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6:5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出下列关于嫁接和杂交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吗?(  )
A. 嫁接植物成活的关键是结穗和砧木的木质部连在一起
B. 杂交可以培育植物新品种
C.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法属于无性生殖
D. 嫁接属于有性生殖,嫁接成活的植物性状与接穗的相一致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吃到一种没有鸡蛋味道的假鸡蛋(如图1)。这实际上是一些非法商家恶意伪造的“人造鸡蛋”。与真正的鸡蛋相比,“人造鸡蛋”无法孵化成小鸡,根本原因是缺少图2中的(  )
A. 1 B. 2 C. 3 D. 4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描述的是鸟类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
A. 求偶 B. 筑巢 C. 孵卵 D. 育雏
小明同学捉到一只青蛙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是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死亡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帮他分析一下(  )
A. 受到惊吓 B. 水质有问题
C. 饥饿 D. 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将来发育成为男孩儿 B. 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
C. 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 D. 该夫妇生男孩的概率更大
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规律是(  )
A. n→2n→n B. n→n→n C. 2n→2n→2n D. 2n→n→2n
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这个事实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这个事实说明基因大多集中在染色体上
③运用的生物技术是发酵技术 ④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你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遗传效应的②的片段叫基因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①的变化最明显
C. ③和④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①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
绵羊的白色由显性基因(R)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r)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那只公羊和母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请你判断出人类的下列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 B. C. D.
我国科学家利用神舟飞船搭载实验。选育出辣椒新品种“航椒II号”,与普通辣椒相比增产约27%,高产性状的产生源于(  )
A. 生物的遗传 B. 生物的变异 C. 生物的生长 D. 生物的发育
某人成功地进行了变性手术,从一个男子汉变成了一个“俏姑娘”。“俏姑娘”的变化是(  )
A. 细胞内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B. 可遗传的变异
C. 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D. 不遗传的变异
如图是米勒模拟实验示意图,该模拟实验说明(  )
A. 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 紫外线等自然条件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
C. 原始生命是在很短时间内形成的
D. 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请你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计划免疫能保护儿童健康,是特异性免疫
B. 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
C. 免疫对人体有益,人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D. 麻疹患者痊愈后,机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关于“OTC”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剂量较大,服用天数较长,需医师指导的药物
B. 消费者按照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
C. 消费者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的药物
D. 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的药物
图中一、二分别表示人体免疫的两种免疫过程,请你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B. 图二中的溶菌酶能使病菌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C. 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的操作是为了畅通呼吸道,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B. 图二是触摸颈动脉脉搏的情况,判定有无心跳
C. 图三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2]
D. 图四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每做1次胸外心脏按压,就做1次人工呼吸
小娜手臂受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流出,则损伤的血管及止血的部位分别是(  )
A. 静脉;近心端 B. 静脉;远心端 C. 动脉;近心端 D. 动脉;远心端
化石记录显示: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点是(  )
A. 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多 B. 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多
C. 结构越复杂,种类越少 D. 结构越简单,种类越少
和青蛙相比,鸟的成活率高,主要原因包括(  )
①体外受精
②体内受精
③卵生
④外有卵壳保护
⑤亲鸟有孵卵育雏行为
⑥胎生
A. ①④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请你依据所学的生殖和发育相关知识,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家蚕的发育过程,它的发育依次要经过 ______ 四个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______ 。
(2)乙、丙两图所示结构反映了两种生殖方式,分别是 ______ ;在丙结构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______ ] ______ ;胎儿发育成熟后,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 ______ 。
(3)图丁表示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它的起点是[ ______ ] ______ ,其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随着发育的进行,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 ______ ,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4)戊图所示的植物繁殖方式是嫁接,为了提高成活率,操作时要将砧木和接穗的 ______ 紧密结合在一起。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新型病毒性肺炎”的疫情防控战在全国展开。我们每个人都亲临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 !”的助威声响彻全球!今天我们从生物学视角看看本次疫情与生物知识之间有何关联,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从学科视角认识生活。
(1)新型冠状病毒粒子形状并不规则,直径约60-220nm。它的组成非常简单,最基本的构成是 ______ 和 ______ 。
(2)冠状病毒属于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______ 。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C.能繁殖后代
D.具有严整的结构
(3)疫情暴发初期,不断增加的定点医院床位数量,难以跟上疫情蔓延速度。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医院,能够迅速扭转病患救治的被动局面。由此向全世界展示了“十天完工”的中国气魄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集中收治病人属于 ______ 。
(4)新型肺炎,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求大家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疫情正好赶上春运,各地封城、断路;不鼓励人们在中国各地旅行,航班和火车班次数量大大减少;学校、餐馆、其它娱乐场所和大多数商店关门;春节假期延长。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些做法属于 ______ 。
(5)由于受武汉疫情的影响,避免大面积传染,政府呼吁大家少出门,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要求人们居家隔离。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对“无感染者采取居家隔离”属于 ______ 。
(6)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呢?请谈谈你的做法! ______ 。
家兔的褐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和黑毛,丁为褐色,甲与丁多次交配,多胎子兔全为黑色,丁与乙多次交配,多胎子兔中有褐色,请回答:
(1)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______
(2)设B为显性基因,b为隐形基因,请写出乙兔的基因组成 ______
(3)丙兔是否为纯种?可根据丙兔与 ______ 兔交配的后代性状来推测;
①若子兔 ______ ,则丙兔很可能是纯种;
②若子兔 ______ ,则丙兔不是纯种.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季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流感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非常有效的方法。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心城区的街头出现了一批共享单车,市民只要扫描车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使用单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节能减排,而且市民也可以通过骑自行车,起到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双重效果。
(1)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______ 。麻疹等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病毒的结构与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别是 ______ 。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发生 ______ 免疫。
(3)骑行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在市区骑行要注意安全,当遇到红灯或行人时要紧急刹车,按行为的获得途径分,这属于 ______ 行为。
(4)除了保持身体健康之外,真正的健康还需要 ______ 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初二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______ 。
(四)实验过程:
(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2)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 ______ (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
(3)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______ 。
(五)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1)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 ______ (填有或无)影响。
(2)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A错误。
B、杂交的子代发生变异的几率大,可以培育新品种,D正确。
C、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法属于有性生殖,C错误。
D、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错误。
故选:B。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杂交属于有性生殖.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杂交和嫁接的原理以及特点.
2.【答案】B
【解析】解:在鸡蛋的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鸡的是2胚盘,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人造鸡蛋”是不能发育成鸡的,因此与真鸡蛋相比,没有2胚盘。
故选:B。
图中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
掌握鸟卵的结构和功能,鸡卵孵化出小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鸡卵是受精卵和提供适宜的孵化温度。
3.【答案】D
【解析】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因为鸟类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而在繁殖季节,雏鸟的食量需求更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几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占领食物丰富的巢区有利于亲鸟就地取食,也便于育雏,黄口,指待哺的雏鸟“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育雏行为。
故选:D。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
4.【答案】D
【解析】解: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而缺氧窒息而死。
故选:D。
根据青蛙是两栖动物,其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分析解答。
知道青蛙的肺不发达,需皮肤辅助呼吸。
5.【答案】B
【解析】解: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①的性染色体是XX,将来会发育成为女孩,A错误;
B、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XY是男性,XX是女性,图示中的②性染色体是XY为男性,所以②的性别由精子类型决定,B正确;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为男孩,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D错误。
故选:B。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染色体。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6.【答案】D
【解析】解:亲代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于精子和卵细胞,数目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如图所示。
因此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2n→n→2n。
故选:D。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生殖细胞、受精卵和亲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是1:2:2.
7.【答案】D
【解析】解:①由于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到番茄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由此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基因在细胞里大多有规律地集中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但是通过此实例不能说明这一点。
③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技术不是发酵技术。
④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因此科学家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番茄的基因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故正确的说法有①④。
故选:D。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范围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所以具有遗传效应的②的片段叫基因,A正确;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①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B正确;
C、④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③蛋白质上没有特定的遗传信息,C错误;
D、每种生物细胞内1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都是一定的,如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图中,①是染色体,②是基因,③是蛋白质,④是DNA。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9.【答案】A
【解析】解: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组成是rr,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羊,控制黑色小羊毛色的基因rr由亲代双方提供,因此亲代控制白色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由一个选项基因R和一个隐性基因r组成。如图所示:
故选:A。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
10.【答案】D
【解析】ABC、不洁性交、注射毒品、母婴传播、分娩,都能传播艾滋病;
D、握手不会传播艾滋病。
所以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D。
故选:D。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1.【答案】B
【解析】解: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我国科学家利用神舟飞船搭载实验。选育出辣椒新品种“航椒II号”,与普通辣椒相比增产约27%,高产性状的产生源于生物的变异。
故选:B。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原理。关键是知道遗传变异原理,以及遗传变异在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12.【答案】D
【解析】解:变异的类型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变异;韩国歌坛新秀河利秀进行的变性手术并没有改变体内的遗传物质,因此是不遗传的变异。
故选: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此题考查了变异的类型: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13.【答案】D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米勒的实验及结论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考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可结合米勒的实验装置图,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14.【答案】C
【解析】解:A、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A正确;
B、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所以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B正确;
C、免疫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C错误;
D、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D正确。
故选:C。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此题考查免疫免疫的概念、分类和功能,要理解掌握.
15.【答案】A
【解析】解: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剂量较大,服用天数较长,需医师指导的药物属于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药品的分类以及安全用药等知识。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16.【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一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图二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图一、图二两幅图所示的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
17.【答案】D
【解析】解:A、图1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A正确;
B、图2是通过试测脉搏判断有无心跳。B正确;
C、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②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C正确;
D、人工呼吸时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而正常人的心率是每分钟75次,因此胸外心脏挤压的次数是每分钟75次左右。故每做1次人工呼吸,应做4~5次胸外心脏挤压,反复进行,D错误。
故选:D
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人工呼吸时要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的次数要与人体呼吸次数相同,大约16--18次。
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
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是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小娜手臂受伤出血,血色暗红,血液连续不断流出”,可判断损伤的血管是静脉血管;静脉出血在远心端止血,因此,损伤的血管及止血的部位分别是静脉、远心端。
故选:B。
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
出血类型 出血特点 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 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 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
静脉出血 颜色暗红,血液较缓 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 颜色红色,血液缓慢渗出 可自然止血,也可用创可贴包扎伤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管出血的类型特点以及止血方法.
19.【答案】D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选: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当中,经过漫长的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慢慢形成的。
关键点: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
20.【答案】B
【解析】解: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鸟类为②体内受精,④卵生且卵外有卵壳保护,提高了精子和卵细胞的成活率;并且靠母体体温孵化,另外,鸟类的⑤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可见B正确。
故选:B。
鸟类的生殖行为有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以及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是考查的重点的内容是重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
21.【答案】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卵生、胎生 a 子宫 分娩 1 受精卵 肺 形成层
【解析】解:(1)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方式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乙、丙图的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乙是卵生;丙是胎生。在丙结构的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发育成熟后,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3)图丁表示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它的起点是[1]受精卵,其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随着发育的进行,还形成了能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肺,发育为能上陆地生活的成蛙。
(4)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
故答案为:
(1)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2)卵生;胎生;a子宫;分娩;
(3)1受精卵;肺;
(4)形成层。
甲图蝴蝶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乙鸟卵的结构结构包括卵壳、卵壳膜、①气室、②卵黄膜、③胚盘、④卵白、⑤系带和卵黄等结构;丙图是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其中a是子宫,b是胎盘,c是脐带,d是胎儿,e是羊水;丁是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1是受精卵,2和3是蝌蚪,456是幼娃,7是成蛙;戊是植物的嫁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2.【答案】蛋白质外壳 内部遗传物质 C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一是勤洗手;二是主动防护;三是避免密切接触;四是良好安全饮食习惯
【解析】解:(1)新型冠状病毒粒子形状并不规则,直径约60-220nm。它的组成非常简单,最基本的构成是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
(2)冠状病毒属于生物,其主要理由是能繁殖后代
(3)疫情暴发初期,不断增加的定点医院床位数量,难以跟上疫情蔓延速度。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医院,能够迅速扭转病患救治的 被动局面。由此向全世界展示了“十天完工”的中国气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建设。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集中收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4)新型肺炎,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求大家出门一定要戴上“口罩”。疫情 正好赶上春运,各地封城、断路;不鼓励人们在中国各地旅行,航班和火车班次数量大大减少;学校、餐馆、其它娱乐场所和大多数商店关门;春节假期延长。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些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5)由于受武汉疫情的影响,避免大面积传染,政府呼吁大家少出门,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要求人们居家隔离。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对“无感染者采 取居家隔离”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6)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该如何正确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呢?请谈谈你的做法!一是勤洗手;二是主动防护;三是避免密切接触;四是良好安全饮食习惯。
故答案为:(1)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2)C(3)控制传染源(4)切断传播途径(5)保护易感人群(6)一是勤洗手;二是主动防护;三是避免密切接触;四是良好安全饮食习惯
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终止.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
23.【答案】黑色;Bb;乙;全为黑色;有黑色和褐色
【解析】解:(1)黑色甲兔与褐色丁兔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兔,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是显性性状,褐毛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兔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BB,丁兔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Bb.
(3)因为丙是雄兔,而在甲.乙二雌兔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①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兔,说明丙是纯种,基因型为BB;②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隐性个体褐毛子兔出现则丙是杂合子,基因型为Bb.
故答案为:(1)黑毛;
(2)Bb;
(3)①全为黑色;②有黑色和褐色.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此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在子代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4.【答案】保护易感人群 没有细胞结构 特异性 学习 心理
【解析】解:(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注射疫苗使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3)骑行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在市区骑行要注意安全,当遇到红灯或行人时要紧急刹车,这种行为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4)除了保持身体健康之外,真正的健康还需要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故答案为:(1)保护易感人群;没有细胞结构
(2)特异性
(3)学习
(4)心理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关于传染病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要熟练掌握。
25.【答案】(三)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
(四)(2)等量;(4)形成对照实验;
(五)有;可改为每组10只
【解析】(三)根据提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做出假设是: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
(四)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等量的转基因玉米,确保变量具有唯一性。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五)(1)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2)该实验选取小白鼠的数目过少,会增大实验的偶然性,导致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可改为每组10只。
故答案为:(三)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
(四)(2)等量;(4)形成对照实验;
(五)有;可改为每组10只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探究实验的原则:设置对照组;变量具有唯一性;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问题,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