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22:2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文指导:第一单元·学习仿写
【写作指导】仿写是学写作文,迅速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老师和作文专家都非常重视仿写训练。如何仿写呢?课本单元作文训练中讲到了一些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条:一、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二、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同学们可以翻翻课本,仔细阅读文字讲解和举例,更好地领悟仿写方法。我们在模仿名家名作时要注意什么呢?首先,选择恰当的范文。名家名作并不是都适合我们仿写,一定要选择那些和我们初中生水平相当,适合我们模仿的文章进行模仿训练。选定文章后,要反复读熟,真正体会文章妙处,并确定模仿点,对模仿点做到胸有成竹。其次,区别模仿和套作。模仿是借鉴名家写法,包括炼字炼句、选材结构、修辞手法、行文条理……非常多。套作则是机械套用名家文章,照搬语句事例,改头换面,窃为己有。再次,不必面面俱到。模仿一篇范文一次只要模仿一二个技巧就很好了。这样坚持下去,天长日久写作水平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写作实践】
(一)
写作实践
《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提示:
1.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
2.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
效果。
【审题指导】题目要求选择《安塞腰鼓》“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要牢牢抓住这些要求,首先确定要模仿的段落。
段落确定后,仔细揣摩段落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再揣摩自己准备写什么,如何模仿借鉴课文的写法。最后,控制好字数,写出片段即可。下笔写时,可以不用管字数,写出初稿,再修改润色,注意字数问题,这样最妥当。
【精彩范例】原文片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本段中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仿写片段: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巨大的乌云如一幅遮天的布幔,又仿佛妖人施展的魔法,从天边涌起,眨眼遮盖了天空。狂风一扫,电闪雷鸣,暴雨就下起来了。飞沙一般,是吹起的灰尘;落珠一般,是豆大的雨点;管弦一般,是风中的雨声;怒吼一般,是天空的炸雷;魔剑一般,是云中的闪电;疯狗一般,是肆虐的狂风。夏天的雨,多么豪放,多么热烈,多么暴戾,多么桀骜不驯让人猝不及防又无可奈何啊!
【教师点评】
本段仿写文字借鉴了原文中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夏天的雨进行了生动描写。不仅模仿《安塞腰鼓》片段使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文章句式手法也与原文非常接近。虽然是短短一段文字,因为模仿很到位,写景生动,富有气势,仿写很成功。【写作实践】
(二)
在各类描写中,心理描写是难度较大的一一种,因为它的描写对象“无影无踪”。
鲁迅写“我"看社戏过程中的心情,莫顿.亨特写“我" 爬下悬崖时的心态,方法不一,却都做到了真实可感。选择其中之一加以模仿, 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
如综合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等,作为自已仿写的指导。
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
【审题指导】题目要求模仿具体课文,“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片段。200字左右。”与题目一一样,我们首先确定要模仿的课文段落。段落确定后,仔细研读,体悟文章段落内容以及作者的描写手法——如何进行心理描写的。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是什么。可以按照提示2的提示,“选择自己熟悉的写作素材,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心理历程。”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才更容易写好。
【佳作示例】
原文片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24之香的夜气里。
仿写片段:
好不容易做完大扫除,天色不早了。一个人走在路上。奇怪,平时也曾经晚上和同学走过这里,从没发现这条路这么黑!风吹树梢,发出吓人的呼声,好像……是……鬼嚎,好凄惨啊!仿佛感到背后就有一个吸血鬼,紧紧地跟着我,随时准备用那冰冷的尖牙刺透我脖颈处的皮肤……我心砰砰跳,脚下发软,但还是对自己说:“别胡思乱想,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没有,没有……”
想了很多方法来控制我的情绪,但,全没用。
【教师点评】本文借鉴文段手法,描写自己一个人走夜路的恐惧心理。作者抓住自己的心理行为,着重描摹自己身体心理上的细密感受,又用适当的比喻,把恐惧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
【写作实践】
(三)三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
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重读这两篇课文,借鉴其具体写法。如选择某一形象凝聚情思,推动情节,贯串全文;注意表现自己对所写人物态度、情感的变化等。
2.注意观察,调动记忆,选取印象深刻、确有感想的事件,呈现精彩的细节。
3.安排好文章的线索与结构,并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审题指导】题目要求模仿《背影》、《秋天的怀念》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写作提示说得明明白白:1、借鉴具体写法,选择某一形象,表现情感变化。2、选取典型事件,呈现精彩细节。3、安排好线索结构,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我们只要按照这些提示的条目一一注意做到,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佳作示例】那双手
这是一双手,姜黄色的皮肤衬着手背上的点点黄斑,关节上的纹路堆积在一起,深色皮肤紧裹着突起的脉搏,四颗老茧稳稳地落在掌心,指缝间是干燥地翘起的倒刺,食指的指尖因久拿针线而有了一处浅浅的凹痕。这双手虽平凡,但却令人心安。它承载了我的童年。
记忆里,这双苍老的手甚是巧妙。食指与拇指间总是夹着一根细细的银针,每逢休息日,那个银针便如蛟龙般在满堆的棉布间穿梭,不出几天,我就会多出几件新衣服。那时我的衣物小到袖套,大到休闲服,无一不出自那双巧妙的手。儿时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着那台缝纫机的踏板前倾后摇,缝纫针像母鸡啄米般在布料上作画,那双手在明艳的阳光下缝缝补补。看得入迷时,甚至未曾察觉,那双大手在我肩上比比划划。那一刻,我的世界只剩下了那双手与缝纫机“吱呀——吱呀——”的歌谣,阳光照得人暖意融融,只觉岁月静好。
那双手的厨艺也很是精湛,再普通的菜,那双手也能做得满屋飘香。小时候,每每放学,大手总会递上一盒用牛奶盒装的南瓜丝饼。那时甚是嫌弃,总觉得那包装粗糙。如今才发现,这朴实的包装怎么也包不住那份深沉朴素的爱!南瓜丝饼是热乎的,掀开牛奶盒盖子,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烙饼的香味,一大口咬下去是充足饱满的软糯。每见我大口满足地吃着热乎的南瓜丝饼,那双手总是会轻抚我的头。在我的记忆里,在那双手的关怀下,摔倒了,它扶我爬起;难过了,它总是轻轻地抚慰我;失败了,它总是鼓励我向前……一日日长高的我,肩上总少不了那双沧桑的、手指关节日益肿胀的手。那是一双多么忙碌的手啊!自打我有记忆起,那双手从没停下过日夜的操劳:农田间,那双手拎起菜篮,扛起锄头;家中,那双手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事……明媚的日光下,霜花般的月色里,只记得那双手一刻不停地干,一刻不停地忙——从未停下。但,再高大的巨人也有倒下的时候。那个寂静的秋天,天色沉沉,既没有耀眼的阳光,也没有轻柔的秋风,只有空旷的老宅中溢满的愁思。那双手的脉搏不再跳动,我将大手紧握在手中,温暖的手心却再也无法暖和那双冰冷的手。掌心的老茧粗糙坚硬,指甲缝里的污泥还未洗净,而那深居于手中的灵魂,又去向了何处?只怕,再也穿不到那双手做的鞋了吧,再也吃不到那美味的南瓜饼了吧?那双手,永远的落下了。那双手,牵起我,定格在童年里。
【教师点评】
本文借鉴《背影》和《秋天的怀念》,写外婆的勤劳慈爱,对“我”疼爱,让我永远难忘,抒发了浓浓亲情。全文很有条理。开篇扣题,寥寥数语抓住“那双手”的特点,犹如特写镜头——展示在读者眼前。接下来,“这双手虽平凡,但却令人心安。它承载了我的童年。”引出下文的回忆,记叙了外婆的勤劳以及对“我”的疼爱。结尾“那双手,永远的落下了。”“那双手,牵起我,定格在童年里。”两句话两个段落饱含深情,总结全文,抒情浓郁,令人回味。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对《背影》《秋天的怀念》的恰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