正常孩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B. 子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50%
C. 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
D. 出现白化病是发生了变异,与基因遗传无关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分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A 干燥的纱布,25℃的温箱,光亮 种子不萌发
B 湿润的纱布,25℃的温箱,遮光 种子萌发
C 湿润的纱布,4℃的冰箱,光亮 种子不萌发
D 湿润的纱布,25℃的温箱,光亮 种子萌发
A. 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B. 该探究实验只形成1组对照实验
C. A组与D组对照可探究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D. B组与C组对照可探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人体的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才能使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如图示意图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a、b、c、d、e表示相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在A系统中,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______。
(2)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其进行的场所是______。
(3)营养物质c进入B系统后,通过血液中的______进行运输。
(4)b进入C系统后第一次到达骨骼肌细胞,不经过心脏的哪些腔?______。
(5)若E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______和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校园各角落进行消毒处理,该措施属于传染病预防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月季和松鼠的遗传物质都主要贮存在细胞核中,B正确;
C、月季的花、松鼠的心脏都属于器官,C正确;
D、月季是植物,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而松鼠属于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错误。
故选:D。
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A错误;
B、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只能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所以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B正确;
C、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C正确;D、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A。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随着吃与被吃物质和能量随之一起流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物质和能量是怎样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答案】D
【解析】解:A、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正确。
B、注射疫苗能使人体产生抗体,但目前还未研制出艾滋病疫苗,正确。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三种途径传播,正确。
D、艾滋病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它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错误。
故选:D。
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危害及传播途径。
5.【答案】B
【解析】解:A、利用醋酸菌可以酿醋,正确。
B、利用酵母菌制馒头和馒头,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错误。
C、将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利用其繁殖速度快,生产胰岛素,正确。
D、“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小羊多莉就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的,正确。
故选:B。
生物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0世纪未,随着计算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的生物技术-即系统生物技术,包括生物信息技术、纳米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技术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
6.【答案】D
【解析】解:①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蚯蚓,它是无脊椎动物,其他生物是脊椎动物;②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蜗牛,它是软体动物,其他生物是节肢动物;③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的细胞有细胞结构;④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银杏,它是裸子植物,其他生物是被子植物。
故选:D。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掌握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1是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A正确;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①叶绿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在②线粒体进行,B正确;
C、1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2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能进行,C错误;
D、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1光合作用;2呼吸作用;a二氧化碳、b有机物;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实验探究题综合性强,需多个知识点结合解答,认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解题切入点。
8.【答案】A
【解析】解: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错误。
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正确。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正确。
D、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正确。
故选:A。
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以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解答。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运动的产生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根据表中信息分析白化病,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白化病基因。父母正常,子代有患白化病的孩子,因此患病的基因组成为aa,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图:
子代正常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A错误;
B、根据遗传图解,子代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25%,B错误;
C、根据A的解答可知,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C正确;
D、出现白化病是发生了变异,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与基因遗传有关,D错误。
故选:C。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10.【答案】C
【解析】解:A、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A错误
B、该探究实验A与D唯一变量是水分,B与D唯一变量是光照,C与D唯一变量是是水分,因此可形成3组对照实验。B错误
C、通过对表中的内容分析可知,A与D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因此A组与D组对照可探究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C正确
D、B组与C组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光照,因此不能探究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D错误
故选:C。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11.【答案】胰液 肺 血浆 右心房、右心室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解:(1)消化道中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淀粉消化后变成葡萄糖,通过吸收到血液。
(2)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其交换的场所是肺。
(3)营养物质c进入B系统的生理过程叫做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小肠的这些特点是与它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的。
(4)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运动到达人体肺内,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依次经过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经主动脉、体动脉最后到达骨骼肌细胞,氧气在骨骼肌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因此不经过心脏右心房、右心室。
(5)若E为泌尿系统,则d是尿液,尿的形成经过了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1)胰液;
(2)肺;
(3)血浆;
(4)右心房、右心室;(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消化系统,B表示循环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皮肤,E表示泌尿系统,F表示组织细胞;过程①表示肺的通气,②表示排汗;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d是尿液,e是汗液。
认真识图、理清各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