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9: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利用分根、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花卉或果树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
A. 缩短植物的成熟时间 B. 增强植物生活力
C. 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D. 有利于大量繁殖新个体
对如图中的昆虫发育过程最正确的解释是(  )
A. 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B.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C. 图示昆虫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D. 这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9只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如图表示青蛙与天鹅的生殖和发育特征,阴影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如(  )
A. 体内受精 B. 有性生殖 C. 变态发育 D. 卵外有壳
下列关于鸡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完整的鸡蛋就是鸡的一个卵细胞
B. 平常所说的“蛋黄”就是鸡的一个卵细胞
C. 平常所说的“蛋白”就是鸡卵细胞的细胞质
D. 平常所说的“蛋壳”就是鸡卵细胞的细胞壁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B. 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C. 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D. 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
假设每一个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x,DNA分子数为y,基因数为z,则在通常情况下(  )
A. x=y=23<z B. x=y=46>z C. x>y>z D. x=y<z
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一对夫妇都能卷舌,他们的孩子也能卷舌,孩子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  )
A. AA B. Aa C. aa D. AA或Aa。
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
A. ①的性状 AA
B. ②的性状 aa
C. ①的性状 Aa
D. ②的性状 Aa
下图表示人类性别决定的过程图解.依据下图回答,图中子代[6]和[7]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 44+XY、44+XX B. 44+XX、44+XX C. 44+XY,44+XY D. 22+XX、22+XY
以下变异实例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
A. 人的体细胞中若多一条21号染色体,将表现为先天愚型
B. 把相同的小麦种子,播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环境里,所结籽粒的饱满程度不同
C. 应用空间技术育种培育的太空椒
D. 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
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
A. 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
B. 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形成
C. 具有原始界膜的多分子体系的形成
D. 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根据生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  )
A. B. C. D.
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次随机拣拾一张看到的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某种颜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B. 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
C. 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D. 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
今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几十万人死亡,该病的病原体属于(  )
A. 细菌 B. 真菌 C. 霉菌 D. 病毒
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计划免疫是预防人类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世纪瘟疫”艾滋病,目前还没用可临床使用的疫苗,因此所有可能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是易感人群。如图“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宣传画中,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浴缸不会得艾滋病
B. 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同桌吃饭不会得艾滋病
C. 与艾滋病的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不会得艾滋病
D. 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难免会遇到意外伤害,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
A. 被毒蛇咬伤小腿,应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下方,清洗伤口,然后找医生救治
B. 小勇打篮球时不慎摔成前臂骨折,他立即骑车回家找父母
C. 夏天小明不小心坐到了溅有硫酸的凳子上,发觉后坚持等下课后处理
D. 发现煤气中毒患者,应立即将其移到通风处并拨打120
5月31是“世界无烟日”,如图表示某地区男性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据图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每天吸烟量越大,肺癌发病率越高
B. 吸过滤嘴比吸非过滤嘴烟肺癌发病率高
C. 青少年吸烟影响智力发育
D.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唯一因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鸡卵受精后,将来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图中的[②] ______ .图中的[③] ______ 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图中的[④] ______ 也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
(2)从商场买回家的新鲜鸡蛋一般都不能孵化出小鸡,是因为 ______ .
(3)“孔雀开屏”描述的是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______ 行为.
某班学生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含,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组合 A B
第1组 10 10
第2组 8 12
第3组 11 9
第4组 13 7
第5组 9 11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______,其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______.
(2)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应该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______.
(3)每完成1次组含后,是否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放回袋内?______.
(4)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应对各个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______用这种处理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
(5)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玉米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幼苗有的是绿色的正常苗,有的是叶片发白的白化苗。白化苗由于缺乏叶绿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会过早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幼苗能产生叶绿素与不能产生叶绿素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玉米的白化苗是不利变异,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______,它______遗传给后代。
(3)玉米能产生叶绿素是由于它拥有显性基因B,而隐性基因b则令玉米丧失产生叶绿素的能力。由此可推出白化苗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4)科研人员将两株玉米杂交后,再收集种子种植。在935粒成功萌芽的种子中,有705粒发育成绿色幼苗,余下的幼苗为白化苗。这绿色幼苗的基因组成为______或______。
分析下面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图,请回答:
(1)图中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上图可得出: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______,由低等到______,由______到陆生。
(2)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如不同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形成______,这是______的结果。
某中学的学生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1)该同学是通过______的方法了解流感发病情况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______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八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______。
(3)流感高发季节,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______。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染人群
(4)引起流感病是哪种病原体?______。用杀死或减毒的病毒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______,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嫁接、扦插、分根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而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异,能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遗传。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前者以春秋两季进行为宜,尤以春季成活率较高,后者以夏季进行为宜。
故选: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嫁接、扦插、分根等方式进行繁殖的意义,解答时可以从嫁接、扦插、分根的生殖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嫁接、扦插、分根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而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异。
2.【答案】C
【解析】解:A、图示昆虫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成虫一般吃植物的汁液或露水,有吸食花蜜的,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小,B错误;
C、此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这种昆虫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D错误.
故选:C。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昆虫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如蝶、蚊、蝇、菜、蝶、蜜蜂,蚕等。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不大,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昆虫的发育特点.
3.【答案】A
【解析】解:对照实验要求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控制的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应使对照实验只有一组变量。“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除水质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选:A。
蛙卵的孵化需要在水中进行,其孵化受温度和水质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掌握对照试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4.【答案】B
【解析】解:A、天鹅属于鸟类,体内受精;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故A不合题意;
B、青蛙和天鹅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都属于有性生殖,故B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变态发育;鸭子没有变态发育过程。故C不合题意;
D、天鹅的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而青蛙的卵外没有坚硬的卵壳。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卵生、有性生殖;
天鹅属于鸟类,体内受精、卵生、有性生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状况。
5.【答案】B
【解析】解:如图鸟卵的结构:蛋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即通常意义的“卵黄”
故选:B。
鸟卵的结构主要为: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
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相对性状。解答时可以从相对性状的概念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A.豌豆的黄粒和圆粒,是豌豆粒的形状和颜色不同,是同种生物两种不同的性状,因此,豌豆的黄粒和圆粒不属于相对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
B.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玉米和豌豆不是同种生物,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不属于相对性状。故B不符合题意;
C.番茄的红果和黄果,是番茄的颜色不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故C符合题意;
D.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是同种生物两种不同的性状,小麦的抗倒伏和抗锈病不属于相对性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跟DNA的数量是相等的),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DNA分子的数量少于基因数).所以假设每一个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x,DNA分子数为y,基因数为z,则在通常情况下x=y<z,故D正确。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数量.
本考点考查了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的认识,基础知识,题型多样,常结合三者的关系图出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8.【答案】D
【解析】解:控制能卷舌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一对夫妇都能卷舌,他们的孩子也能卷舌,遗传图解如图1、图2、图3:
因此孩子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AA或Aa。
故选:D。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嫁接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嫁接的原理。
【解答】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图中①接穗,②砧木。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嫁接能保持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用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作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应该和①接穗的性状一样,其基因组成为AA型。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解: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因此,人的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有关。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资料一的遗传图解告诉我们,子代6是男性,因此其染色体组成分是44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子代7是女性,因此其染色体组成分是44条常染色体和一对XX染色体。
故选:A。
该题要从人类染色体的组成以及基因的概念方面考虑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
11.【答案】B
【解析】解:变异是指生物的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变异包括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A、人的体细胞中若多一条21号染色体,将表现为先天愚型,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遗传的变异。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相同的小麦种子,遗传物质相同;播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环境里,所结籽粒的饱满程度不同,是环境条件水和无机盐不同造成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是不遗传的变异。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应用空间技术育种培育的太空椒,辣椒在太空受到射线照射、失重等影响下,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无耳垂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变异的原因。
12.【答案】D
【解析】解: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可见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地球上生命起源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由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
故选:D。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据此解答.
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13.【答案】A
【解析】解:如图是生物进化树:
可见植物的进化过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因此最高等的是A被子植物。
故选:A。
分析选项中的图形:A是被子植物,B是蕨类植物,C是苔藓植物,D是藻类植物。据此解答。
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的进化历程,即可轻松解答,可结合生物进化树来理解。
14.【答案】D
【解析】解: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某种颜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本实验中,蓝色的纸片与背景颜色蓝布一致,在模拟的取食过程中,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红色、绿色、黄色等纸片首先被取食,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蓝色的纸片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说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据实验可得出,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蓝色、绿色、黄色等纸片首先被取食,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红色的纸片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红色。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明白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道理。
15.【答案】D
【解析】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今年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几十万人死亡,该病的病原体属于病毒。
故选:D。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解答即可。
掌握病原体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B。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特点。可以从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牢记传染病的概念和特点,这样才能与其它疾病进行比较区分。
17.【答案】C
【解析】解: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故选:C。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当人体注射疫苗时,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和抗体的特点以及二者的数量变化。
18.【答案】C
【解析】解:A、A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共用游泳池、浴缸不会接触血液或体液,不好得艾滋病,A正确。
B、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同桌吃饭不会接触血液或体液,不会得艾滋病,B正确。
C、与艾滋病的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会接触血液,可能会传染上艾滋病,C错误。
D、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D正确。
故选:C。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即能正确答题。
19.【答案】D
【解析】解:A、被毒蛇咬伤后,蛇毒会随着静脉血管先运回心脏,因此要迅速用绳勒紧伤口上方,立即用肥皂水清理伤口,并注射抗蛇毒血清,A错误;
B、发生骨折后,不能活动,以免活动时造成骨骼错位,采取措施固定骨骼,并用担架等送至医院就诊,B错误;
C、硫酸具有腐蚀性,被硫酸伤到之后要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不能等到下课后才去清洗,C错误.
D、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人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立即打开门窗,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在拨打“120”之后,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D正确.
故选:D
在我们遇到意外情况时,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思考解答.
掌握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自救或救助他人.
20.【答案】A
【解析】解: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但是从图中只能看出:①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有很大的关系,吸烟数量越多,发病率越高;②吸非过滤嘴的烟比过滤嘴的烟引起肺癌发病率要高。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吸烟的危害。如图表示每天的吸烟量和男性肺癌的发病率的关系。分析解答。
关键点:从图中得出结论,C这句话本身正确,但从图中没有证明这一点。
21.【答案】胚盘;卵黄;卵白;没有受精;求偶
【解析】解:(1)②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③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④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2)从商场买回家的新鲜鸡蛋一般都不能孵化出小鸡,是因为没有受精.
(3)孔雀开屏是求偶行为.
故答案为:(1)胚盘;卵黄;卵白;(2)没有受精;(3)求偶.
如图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图中的①是卵壳,②是胚盘,③是卵黄,④是卵白.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22.【答案】精子;Y;不透明;需要;求和(或取平均值);A:B=51:49;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解析】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黑、白棋子模拟男性的精子。
(2)从甲、乙两袋中分别随机摸出1粒棋子进行组合,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是不透明的,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3)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
(4)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材料达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
(5)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故答案为:(1)精子;Y;
(2)不透明;
(3)需要;
(4)求和(或取平均值);A:B=51:49;
(5)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
解题从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控制实验变量,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的结论方面切入。
此题的知识点是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23.【答案】相对性状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能 bb BB Bb
【解析】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玉米幼苗能产生叶绿素与不能产生叶绿素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变异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玉米的白化苗是不利变异,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3)玉米能产生叶绿素是由于它拥有显性基因B,而隐性基因b则令玉米丧失产生叶绿素的能力.则白化苗的基因组成是bb。
(4)在该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了白化苗,说明亲代控制正常苗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含有一个控制白化苗的基因b,这样,其后代个体中绿色幼苗的基因组成就存在两种情况:BB或Bb。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2)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能;(3)bb;(4)BB;Bb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该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变异的类型等知识,平时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24.【答案】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复杂 高等 水生 保护色 自然选择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复杂;高等;水生
(2)保护色;自然选择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可结合进化树来作答。
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25.【答案】抽样调查 季节 流感冬春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 B 流感病毒 抗体
【解析】解:(1)从题干信息“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春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
(3)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对教室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4)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属于抗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故答案为:(1)抽样调查;季节;(2)流感冬春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3)B;流感病毒;抗体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调查的方法和传染病的预防。
第2页,共3页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