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二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40小题,)
读“某年5月份各省区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1. 按发生次数看,广西多于广东。但是从造成的经济损失看,广东远大于广西,其主要原因是( )
A. 广东地势低洼,受灾严重
B. 广东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侵袭,受灾严重
C. 广东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D. 喀斯特地貌可以减缓地质灾害的影响
2. 地质灾害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台风—干旱—泥石流 B. 泥石流—地震
C. 地震—滑坡 D. 水土流失—洪涝
3. 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B. 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
C. 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 D. 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太阳暗条”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4. 产生太阳暗条的日珥出现在(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风
5. 下列行业部门,最需要关注太阳活动预报,避免受到干扰的是( )
A. 物流公司 B. 煤炭开采企业 C. 航天航空企业 D. 钢铁公司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所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 降水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7. 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
A. 长春 B. 拉萨 C. 乌鲁木齐 D. 广州
读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8. 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B. 甲地为阴雨,气温日较差小
C. 乙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小 D. 乙地为阴雨,气温日较差大
9. 若该图为海陆间的等压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为白天,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 B. 若为夜晚,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
C. 若为白天,图示区域出现陆风 D. 若为夜晚,图示区域出现海风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液态水的存在 B.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行星的体积 D. 适宜呼吸的大气
11.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 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B. 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C. 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D. 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读北半球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12.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面冷热不均 B.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C.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D. 太阳辐射差异的作用
13. 图中正确表示风向的箭头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
B.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C.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地球比其他行星多
D.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
15.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
①煤 ②石油 ③核能 ④风能 ⑤水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HT]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17.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③—④—① C. ①—④—② D. ②—③—④
19.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
A. 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 大气吸收②辐射多
C. 地面吸收③辐射多 D. 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读“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1. 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 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 陆地内循环 D.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2. 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节①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B. 环节②与地表温度无关
C. 环节③中的水分含量与海陆分布无关 D. 环节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
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②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
③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 ④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4. 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图示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 ③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三题。
25. 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除降水外,还有 ( )
A. 水汽输送 B. 地表径流 C. 地下径流 D. 蒸发
26. 若甲地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则下列水循环环节水量可能增加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调节不同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B. 使陆地淡水的总量不断增加
C. 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D.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8. 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赤道地区 B. 北纬20°地区 C. 北纬40°地区 D. 北纬60°地区
29.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云量 B. 大气厚度 C. 纬度 D. 通过的大气路径
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31. 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
A. 地幔 B. 地壳 C. 内核 D. 软流层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m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 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 )
A. 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 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 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33.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
A. 粤东 B. 苏南 C. 川西 D. 陕北
超深孔地质钻探是指为研究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地质、矿藏等情况而进行的钻探工程,目前人类最深的钻孔位于俄罗斯的科拉半岛上,深度达12 262米。超深钻孔对于研究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组成、矿产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各类孔底动力机、钻头、测井仪器、电缆等钻探工具要求很高。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局部层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14~16题。
34. 俄罗斯科拉半岛上的钻孔最深处到达了上图中的( )
A. 甲层底部 B. 乙层底部 C. 甲层上部 D. 乙层上部
35. 科拉半岛上超深钻井钻探过程中探测到地层中的物质可信的是( )
A. 高温的岩浆 B. 大量的石英矿物
C. 大量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铁和镍物质 D. 大量铁、镁含量很高的硅酸盐矿物
36. 超深钻井的钻探工具相比较常规的钻探工具应具有的特点是( )
A. 耐低温 B. 耐腐蚀 C. 耐高温 D. 能适应黑暗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各题。
37. 洪水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
A. 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 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 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8. 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叠加,能够( )
A. 计算湖泊蓄水量 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 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 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 延河大桥 B. 延安宝塔 C. 延安宾馆 D. 延河游船
40. 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 河流地貌 B. 风沙地貌 C. 黄土地貌 D. 冰川地貌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41.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2)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3)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乙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①②两处中的_______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
42. 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是 ,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2)2月黄海的等温线有何特征?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月较8月,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 。
4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千米,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丁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4.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D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图示循环的环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生物对母质改造作用表现为哪两个过程?
(4)B代表的物质有哪些功能?
(5)由图示可以看出,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自然灾害是________。
(2)这种灾害多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灾害在我国的主要影响范围是__________地区,其对人类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哪些地区也是该灾害盛行的地区?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D 8. A 9. B 10. A 11. D 12. B 13. D 14. A 15. C 16. C 17. B 18. C 19. A 20. B 21. D 22. A 23. A 24. D 25. D 26. A 27. B 28. A 29. C 30. A 31. B 32. B 33. C 34. C 35. B 36. C 37. A 38. C 39. B 40. C
1. 【答案】(1)A A B
(2)B>A>C>D
(3)低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4)画图略(顺时针方向)。 ②
2. 【答案】(1)渤海 南海
(2)等温线向北凸出。
(3)陆地径流流入,带来陆地较高温度的径流
(4)2月
3. 【答案】(1)② ④ ① ③
(2)①②④ ③⑤⑥
(3)平面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扇缘向周边平地展开;自扇顶至扇缘,厚度变薄;沉积物颗粒变细。
4. 【答案】(1)岩石风化 腐殖质 吸收 淋失
(2)植物根系吸收岩石风化物中的矿物质 合成有机物质 微生物分解,转化成腐殖质 释放养分供植物生长
(3)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4)能释放土壤母质没有的氮素养分,促使土壤矿物质颗粒发生团聚,改善母质性状,形成土壤肥力。
(5)生物 生物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形成
5. 【答案】(1)台风
(2)热带或副热带的洋面 狂风、暴雨、风暴潮
(3)东南沿海 影响捕鱼业、航海,破坏电力、通信、交通,导致房屋倒塌,引起水灾、淹没农田 缓解旱情
(4)孟加拉湾和加勒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