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修改润色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学会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
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修改思路;
通过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笔,逐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
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问:同学们,这两位名家创作巨著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好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二、共同探究,思路引导
1.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文章。请问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首先是没有基本的语法及标点错误,语句要连贯,布局应合理。
2.很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即指言辞和表达。除此之外,好的文章还应有什么样的条件?同学们可以从书上获取相关信息。
明确:内容是否充实、观点是否牵强。
3.不错!这就是我们说的“意”,即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
接下来两堂课我们着重从“言”的部分谈谈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
三、结合实践,指导方法
1.刚才同学们提到,修改文章的时候“言”的部分要注意基本语法、标点的使用,要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布局的合理性,其实就是指不仅要改“对”,更好改“好”。接下来我们一一来看。
2.请大家一起看下这个语段,自己在书本上进行修改,五分钟之后我们进行交流。现在开始。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寒风呼啸着拂面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映。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明确:
他接过我的车,很娴熟地把车倒立起来,拔下(不合理,“拔下”与轮胎这个动作的对象不符合,可以改为“卸下”)轮胎,按到一盆水里。寒风呼啸着拂面(不合理,前文是寒风,而“拂面”指轻轻地吹过脸颊,两者不符,所以可以直接删除)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再看他,手还浸泡在冰冷的水里。他粗糙的手上有几道裂口,但我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寒冷的反映(这个“反映”与“反应”要区分开来。“反映”是指将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向上级反馈,而“反应”是指对所发生的的事情或者状况的态度,所以应该改为后者)很快地,他补好了车胎,并将打足了气的车胎浸到水中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番车胎,然后就撤了气,把内胎安好,然后又拿起打气筒为车胎重新打气。做好这一切后,他把车推到我面前,然后(三个“然后”偏口语化,为了使句子连贯,可以使用“接着”、“然后”、“最后”。)像开始那样对我憨憨地笑着。
3.同学们修改的不错。修改的过程给我们平时修改作文有哪些启发呢?我们根据修改的语段一起来总结。
明确:根据语境,注意用词的合理性;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注意同音词的区别;作文尽量使用书面语。
4.当然,改“对”,也包括对文章段落的进一步调整和加工。同样,我们一起看下这篇文章。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且修改。前后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之后我们进行全班交流。
家乡的那座桥,几百年前就有了,它阻隔了外界的繁华喧闹,保全了慈云塔上辽远的钟声,和那师俭堂里木雕的怡人香气。此刻,我又坐在这座桥上观赏日落。
家乡,是吴越之地的一个江南小镇,傍水而居,烟雨人家,只道是:“江南烟雨几时休?古镇人家茶酒楼。”
太公说,他对家乡最初的记忆,是桥;最后的记忆,还是桥。
儿时的傍晚,太公常带我去古道上闲逛。一路走到底,便到了那座桥。那时候,太公坐在桥上,“咿咿呀呀”地拉着二胡,唱着曲,还招呼我过去,一同赏夕阳。
幸福似乎也莫过于此——尝祖辈们吃过的饭菜,走祖辈们走过的古道,看祖辈们看过的美景。镇上的人们,都曾这般,重复着祖辈们美好的经历,到老后,携着老伴儿,坐在那座桥光滑的石板上,看那日头渐暗下去,沉下去,感受它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抹温暖。好像生命,随着桥下的流水,在不断拍打历经沧桑的桥墩后,渐渐平息。
后来,我长大了,桥和太公,都更老了。后来的后来,太公走了。爷爷说,太公是独自离开家的,全家人找遍了整个镇子,最后在桥上发现了他。他还是那样,拉着二胡,坐在那块已被磨得光滑的石板上,“咿咿呀呀”的,从日头爬上东边的树梢,一直唱到日头落到桥底。
在桥上看夕阳,看夕阳下在桥上拉二胡的太公,我总觉得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爷爷同我讲起太公时,他深邃的目光透过窗户,好像能看见那座桥。突然,他顿住了,学起太公那颤颤巍巍的样子,一字一顿地唱起——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太公唱的最后一首歌。
后来,太公被带回了家。第二天,他便永远离开了我们。
家乡的桥,任由流水肆意拍打。岁月依然静好,我在桥上看日落,看到了心中珍藏的那份记忆,更看到了曾经的美好。
明确:这是2019苏州中考作文。
古今、春夏、朝夕间……太阳无时不有;山巅、海边、家院里……太阳无处不在;青
春的心灵看太阳,看到光明、温暖,看到亮丽、生机,看到奉献看到爱……
请以“我在____________看太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将题目补充完整;② 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 不少于 600 字;④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我在桥上看太阳
家乡的那座桥,几百年前就有了,它阻隔了外界的繁华喧闹,保全了慈云塔上辽远的钟声,和那师俭堂里木雕的怡人香气。此刻,我又坐在这座桥上观赏日落。
太公说,他对家乡最初的记忆,是桥;最后的记忆,还是桥。(本段点题,引出主人公)
家乡,是吴越之地的一个江南小镇,傍水而居,烟雨人家,只道是:“江南烟雨几时休?古镇人家茶酒楼。”
儿时的傍晚,太公常带我去古道上闲逛。一路走到底,便到了那座桥。那时候,太公坐在桥上,“咿咿呀呀”地拉着二胡,唱着曲,还招呼我过去,一同赏夕阳。
幸福似乎也莫过于此——尝祖辈们吃过的饭菜,走祖辈们走过的古道,看祖辈们看过的美景。镇上的人们,都曾这般,重复着祖辈们美好的经历,到老后,携着老伴儿,坐在那座桥光滑的石板上,看那日头渐暗下去,沉下去,感受它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抹温暖。好像生命,随着桥下的流水,在不断拍打历经沧桑的桥墩后,渐渐平息。
在桥上看夕阳,看夕阳下在桥上拉二胡的太公,我总觉得有一种悲凉的感觉。(照应下一段)
后来,我长大了,桥和太公,都更老了。后来的后来,太公走了。爷爷说,太公是独自离开家的,全家人找遍了整个镇子,最后在桥上发现了他。他还是那样,拉着二胡,坐在那块已被磨得光滑的石板上,“咿咿呀呀”的,从日头爬上东边的树梢,一直唱到日头落到桥底。
后来,太公被带回了家。第二天,他便永远离开了我们。(与前后段语意衔接更自然)
爷爷同我讲起太公时,他深邃的目光透过窗户,好像能看见那座桥。突然,他顿住了,学起太公那颤颤巍巍的样子,一字一顿地唱起——最美不过夕阳红……这,是太公唱的最后一首歌。
家乡的桥,任由流水肆意拍打。岁月依然静好,我在桥上看日落,看到了心中珍藏的那份记忆,更看到了曾经的美好。
5.很好,同学们已经渐入佳境,我们再来看篇文章,一起讨论修改。
什么是个好
我家本居太湖滨,世代皆是采茶人。常有客人光顾,问道:“茶之种种,什么是个好?”我便答道:“茶中之萃,自然要属那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体态极好,玲珑纤细,形如雀舌,银白隐翠。乍一看,便像是那害羞的田螺姑娘。
碧螺春的茶汤能荡漾心脾。茶叶在壶底伏了许久,茶水便被洇绿了。茶汤的绿仿佛汲取了整个春天的力量,是那么有生机。碧螺春叶舒展在茶汤里,仿佛春日午后的早莺慵懒地舒展翅膀,亦如勾勒着烟雨江南的水墨画卷慢慢展开。再看那茶汤,在玻璃茶壶的映衬下绿得更为剔透。日光照射,那茶水便同竹叶那样亮、蕉叶那样润了。光润的绿轻轻颤着,溢出的流光像要流入人心中似的。
碧螺春入水时亦是一番美景。碧螺娇嫩,既不可用开水冲泡,又不允加盖紧闷,只允先注水,后置茶。杯壶须是玻璃的,晶莹剔透,才能让冲泡碧螺春的过程变成一场美妙的演艺。用茶导将茶叶于茶荷中轻轻拨下,霎时间,绿云翻涌,仿佛惊涛挑骇浪,狂风卷疏云。碧螺春纷纷扬扬地落下,如春日飘飞的柳絮,亦如冬日鹅毛般的雪花。此情此景,像是一幅恣意挥墨的写意山水画,直让人心旷神怡。
碧螺春浓郁的香味惹人心醉。馥郁的茶香中夹杂着些许花果味,人仿佛就置身在田园中似的。茶香不是美酒,却胜于琼浆,轻啜一口便能让人陶醉。它有唐诗宋词的意蕴,更有烟雨江南的风情。茶香飘溢,令人心驰神往。
碧螺春形美,味香,入水之景与茶汤亦是动人。透过半盏碧螺,能品出江南的春日风光,能品出茶道之美,更能品出中华文化的丰厚意蕴。什么是个好?洞庭碧螺春便可称作世间绝妙。
明确:
什么是个好
我家本居太湖滨,世代皆是采茶人。常有客人光顾,问道:“茶之种种,什么是个好?”我便答道:“茶中之萃,自然要属那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的体态极好,玲珑纤细,形如雀舌,银白隐翠。乍一看,便像是那害羞的田螺姑娘。(照应文章结尾)
碧螺春入水时亦是一番美景。碧螺娇嫩,既不可用开水冲泡,又不允加盖紧闷,只允先注水,后置茶。杯壶须是玻璃的,晶莹剔透,才能让冲泡碧螺春的过程变成一场美妙的演艺。用茶导将茶叶于茶荷中轻轻拨下,霎时间,绿云翻涌,仿佛惊涛挑骇浪,狂风卷疏云。碧螺春纷纷扬扬地落下,如春日飘飞的柳絮,亦如冬日鹅毛般的雪花。此情此景,像是一幅恣意挥墨的写意山水画,直让人心旷神怡。(衔接更自然,符合逻辑思维,并与文章结尾相照应)
碧螺春的茶汤能荡漾心脾。茶叶在壶底伏了许久,茶水便被洇绿了。茶汤的绿仿佛汲取了整个春天的力量,是那么有生机。碧螺春叶舒展在茶汤里,仿佛春日午后的早莺慵懒地舒展翅膀,亦如勾勒着烟雨江南的水墨画卷慢慢展开。再看那茶汤,在玻璃茶壶的映衬下绿得更为剔透。日光照射,那茶水便同竹叶那样亮、蕉叶那样润了。光润的绿轻轻颤着,溢出的流光像要流入人心中似的。
碧螺春浓郁的香味惹人心醉。馥郁的茶香中夹杂着些许花果味,人仿佛就置身在田园中似的。茶香不是美酒,却胜于琼浆,轻啜一口便能让人陶醉。它有唐诗宋词的意蕴,更有烟雨江南的风情。茶香飘溢,令人心驰神往。
碧螺春形美,味香,入水之景与茶汤亦是动人。透过半盏碧螺,能品出江南的春日风光,能品出茶道之美,更能品出中华文化的丰厚意蕴。什么是个好?洞庭碧螺春便可称作世间绝妙。
6.通过刚才的修改,同学们发现,在改“对”这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明确:所以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
四、作业布置
1.通过本堂课,同学们对修改作文方面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大家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