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共__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精警诫人。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20
大学
中庸
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初(默)读:读准字音
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
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摄 比及 毋 冉
lún
j n
xī
sh n
yú
kēng
xiàng
yí
guàn
kuì
sì
zhuàn
shè
bì
wú
r n
再读:划分层次
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个性
子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 由
曾皙点
冉有 求
公西华赤
第一段 (1): 孔子问志。
第二段 (2--12): 弟子述志。
第三段 (13--16): 孔子评志。
2、整体感知:概括各段大意
通读:质疑解惑
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孔子如何评价四人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1、合作探究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哂之 其言不让
冉有 :三年,可使足民。如其 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章甫,愿为小相
曾皙: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吾与点也
非邦也与?
非诸候而何?
可以看出这四人性格如何?
2、合作探究。
四子言志
子路:
----直率自信;鲁莽轻率,不谦让。
冉有:
----谨慎谦虚,有礼有节。
公西华:
----好学谦恭,善于辞令。
曾皙:
----知礼洒脱,高雅淡泊。
3、合作探究:
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小组讨论。
孔子要大家说说自己的志向,曾晳并没有说出什么志向,只是描绘了一幅春游图,孔子还赞成他。是什么意思。
杨树达先生评论这幅图时说: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
孔子三叹
一、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三年有成。”
二、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叔孙氏获麟。仲尼喟然叹曰:“莫我知夫!吾道穷矣。”
孔子周游列国
53岁: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5岁:孔子周游列国。
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68岁:孔子归鲁。
合作探究。
(1)既热情又严格的教育者。
(2)有抱负却苦闷彷徨的思想者。
(3)不得志却苦苦追寻的探索者。
你如何看待孔子?
你更喜欢四人中的哪一位?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以及他为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的中国,他们分别可以做什么样的官)。
合作探究。
孔子,名 ,字 , 时期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论语》是 体散文,是记录 的 的言行的散文集。
《论语》以极其精辟的语言,总 结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人处世 的宝贵经验,给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借鉴。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如何择友?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孔子所倡导的传统伦理思想,经过数千年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形成了忠孝、以德治国、礼、信、俭、让等多种思想,为家庭的完善、社会道德秩序的构造,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规范。对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孔子思想中对中国梦的阐释 》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一)一词多义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课堂演练
(1)
(2)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方形
纵横,方圆
正道,是非标准 (礼仪)。
正、才
(3)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遂与外人间隔
3、唯求则非邦也与?
4、失其所与,不知。
赞成
跟、和
“欤”,相当于“吗”
结交。 (所与:结交的人,即同盟者)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4)
比
在
和、跟
到、在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5)
你(们)
…的样子,相当于“然”。
铿的一声,象声词
你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冠者五六人
5、浴乎沂,风乎舞雩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最后出
戴……帽子
吹风,乘凉
(二)词的活用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小的国家,大的国家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则何以哉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特殊句式——倒装句
(1)宾语前置
5、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2)介宾状语后置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6、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其)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千乘(chéng)之国 因之以饥馑(jǐn) B.以俟(sì)君子 风乎舞雩(yú) C.端章甫(fǔ) 愿为小相(xiàng)焉 D.夫子喟(kuì)然而叹曰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练习
A
shèng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摄(夹)乎大国之间 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 宗庙会(诸候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
A
比(bì):到;比及:等到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
智
暮
稀
4.下列划线的字词不是名词活用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三子者出,曾皙后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布制礼帽,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吹风,乘凉
走在后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