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4: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
B. 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C. 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
D. 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野生类型金鲫鱼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
生物圈中有许多绿色植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葫芦藓利用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B. 银杏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 海带利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D. 水稻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B. 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 中耕松土和合理密植,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下列有关桃树开花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桃花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
B. 桃的味道主要由细胞核内染色体上基因决定
C. 桃子的果肉是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D. 桃的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
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 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C. 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如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④上形成物像
B. 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c内
C. 近视眼是因为②的曲度过小,可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 中耳炎是因为细菌从外耳道进入中耳引起的
有关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
B.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内壁
D. 若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一定是因为肾小管病变
随着城市养狗人士的增多,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媒体普遍呼吁养狗人士主动给狗接种狂犬疫苗,以预防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狂犬病毒属于传染源,是动物病毒
B. 城管人员杀死、焚烧“疯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注射狂犬疫苗的狗会相应的产生抗体,所以该疫苗也是属于抗体
D. 注射过狂犬疫苗的狗,被别的疯狗咬伤后体内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
B. 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C. 社群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 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从墨囊中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下列有关基因、染色体和配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化病患者的配子中都含有成对的致病的白化病基因
B. 基因可以随配子代代相传
C. 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
D.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会发生分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习总书记谈生态文明建设时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图一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图二表示不同生物内总能量,图三表示植物部分生理活动(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据图作答:
(1)图一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螳螂和黄雀是______关系。
(2)图一的各种生物通过_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若图二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蝉所在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4)二氧化碳通过图三中的生理活动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和______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5)图三中a表示根的吸收作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来进行______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A错误
B、因为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B错误
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错误
D、金鱼与金鲫鱼的外形差异很大,属于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利用叶吸收无机盐,错误;
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正确;
C、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错误;
D、水稻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错误。
故选:B。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所以植株通常矮小;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因为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光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全天都能进行,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B错误;
C、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C错误;
D、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D正确。
故选:D。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关系。
4.【答案】D
【解析】解:A、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桃的种子只有一个,因此桃花的子房中只有一个胚珠,A正确;
B、基因控制性状,桃的味道,主要由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B正确;
C、桃子的果肉属于果皮,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成,C正确;
D、桃的种子有两片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D错误。
故选:D。
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才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即能正确答题。
5.【答案】C
【解析】解:A、如果B为肺部的毛细血管,A是肺动脉,流动静脉血,C是肺静脉,C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A错误;
B、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
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D、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D错误;
故选:C。
(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一般来说,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3)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据此解答。
本题用一个简单、抽象的示意图,考察了与循环系统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面”的考察,是值得注意的,需要灵活解答。
6.【答案】D
【解析】解: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④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正确;
B、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图乙中,能够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细胞在d耳蜗内,B正确;
C、近视原因可能是②晶状体曲度过大,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正确;
D、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所以得了咽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错误。
故选:D。
观图可知: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了视觉和听觉的形成的理解认识,是考查重点,常结合眼球和耳的结构图出题,有一定综合性
7.【答案】C
【解析】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A错误。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氧气没有变化,还是动脉血,B错误。
C、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没有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内壁进入到肾小囊腔内,C正确。
D、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全部吸收回血的缘故,如果肾脏完好,尿液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D错误。
故选:C。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解答即可。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城管人员杀死、焚烧“疯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C错误
D、注射过狂犬疫苗的狗,体内产生抗体,被其他疯狗咬伤后体内也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D。
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9.【答案】B
【解析】解:A、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在个体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的,A正确;
B、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错误;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正确。
D、乌贼在遇到敌害时会从墨囊中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D正确。
故选:B。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此题考查了动物行为,要理解掌握。
10.【答案】A
【解析】解:A、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白化病患者的基因是aa,其配子中都含有成对的致病的白化病基因中的一个,A错误;
B、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基因可以随配子代代相传,B正确;
C、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一条性染色体X来自母亲,另外一条性染色体Y来自父亲,C正确;
D、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明确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只有结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数才恢复为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11.【答案】2 捕食和竞争 呼吸 黄雀 B 能量流动 蒸腾
【解析】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图一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蝉→黄雀→蛇。由此可见:螳螂和黄雀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图二中的能量从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丙、丁。因此四种生物体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与食物链:绿色植物→蝉→黄雀→蛇对照,可见图二中的丙对应的生物是黄雀;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三中B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可见B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5)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
(1)2;捕食和竞争;
(2)呼吸;
(3)黄雀;
(4)B;能量流动;
(5)蒸腾。
(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等知识。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