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20: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如图所示是果树常用的繁殖方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种繁殖方式叫嫁接,②叫接穗
B. 嫁接成活后表现②的性状
C. 成活的关键是使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D. 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大的变异性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鸟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卵黄
B. 成蛙既可以用鳃呼吸也可以用肺呼吸
C. 昆虫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D. 果蝇、蝗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B. 图甲中Ⅳ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C. 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延长C时期能提高蚕丝产量
D. 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它的幼体
下列繁殖过程中,属于无性繁殖的是(  )
①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
②菜豆种子繁殖成植株
③试管婴儿的诞生
④将甲兔的乳腺细胞核,融合到乙兔的去核卵细胞内,由该细胞发育成新个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
C.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基因一般都是成对存在的
D.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和一个基因
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受一对基因A、a控制,现有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儿子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
B. 基因A和a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C. 母亲和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
D. 儿子基因组成为AA的可能性是
研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与基因有关;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B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喝酒易脸红的人基因型为bb
B. 喝酒不易脸红的人的基因型一定是BB
C. 该事例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
D. 若某人喝酒易脸红,则其父母必有一方喝酒易脸红
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早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减轻发病症状。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基因用A、a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夫妇基因组成都是Aa B. 该夫妇不可能生育正常孩子
C. 该夫妇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 D. 近亲结婚会增加生育患儿的几率
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黄色;Dd、dd B. 红色;Dd
C. 红色;Dd、dd D. 红色和黄色;Dd、dd
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C. 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
D. 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
小绵是一位初二女生,去年她的父母响应国家的二孩政策,又生了一位弟弟小阳。不同来源的X染色体因含有的基因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父亲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记作:X1Y,母亲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记作:X2X3.那么,关于小绵和小阳体细胞内的X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绵没有与父亲相同的X染色体 B. 小绵没有与母亲相同的X染色体
C. 小阳没有与父亲相同的X染色体 D. 小阳没有与母亲相同的X染色体
正常情况下,冬季雷鸟的体色变成白色,以适应冬季多雪的环境,但是有一年不下雪,雷鸟的颜色也变成白色,这个事例说明(  )
A. 雷鸟的毛色不能够稳定遗传
B. 基因对性状的表达起决定作用
C. 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 环境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根本因素
2016年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的非法疫苗案,引起公众对疫苗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某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②接种疫苗后可以使人产生抗体,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③接种疫苗可以治疗某种疾病
④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COVID-19),席卷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该病能通过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了预防,市民上街时纷纷带上口罩,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 张某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医院马上对其隔离治疗,该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C. 康复者捐献自己的血浆,利用其中的抗体可以救治新患者,此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引起此传染病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
人体感染细菌后,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会引发人体的炎症反应和内毒素血症。研究者在不同温度下用药物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菌,测得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分组
温度 内毒素浓度(单位:ug/mL)
空白组 溶菌酶A 抗生素B 溶菌酶A+抗生素B
37℃ 5.4 5.1 22.4 8.2
40℃ 5.0 1.5 16.8 2.3
A. 空白组的处理方法是既没有接种细菌也不含药物
B. 单独使用抗生素B处理不能有效抑制细菌释放内毒素
C. 40℃下联合处理比37℃下溶菌酶A处理抑制内毒素的效果更差
D. 细菌感染引发高烧时,使用联合组进行治疗抑制内毒素的效果最佳
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凝结了节日的热闹。截至日前,全球确诊患者已超255万,累计死亡超17万,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各国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如:①确诊患者集中治疗,疑似、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②勤洗手洗脸,搞好个人卫生;③经常开窗通风;④外出要戴口罩;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体育锻炼;⑥尽量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去。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引起该传染病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染病学上称为______;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它的繁殖方式是______。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上考虑,新冠肺炎患者属于______。
(3)以上措施中,你认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有______(填序号)。
(4)现在我国专家研制的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接种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免疫。
如图为某同学对一白化病家庭做的遗传分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个体______(填图中标号)之间的肤色关系可以判断白化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患者的皮肤与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这说明______。
(2)Ⅰ1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_(用B、b来表示)。经基因检测发现某肤色正常女性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若其与Ⅲ11婚配,生出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3)该同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_。至今发现的人类遗传病有6000多种,为有效控制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
牛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A、a表示相关基因),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组成及性状表现如表,请回答:
AA Aa aa
公牛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牛 有角 无角 无角
(1)让无角公牛与一头无角母牛交配,子代中出现了有角牛,则该有角牛的性别是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
(2)为尽快确定一头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农场主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请予以完善。
①让该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交配,产生大量子代。
②统计子代中______(填“公牛”或“母牛”)角的情况,可判断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
结果预测:
a.若______,则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b.若______,则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新冠疫情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围桌聚餐时,使用公筷夹取食物,既能保留聚餐的氛围,又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1)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由11名实验者共同食用6道菜。每道菜被均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就餐时,每名实验者对同一道菜的两份交替取食。检测结果如下表。
菜品名称 菌落总数(cfu/g)
餐前 餐后
A就餐组 使用公筷就餐组
凉拌黄瓜 14000 45000 16000
盐水虾 160 220 150
干锅茶树菇 1100 79000 4600
炒芦笋 30 530 30
咸菜八爪鱼 60 5000 20
香辣牛蛙 60 560 150
①餐前检测发现,烹饪过的菜品中菌落数少于“凉拌黄瓜”,这是因为蒸煮炒等环节,起到了______作用,使菌落数减少。
②A处是______就餐组。
③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将菜品均分为两份,本实验中研究者还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④A就餐组的每道菜品中菌落数均高于公筷组,原因是不同菜品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交叉污染,以及______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品中。
(2)由此推测,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聚餐时的健康倡议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图中这种繁殖方式叫嫁接,②叫砧木,①叫接穗,错误。
B、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嫁接成活后表现①接穗的性状,错误。
C、成活的关键是使①接穗和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正确。
D、有性生殖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有更大的变异性,嫁接属于无性生殖,错误。
故选: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
只要掌握了嫁接的概念及优点,即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A、鸟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胚盘。A错误;
B、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C、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生长而长大,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C正确;
D、果蝇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而蝗虫没有蛹期,属于不完全变态。D错误。
故选:C。
鸟类是卵生,两栖动物属于变态发育,昆虫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发育形式。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3.【答案】A
【解析】解:A、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因此图甲中Ⅱ可表示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A正确;
B、蝗虫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错误;
C、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为了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A时期,C错误;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则青蛙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蝌蚪→B幼蛙→C成蛙,D正确。
故选:A。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4)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而有性生殖指的是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参与的生殖过程。
本题考查了昆虫、青蛙、和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根据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①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④将甲兔的乳腺细胞核,融合到乙兔的去核卵细胞中,由该细胞发育成新个体,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②菜豆种子繁殖成植株、③试管婴儿的诞生,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有性生殖。
因此属于无性繁殖的是:①用萝卜的根尖组织,培育出萝卜幼苗、④将甲兔的乳腺细胞核,融合到乙兔的去核卵细胞中,由该细胞发育成新个体。
故选:C。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5.【答案】D
【解析】解:A、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目保持一定,即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如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23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猪的体细胞内有20对染色体,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B正确;
C、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基因一般都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都成单不成对,C正确;、
D、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D错误。
故选:D。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的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6.【答案】C
【解析】解:A、人类的发际线有两种:有美人尖和无美人尖,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是一对相对性状。父母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表明有美人尖是显性性状,无美人尖是隐性性状,A正确;
B、基因A和a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正确;
C、“若控制美人尖与无美人尖的基因A、a表示”,则美人尖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无美人尖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都有美人尖,女儿却是无美人尖,”,父母遗传给无美人尖女儿(a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有美人尖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因此,母亲和女儿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C错误;
D、从遗传图解看出,父母生出儿子有美人尖,其中基因组成为AA的可能性是,D正确。
故选:C。
(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7.【答案】A
【解析】解:A、若体内缺乏某种显性基因(用B表示),会导致酒精的彻底分解受阻而易脸红,这样的人酒量较小。由此可见: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bb,A正确;
B、喝酒不易脸红的人的基因是BB或Bb,可见喝酒不易脸红的人能够产生一种配子或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B错误;
C、该事例不能表明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C错误;
D、喝酒易脸红的基因是bb,其父母的基因可能都是Bb,都表现为喝酒不易脸红,D错误。
故选:A。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在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8.【答案】B
【解析】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基因用A、a表示),表明该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如Aa,患病的女儿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正常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因此该夫妇可以生育正常孩子。如果该夫妇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近亲结婚会增加生育患儿的几率。
故选:B。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9.【答案】A
【解析】解: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Dd、dd,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dd,颜色是黄色。
故选:A。
番茄的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即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果皮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人类的性别决定,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特点。
【解答】
A.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
B.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B错误;
CD.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将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孩。因此,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C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的决定。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解答】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小绵的父亲的性染色体是X1Y,母亲的性染色体是X2X3.遗传图解:
AB、小绵是女生,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其中一个X1来自父亲,另一个X来自母亲(X2或X3),AB错误;
CD、小阳是男生,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来自母亲(X2或X3),Y来自父亲,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表明雷鸟随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首先应该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器官特点有重要关系.
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和意义去分析.
13.【答案】C
【解析】解:④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传染病起预防作用,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②接种疫苗后可以使人产生抗体,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①预防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特定的抗原。③接种疫苗不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可以预防某种疾病,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考查了计划性免疫中疫苗的有关知识。明确计划性免疫及疫苗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及疫苗免疫的原理。
14.【答案】C
【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因此戴口罩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
B、张某在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医院马上对其进行隔离,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该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B正确
C、治疗新冠肺炎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对重症患者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因为康复者体内含有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
故选:C。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其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特点可正确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A、空白组的处理是培养细菌但不添加药物,结果说明细菌可自发地释放内毒素,A错误;
B、由表格分析可知,在两种温度下,抗生素B在杀菌的同时均可引起较多的内毒素释放到细菌细胞外,B正确;
C、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40℃下联合处理比37℃下溶菌酶A处理抑制内毒素的效果更好,C错误;
D、若因细菌感染引起高烧,使用溶菌酶A 进行治疗抑制内毒素的效果最佳,D错误。
故选:B。
表格分析:37℃时,与对照组比较,只有溶菌酶A产生的内毒素量减少,而抗生素B和联合用药,内毒素释放量都升高;40℃时,溶菌酶A处理,内毒素下降较大,而抗生素B内毒素释放量增加,联合用药内毒素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溶菌酶A。
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6.【答案】病原体 抗原 自我复制 传染源 ②③④ 抗体 特异性
【解析】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病毒进行自我复制繁殖后代。
(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新冠肺炎的病人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属于传染病措施的切断传播途径②③④。
(4)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入的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抗原;自我复制
(2)传染源
(3)②③④
(4)抗体;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7.【答案】Ⅱ3、Ⅱ4和Ⅲ7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BB或Bb 12.5% 调查法 禁止近亲结婚
【解析】解:(1)根据Ⅱ3、Ⅱ4亲代正常,而Ⅲ7白化病,Ⅲ7新出现的性状。由此Ⅱ3、Ⅱ4亲代正常,而Ⅲ7白化病,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肤色关系可以判断白化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患者的皮肤与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这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2)对肤色正常的夫妇Ⅱ3和Ⅱ4,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子女Ⅲ7,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显性基因外,都携带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即Ⅱ3、Ⅱ4的基因均为Bb.根据遗传图谱可知后代Ⅲ5基因组成为BB,所以Ⅰ1的基因组成可能是BB或Bb,Ⅲ11的基因Bb。
经基因检测发现某肤色正常女性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基因型是Bb,若其与基因为Bb的Ⅲ11婚配,如图所示:
生出白化病的概率为25%。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他们生出白化男孩的概率可能是:25%×50%═12.5%。
(3)通过某同学对一白化病家庭做的遗传分析,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至今发现的人类遗传病有6000多种,为有效控制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禁止近亲结婚。
故答案为:(1)Ⅱ3、Ⅱ4和Ⅲ7;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2)BB或Bb;12.5%
(3)调查法;禁止近亲结婚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8.【答案】公牛 Aa 母牛 若后代母牛全有角 AA 若后代母牛有的有角,有的无角 Aa
【解析】解:(1)据表可见:无角公牛的基因是aa,它向后代传递的一定是a,子代有角牛的基因是Aa,则无角母牛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可见子代有角牛一定是公牛,基因是Aa。
(2)据表可见:有角公牛的基因是AA或Aa.为尽快确定一头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让该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AA交配,产生大量子代。统计子代中母牛角的情况,可判断该有角公牛的基因组成。
a、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AA交配,若后代母牛全有角,则有角公牛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
b、有角公牛与多头有角母牛AA交配,若后代母牛有的有角,有的无角,则有角公牛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1)公牛;Aa;(2)②母牛;a若后代母牛全有角;AA;b;若后代母牛有的有角,有的无角;
Aa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9.【答案】杀菌 不使用公筷 两组的食用量要一致 空气 切断传播途径 使用公筷
【解析】解:(1)①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
②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使用公筷是否能降低细菌对菜品的污染,所以A处为不使用公筷。
③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将菜品均分为两份,两组的食用量要一致。
④对比“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不使用公筷”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使用公筷”组,原因是不同菜品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交叉污染,以及空气中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品中。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公筷可避免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病原体随食物传播的风险。这种就餐方式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由表中数据可见: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由此说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所以倡议大家使用公筷。
故答案为:(1)①杀菌;②不使用公筷;③两组的食用量要一致;④空气
(2)切断传播途径
(3)使用公筷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