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石市经济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不符合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 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
D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A. A B. B C. C D. D
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先后顺序应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在学习过程中,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框架图中Ⅰ、Ⅱ、Ⅲ对应关系的是( )
A. Ⅰ-细胞质Ⅱ-线粒体Ⅲ-叶绿体
B. Ⅰ-动物细胞Ⅱ-液泡Ⅲ-细胞壁
C. Ⅰ-无机物Ⅱ-水Ⅲ-蛋白质
D. Ⅰ-细胞膜Ⅱ-细胞质Ⅲ-细胞核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③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 ④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 ⑤通常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
A. 非生物因素 B. 生态系统 C. 生物因素 D. 生态因素
生态系统是由下列哪几项形成的统一整体?( )
①非生物部分
②生产者
③分解者
④消费者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以下关于发生在人体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和湿润吸入人体的气体
B. 肋骨间的肌肉和膈收缩,胸腔容积变大,肺扩张,完成吸气
C. 肺泡中的氧气至少要穿过三层细胞,才能进入到红细胞内
D. 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如图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②是蛋白质 B. ①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C. ③是人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 D. ①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
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显性性状控制着显性基因也控制着隐性基因
B. 显性性状控制着显性基因,隐性性状控制着隐性基因
C. 显性基因控制着显性性状也控制着隐性性状
D. 显性基因控制着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着隐性性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面属于鱼类的是( )
A. 娃娃鱼 B. 鳙鱼 C. 鳄鱼 D. 鲸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0分)
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⑦和______(填数字编号)。
(2)同种植物的花粉落到③上的过程称为______。
(3)⑥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______。
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和舒张改变人胸廓的大小实现肺的吸气和呼气,其中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是反射弧中______(填数字编号)的组成部分。
(3)膝跳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属于______(填写“简单的反射”或“复杂的反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叫做______。
2020年春节,同学们都响应国家抗疫号召居家隔离,做到了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控要求,其中武汉还火速建起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患者,后期有康复的新冠患者回馈社会为重症新冠患者捐献血浆。请同学们思考:集中收治新冠患者这一举措符合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种措施?在生物学中把引起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新冠病毒称为什么?新冠康复者获得了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是因为其体内第几道防线具有快速产生大量抵抗新冠病毒的物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可以通过调节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进行调节,A正确;
B、转换器上有物镜,可能是通过转换器换用不同物镜,B正确;
C、要想使物象更加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C正确;
D、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物象移动的方向是右下方,标本移动的方向是左上方,D错误。
故选:D。
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反光镜和光圈调节视野亮度,凹面镜和大光圈使视野亮度增大,平面镜和小光圈使视野亮度减小;物镜位于转换器上,通过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物镜;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的范围小,可以使物象更清晰;显微镜观察的物象是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熟练掌握。
2.【答案】D
【解析】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2滴、3取、4展(涂)、5盖、6染、7吸。图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取,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
故选:D。
临时装片就是将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事物临时做成装片。临时装片是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2滴、3取、4展(涂)、5盖、6染、7吸。
熟练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
3.【答案】A
【解析】解:A、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是并列关系,A符合题意;
B、动物细胞无液泡和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是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观图可知:I包括II和III,II和III是并列关系,解答即可。
仔细观图,掌握图中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①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错误;
B、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C、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C正确;
D、⑤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通常存在于植物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由动物和植物细胞示意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据此解答。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因素的含义。
6.【答案】A
【解析】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故选:A。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A正确;
B、人体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径增大,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B正确;
C、肺泡中氧气进入红细胞,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5层细胞膜,C错误;
D、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D正确。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从图中看出,③染色体由②蛋白质和①DNA组成,A正确;
B、①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B正确;
C、③可以表示的是人体细胞中的常染色体,不一定表示X性染色体,C错误;
D、从图中看出,①表示DNA,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图示①DNA,②蛋白质,③染色体。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9.【答案】D
【解析】解:A、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显性基因不能控制隐性性状,只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一起时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能表现,A不正确;
B、基因控制性状,因此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而不是显性性状控制显性基因,隐性性状控制隐性基因,B不正确;
C、显性基因控制着显性性状,不能控制着隐性性状,C不正确;
D、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D正确。
故选:D。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以及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0.【答案】B
【解析】解:A、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A错误;
B、鳙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B正确;
C、鳄鱼用肺呼吸,陆上产卵,因此属于爬行动物,C错误;
D、鲸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胎生,体温恒定,因此是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B。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11.【答案】⑧ 传粉 胚
【解析】解:(1)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胚珠,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所以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⑦雄蕊和⑧雌蕊。
(2)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3)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1)⑧
(2)传粉
(3)胚
1、图中,①花药(内有花粉)、②花丝、③柱头、④花柱、⑤子房(内有⑥胚珠),其中①②合称⑦雄蕊,③④⑤合称⑧雌蕊。
2、传粉是指雄蕊花药中的成熟花粉粒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3、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理解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神经元 ① 简单 反射
【解析】解:(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容积扩大或缩小,肺随之扩张或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减小或增大,从而实现吸气或呼气运动。因此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是反射弧中①感受器。
(3)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简单反射。
(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故答案为:(1)神经元;(2)①;(3)简单;(4)反射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为神经中枢,③标号所指的神经上有神经节,代表其为传入神经,则②、①为感受器,④为传出神经,②为效应器。
熟练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解:(1)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集中收治新冠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引起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的新冠病毒属于病原体。
(3)新冠肺炎病人经医生救治痊愈后,就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仅仅对新冠病毒其作用,因此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体内第三道防线。
故答案为:
(1)控制传染源;
(2)病原体;
(3)第三道防线。
【解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的一种疾病。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