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2022 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24. 周公把西周代商归结为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孔子则对天命意义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剧变
B.社会形势的发展
C.两周王朝的更替
D.民本观念的出现
25. 留存至今的诸多汉画像石中,既可见纺织、对博、喂马、拜谒、比武等普通民众生活形态,亦可见人兽起舞与西王母、伏羲、女娲等仙人同框游仙场景。这些场景()
A.体现政治统治的神秘色彩
B.导致了国家统一局面的瓦解
C.造成社会各个阶层的割裂
D.表明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多元
26. 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 989 至 1110 年,北宋全国户数从 650 万增长到 2088 万,按每户 5 口人推算,实际人口应当超过 1 亿。北宋人口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持续南移
B.传统农业的稳定发展
C.中央集权的持续加强
D.统治思想的开明进步
27.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应在“过与不及之处”多下功夫以致“中和”,并使美丑、善恶自融,显现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水无缺”心灵莹彻的“至乐”境界。这说明王阳明()
A.认同“存天理、灭人欲”
B.追求个性解放和离经叛道
C.弘扬“反求诸己”的思想
D.挑战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28. 《海国图志》写道:“夷蛮戎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徒,未知王化者言之……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贯穿今古者,是赢寰之奇士,城内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这表明魏源()
A.包含质疑传统观念的思想因素
B.抛弃“夷夏之辨”的儒家传统
C.肯定明清西学东渐的历史作用
D.认同“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29. 图 5 是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煤产量和外销量变化示意图。19 世纪末该企业的生产高涨()
A.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基本同步
B.主要满足洋务军事工业的需求
C.能够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步
30. 1947 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党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此次整党运动()
A.加快了民主联合政府建立
B.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
C.推动了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D.提升了共产党执政能力
31.195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首次发行了一套美术邮资信封,其美术图案大多选用当时画坛名家大师的作品。如徐悲鸿的《梅花喜鹊》为第 5 号,齐白石的《虾趣》为第 11 号,而青年画家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列为第 1 号,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枚美术邮资信封。这反映了()
A.新中国扫盲教育任务基本完成
B.现实主义风格胜过传统“写意”
C.青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得到肯定
D.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风貌
32.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有大量关于法律和法治的作品,然而,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利克里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这表明()
A.希腊城邦的公民叛逃之风盛行
B.希腊文化对罗马法没有影响
C.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背离
D.雅典的法律体系有严重缺陷
33. 十四世纪,英国的约翰·威克利夫强调教会权力来源于神。他认为人类社会最初生活在淳朴的公共状态之中,后来由于人类道德的败坏,上帝才创立世俗统治权,有了世俗统治权之后,教会才产生。这一论述()
A.创立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B.旨在否定教会的权威
C.发展了信仰得救的教义
D.力图建立世俗的王权
34. 1917 年 3 月初,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出现了食品匮乏,妇女举行了大规模示威,士兵哗变并加入了工人罢工,他们组织了苏维埃以便接管工厂和军营,议会中的政党领袖在克伦斯基领导下组成了临时政府。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布尔什维克发挥领导作用
B.俄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C.苏维埃成为议会主导力量
D.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变革
35. 第 22 届奥运会于 1980 年 7 月 8 月间在莫斯科举行,美国等国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使得最终只有 80 个国家参加。1984 年洛杉矶的第 23 届奥林匹克运动上,苏联、民主德国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据此可知()
A.20 世纪 80 年代冷战达到最高潮
B.东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愈演愈烈
C.两极对峙格局影响竞技体育发展
D.体育的竞争成为美苏争霸的目标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
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
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下表为 1909 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
材料三
口号作为教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诉求和价值期待。20
世纪 50 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 世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
——摘编自谢翌等《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历史特征。(7 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历史原因。(1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教育变迁的历史启示。(4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上图为不同时代的三角贸易示意图。请从图中任选两幅示意图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说
明。(要求:指明示意图的序号,看法明确;须建立两幅示意图所涉及信息的历史联系;史实运用准确;逻辑清晰。)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北方的逐渐统一,战争减少,掠夺财富的可能性趋近于零。于是各级官员不得
不变换手法,利用职权搜刮、贪污、经商以谋取钱财。孝文帝在大力推行改革的同时,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腐败。太和八年(484 年),孝文帝下诏:“《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逮于魏晋,莫不聿稽往宪,以经纶治道。白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班行俸禄,让官吏拥有合法的收入保障,使得北魏官吏数十年习惯于掠夺、搜刮、贪腐的行为丧失了正当的理由或借口。这一年,孝文帝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同时,孝文帝还颁行北魏律,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功臣英雄,只要触犯了红线,一律惩处。史书称赞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摘编自陈良、王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反贪》
(1)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反贪措施。(7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反贪的影响。(8 分)
46.(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
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 年)
材料二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
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9 分)
47.(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免疫学奠基人。1928 年,汤
飞凡从美国哈佛大学完成学业回到祖国,担任上海吴淞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培养了一批生物研究人才。抗战爆发后,汤飞凡在极其简陋的防疫处,研制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批量生产后,挽救了许多中国和盟军抗日将士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汤飞凡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毅然选择留在祖国,担任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从此,我国有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的统一体制。当时中国卫生条件落后,疫病流行,在其主持下,先后研制出中国的鼠疫减毒活疫苗、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等等。1954 年,汤飞凡开始全心投入分离沙眼病原体的研究。为了确认分离出沙眼的病原体,汤飞凡亲身进行了风险极大的人体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后,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被誉为“汤氏病毒”。1957 年,著名的《科学》杂志列举当年三项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之一就是汤飞凡发现的沙眼病原体。
——摘编自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汤飞凡对中国生物学的贡献。(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飞凡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8 分)
历史答案
24-28 BDBCA
29-33 ACDCB
34-35DC
41.(1)地位重要;与理学发展相结合;官私并立,官方化趋势明显;体系化、制度化,管
理严格;与科举制度发展结合;书院发展平民教育;体现创新性。
(2)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推动了实业教育;西方思想科技的传播的推动;
民族危机加深的刺激;清末新政的措施。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教育的要求;国家工业化战略的
推动;“三面红旗”(大跃进)、“教育大革命”的影响。
20 世纪 80、90 年代,改革开放战略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教育关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应当结合国情和文化传统,均衡发展,与
时俱进;应当兼顾基础学科建设和职业教育。
42.案例 1:
图(1)和图(2)。看法:世界近代早期的三角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6、17 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殖民扩张
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逐步进行开掘金银矿产和建立大种植园的活动。殖民活动促使大量金
银运回欧洲,导致价格革命的发生。欧洲利用金银与亚洲,尤其是中国进行丝银贸易和香料
贸易。由于亚洲自然经济的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同时,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也
带动了物种大流动,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亚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化。
18 世纪,大规模的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欧、非、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兴起。欧洲殖
民者以廉价手工业品交换大量黑奴运往美洲从事艰苦劳动,开掘金银财富和种植园产品后,
运回欧洲,作为资本积累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并未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总之,新航路开辟以后,洲际贸易和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案例:2:
图(2)和图(3)。看法: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三角贸易与西方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18
世纪,大规模的以黑奴贸易为中心的欧、非、美洲之间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兴起。欧洲殖民者
以廉价手工业品交换大量黑奴运往美洲从事艰苦劳动,开掘金银财富和种植园产品后,运回
欧洲,作为资本积累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并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8 世
纪晚期,英国在棉纺织领域爆发了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在 19 世纪中期在英国基本实现。
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扩大市场。19 世纪早期中英贸易,英国处于入超。倾销商品和获得
原料的要求以及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导致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以后,中国被卷入
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总之,18、19 世纪的国际贸易、殖民扩张与工业化进程互相推动。
45.(1)措施:实行官员俸禄制,保障官员正当收入;建立巡视监察机制;颁布法律;严惩
腐败。
(2)影响:巩固统一,有利于稳定;整顿吏治;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统治的需要;
促进农业发展
46.(1)原因:德国完成绕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大力发
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
举措:美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
(2)直接结果: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出“十月革命”
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可得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帝国解体(四大帝
国解体):英法受到重创;美日乘机崛起;民族解放运动报起新高潮;国联成立。
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47.(1)贡献:培养生物学人才;研制出中国的青霉素;制定了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体制研制
出中国的疫苗;发现沙眼病原体;提高中国生物学的国际声誉。
(2)原因:爱国精神;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国家和学科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