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9:04:05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 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层次。
4、 记住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
1、 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语言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有语言,大自然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008年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2、 题目解说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3、 写作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 相关知识
物候与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说明特征:“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文的种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了解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作引用、列图表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 ××(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对×××(它的特性 ) 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
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如果两边的内容能互换,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作诠释。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作用:条理清晰 。
答题模式:对 ××(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性/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或者从 ×××几个方面分别说明了××(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性/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用: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答题模式:将××(本体)比作 ××(喻体),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性。
5、 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作用: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答题模式:把某事物(理)的×××(某特性)和××(其他事物/理的特征)加以比较,突出或强调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性/事理)
6、 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性/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7、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作用: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答题模式:通过列举 ×××事(物)具体的对××(说明对象)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8、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答题模式: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9、列图表:画出图表说明繁杂、抽象的事理
作用:直观、形象、具体
答题模式:用列直观的示意图或者表格的方式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引用资料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E、引用资料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准确,在此基础上,有的平实,有的生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表现:
①表示事物特性的动词、形容词的精确选用;
②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确数或约数);
③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
④表示肯定、否定、估计、推测等语气的词语,或句子语气的得体与分寸感;
⑤表方位、时间和序数的词语的运用等。
(其中着重体现在②③④上)
读写说明文口诀:
找对象——抓特征——理顺序——定方法——重语言——明结构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萌发 ( ) 次第 ( ) 翩然 ( ) 孕育 ( )
簌簌 ( ) 炎热( ) 农谚( ) 海棠 ( )
悬殊 ( ) 连翘( ) 纬度( ) 经度( )
物候 ( ) 销声匿迹 ( ) (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 花香鸟语 ( ) 草长莺飞( )( )
多音字注音
连翘( ) 衰弱( ) 观察( ) 落花( ) 差别( )
翘起( ) 鬓毛衰( ) 道观( ) 落下( ) 出差( )
落枕( ) 差不多( )
形似字组词:
翩( ) 候( ) 消( ) 载( ) 裳( ) 翘( )
骗( ) 侯( ) 销( ) 哉( ) 棠( ) 翅( )

解释词语。
融化:
熔化:
溶化: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荣枯:
农谚:
悬殊: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物候:
观测:
年年如是:
内容概括
1)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2)将下面概括的内容批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概括段落内容:
4)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8)概括本文主题。
【合作探究】
1)本文原来的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草长莺飞(zhǎng) 海棠(táng)
D.风雪载途(zhài) 悬殊(xuán) 花香鸟语(niǎo) 萌发(mé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B.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C.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D.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B.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C.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D. 在这个小区里,到处都是草青树翠,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美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
平衡。
语段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2)第一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3)去掉第一段“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4)将第二段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5)是否能将第二段“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为什么?
6)第一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扩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章,问答后面的题。
水的语言
郭 治
①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②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③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④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⑤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⑥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⑦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⑧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 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⑨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并作分析。
3)请在文中找出至少三种说明方法,举一例说明它的作用。
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作业布置】
1、 抄写读读写写词语,准备听写。
2、 完成上面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 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层次。
4、 记住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
1、 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你将如何判断季节呢?

你会根据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时令来判断。
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它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他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当时培养地学英才的摇篮。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才。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008年与袁隆平、茅以升等一起获评“中国十大科技传播优秀人物”。
2、 题目解说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3、 写作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 相关知识
物候与物候学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和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解释农业气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例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scientific essay)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说明特征:“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文的种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认识、了解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作引用、列图表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作用:科学准确的揭示本质特征
答题模式:用简明而科学的语言揭示(概括)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加严密、科学。
2、作诠释:介绍或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作用:通俗易懂、给人以清晰的认识,更便于理解。
答题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 ××(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读者对×××(它的特性 ) 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
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如果两边的内容能互换,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作诠释。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作用:条理清晰 。
答题模式:对 ××(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性/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或者从 ×××几个方面分别说明了××(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性/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4、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用:生动形象,增加趣味性。
答题模式:将××(本体)比作 ××(喻体),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性。
5、 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作用: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答题模式:把某事物(理)的×××(某特性)和××(其他事物/理的特征)加以比较,突出或强调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性/事理)
6、 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作用:准确,令人信服
答题模式: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事物)的 ×××(什么特性/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7、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作用:具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答题模式:通过列举 ×××事(物)具体的对××(说明对象)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8、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说明对象说的更具体、生动.
答题模式: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9、列图表:画出图表说明繁杂、抽象的事理
作用:直观、形象、具体
答题模式:用列直观的示意图或者表格的方式对××(什么事物)的×××(什么特性/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作用:增强说服力,引用诗词还可以增强文学色彩
引用资料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E、引用资料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准确,在此基础上,有的平实,有的生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表现:
①表示事物特性的动词、形容词的精确选用;
②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确数或约数);
③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
④表示肯定、否定、估计、推测等语气的词语,或句子语气的得体与分寸感;
⑤表方位、时间和序数的词语的运用等。
(其中着重体现在②③④上)
读写说明文口诀:
找对象——抓特征——理顺序——定方法——重语言——明结构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萌发 ( ) 次第 ( ) 翩然 ( ) 孕育 ( )
簌簌 ( ) 炎热( ) 农谚( ) 海棠 ( )
悬殊 ( ) 连翘( ) 纬度( ) 经度( )
物候 ( ) 销声匿迹 ( ) ( ) 风雪载途( )
周而复始 ( ) 花香鸟语 ( ) 草长莺飞( )( )
【答案】
萌发 ( méng ) 次第 ( cì ) 翩然 ( piān ) 孕育 ( yùn )
簌簌 ( sù ) 炎热( yán ) 农谚( yàn ) 海棠 ( táng )
悬殊 ( xuán ) 连翘( qiáo ) 纬度( wěi ) 经度( jīnɡ )
物候 ( hòu ) 销声匿迹 ( xiāo )( nì ) 风雪载途( zài )
周而复始 ( zhōu ) 花香鸟语 ( niǎo ) 草长莺飞( zhǎng )(yīng )
多音字注音
连翘( ) 衰弱( ) 观察( ) 落花( ) 差别( )
翘起( ) 鬓毛衰( ) 道观( ) 落下( ) 出差( )
落枕( ) 差不多( )
【答案】
连翘( qiáo ) 衰弱(shuāi ) 观察( guān ) 落花( luò ) 差别( chā )
翘起( qiào ) 鬓毛衰( cuī ) 道观( guàn ) 落下( là ) 出差( chāi )
落枕( lào ) 差不多( chà )
没有( méi) 淹没( mò )
形似字组词:
翩( ) 候( ) 消( ) 载( ) 裳( ) 翘( )
骗( ) 侯( ) 销( ) 哉( ) 棠( ) 翅( )

【答案】
翩( 翩然 ) 候( 候鸟 ) 消( 消息) 载(载客 ) 裳( 衣裳 ) 翘(翘起 )
骗( 骗术 ) 侯(侯爵 ) 销(销毁 ) 哉(怪哉 ) 棠( 海棠 ) 翅(翅膀 )
解释词语。
融化:
熔化:
溶化: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荣枯:
农谚:
悬殊: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物候:
观测:
年年如是:
【答案】
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升高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
熔化:物体加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荣枯: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农谚: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悬殊:形容差别大。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花香鸟语: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是:这。
内容概括
1)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答案】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将下面概括的内容批注在课文相应的地方。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4-5段)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3段)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6-10段)
3)概括段落内容:
【答案】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答案】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答案】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8)概括本文主题。
【答案】
这篇说明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合作探究】
1)本文原来的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草长莺飞(zhǎng) 海棠(táng)
D.风雪载途(zhài) 悬殊(xuán) 花香鸟语(niǎo) 萌发(méng)
【答案】C
【解析】A“谚”读作“yàn”;B“簌簌”应读作“sù”;D“载”读作“zài”;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B.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C.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D.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答案】B
【解析】“消”应写作“销”
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B.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C.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D. 在这个小区里,到处都是草青树翠,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美景。
【答案】A 
【解析】“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
平衡。
【答案】C 
点拨:A.句式杂糅,应去掉“的根本原因”或“造成的”;B.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D.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语段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答案】物候现象;第一段时间顺序;第二段逻辑顺序。举例子
2)第一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叠词。如: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3)去掉第一段“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删去则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将第二段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答案】[……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5)是否能将第二段“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为什么?
【答案】不能。第一,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第二,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6)第一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描写,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扩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章,问答后面的题。
水的语言
郭 治
①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②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③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④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⑤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⑥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⑦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⑧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 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⑨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并作分析。
【答案】生动
举例: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情况,如:把瓶里的水倒出来,当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水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水发出不同的声音表明不同的情况。
3)请在文中找出至少三种说明方法,举一例说明它的作用。
【答案】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例子: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这句话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滴水变成汽时的情形。
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答案】本文说明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答案】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
【作业布置】
1、 抄写读读写写词语,准备听写。
2、 完成上面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单元 2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2、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层次。3、记住读读写写词语。
重点 1、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2、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层次。
难点 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你将如何判断季节呢?哦,你会根据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时令来判断。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它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2、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层次。3、记住读读写写词语。作者简介:竺(zh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上虞人。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题解: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词语学习:萌发 ( méng ) 次第 ( cì ) 翩然 ( piān ) 孕育 ( yùn ) 簌簌 ( sù ) 炎热( yán ) 农谚( yàn ) 海棠 ( táng ) 悬殊 ( xuán ) 连翘( qiáo ) 纬度( wěi ) 经度( jīnɡ ) 物候 ( hòu ) 销声匿迹 ( xiāo )( nì ) 风雪载途( zài ) 周而复始 ( zhōu ) 花香鸟语 ( niǎo ) 草长莺飞( zhǎng )(yīng )解释: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升高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熔化:物体加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荣枯:草木的茂盛和干枯。农谚: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悬殊:形容差别大。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风雪载途: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花香鸟语: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年年如是:每年都像这样。是:这。快速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将2345内容打乱顺序,让学生批注在树上相应的地方。再回答下面问题: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什么叫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 的日期;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小结:(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合作探究:本文原来的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科学小品文(scientific essay)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读读读读写写注音形似字组词释义读课文旁批笔记 明确目标明确目标目标3目标1目标2目标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草长莺飞(zhǎng) 海棠(táng)
D.风雪载途(zhài) 悬殊(xuán) 花香鸟语(niǎo) 萌发(méng)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C.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D.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B.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C.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D. 在这个小区里,到处都是草青树翠,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美景。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语段阅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2)第一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3)去掉第一段“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4)将第二段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5)是否能将第二段“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为什么?6)第一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扩展延伸】阅读下面文章,问答后面的题。水的语言郭 治①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②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③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④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⑤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⑥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⑦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⑧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 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⑨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并作分析。3)请在文中找出至少三种说明方法,举一例说明它的作用。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这篇说明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你将如何判断季节呢?
哦,你会根据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时令来判断。
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它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目标
1、学习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
2、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层次。
3、记住读读写写词语。
新知讲解
竺(zhú)可桢(1890—1974)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上虞人。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题解: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词语学习
( méng ) ( cì ) ( piān ) ( yùn )
( sù ) ( yán ) ( yàn ) ( táng )
( xuán ) ( qiáo ) ( wěi ) ( jīnɡ )
( hòu ) ( xiāo nì ) ( zài )
( zhōu ) ( niǎo ) ( zhǎng )(yīng )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簌簌 炎热 农谚 海棠
悬殊 连翘 纬度 经度
物候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解释词语。
融化:
熔化:
溶化: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荣枯:
农谚:
悬殊:
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升高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
物体加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
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
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动作轻快的样子。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形容差别大。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
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每年都像这样。是:这。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物候:
观测:
年年如是:

1、“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什么叫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4、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快速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
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
(1~3)
(4~5)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 的日期;
30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1~12)
(6~10)
做读书摘要,填写课文提纲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 )和( )。
(4—  )观测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  )
( —12)
5
6
10
11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什么是物候
物候学
3
研究物候现象的重大意义。
合作探究:
本文原来的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
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科学小品文(scientific essay)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不能调整。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课堂总结
这篇说明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孕育(yùn)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草长莺飞(zhǎng) 海棠(táng) D.风雪载途(zhài) 悬殊(xuán) 花香鸟语(niǎo) 萌发(mé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C.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D.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B.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烟拂杨柳。人民公园呈现一派幽远之气,确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C.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D. 在这个小区里,到处都是草青树翠,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美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语段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2)第一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3)去掉第一段“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4)将第二段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5)是否能将第二段“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为什么?


6)第一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文章,问答后面的题。
水的语言
郭 治
①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②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③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④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⑤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⑥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⑦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⑧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 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⑨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一例并作分析。


3)请在文中找出至少三种说明方法,举一例说明它的作用。


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作业布置
抄写读读写写词语,准备听写。
完成上面拓展延伸练习
板书设计
(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
纬度
经度
高下
古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