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课外拓展阅读
姓名: 练习时间: .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傩(nuó)”文化
材料一:我国的古傩文化源远流长,傩神起源的传说记述了远古人类灾后余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苦历程,傩文化极富原始性、积极性和浪漫主义
色彩。
材料二:“傩”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傩神即鸟神,是光明的象征,代表人间正气,故傩祭常用来逐鬼除疫。傩神也是中国神鸟——凤凰崇拜文化的起源。汉字“傩”的发音应当来自苗语词汇“鸟”,“傩”字由“亻”“又”“隹”三部分组成,“亻”表示它与人有关,“又”记音,“隹”就是雀,表示它与远古农耕民族对神鸟的崇拜有关。由此看来,傩神崇拜起源于苗族。
材料三: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的傩,种类繁多,各有特点,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据有关专家调查表明,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
材料四:福建漳州浦南古傩,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乡土风情的民俗舞蹈。浦南古傩主要是用来驱魔逐疫的。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地百姓常举行古傩民俗活动。古傩表演时,表演者不是直接把面具戴在头上,而是在身体外套上一个大竹筐,顶部装上一个巨大的面具,穿上古代戏剧服饰,所以显得形体庞大。浦南古傩形象为七品官和小丑。浦南古傩与台湾“大仙尪(wānɡ)仔”极为相似,研究它们之间的渊源,可进一步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关系。
1.对于“傩”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隹”就是雀。 B.“隹”表示意思。
C.“又”表示意思。 D.“亻”表示与人有关。
2.对傩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傩神代表人间正气。 B.傩祭常用来逐鬼除疫。
C.傩神崇拜起源于汉族。 D.傩神是中国神鸟崇拜文化的起源。
3.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是( )(2分)
A.福建省 B.贵州省 C.山西省 D.云南省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福建漳州浦南古傩都是用来驱魔逐疫的。
B.浦南古傩表演者直接把面具戴在头上。
C.浦南古傩与“大仙尪仔”极为相似,可进一步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的关系。
D.傩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
5.请你根据材料四,概括漳州浦南古傩的特点。(至少3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dònɡ)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ɡuàn)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选文有删改
1【理解词语】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的端午日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作了铺垫。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赛龙舟。
2【选词填空】填在短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老实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3【品析句子】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赛龙舟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了赛龙舟场面的热烈。
4【提取信息】下列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C.短文细致描写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追赶鸭子的场面。
5【整体感知】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6【写法探究】短文对以下内容描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 ),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茶峒人去看划船 B.船只的样式 C.船与船的竞赛 D.人与鸭子的竞赛
7【图文对照】如果仔细研读短文,再对照插图,你会发现图文并不相符。在哪一点上不相符呢?请你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平年景(节选)
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做一年一度的大擦洗。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置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吃是过年的主要节目。年菜是标准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进全猪,连下水带猪头,分别处理下咽。一锅炖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丝又是一碗,加上山药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鱼冻儿、肉皮辣酱、成缸的大腌白菜、芥菜疙瘩——管够,初一不动刀,初五以前不开市,年菜非囤积不可,结果是年菜等于剩菜,吃倒了胃口而后已。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乡下人说的话,北平人称饺子为“煮饽饽”。城里人也把煮饽饽当作好东西,除了除夕宵夜不可少的一顿之外,从初一至少到初三,顿顿煮饽饽,直把人吃得头昏脑涨。这种疲劳填充的方法颇有道理,可以使你长期不敢再对煮饽饽妄动食指,直等到你淡忘之后明年再说。除夕宵夜的那一顿,还有考究,其中一只要放进一块银币,谁吃到那一只主交好运。家里有老祖母的,年年是她老人家幸运的一口咬到。谁都知道其中做了手脚,谁都心里有数。
孩子们须要循规蹈矩,否则便成了野孩子,唯有到了过年时节可以沐恩解禁,任意地作孩子状。除夕之夜,院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孩子们践踏得咯吱咯吱响,是为“踩岁”。闹得精疲力竭,睡前给大人请安,是为“辞岁”。大人摸出点什么作为赏赍(jī),是为“压岁”。
——选文有删改
1.“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的意思是( )(2分)
A.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就跟疯了似的。
B.家中的大人小孩跑进跑出,闹个不停。
C.家中的大人小孩把东西拿进来拿出去,忙个不停。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过年的哪些风俗?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回忆年味的,其中详写了________的习俗,略写了________和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4分)
4.小朋友,你的家乡过年有些什么习俗呢?请举例写一写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野 泉
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会碰壁。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可以随便进入。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被积雪压弯,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有改动)
1.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举雪松的例子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分析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弯腰”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沿着乡间小路踽踽(jǔjǔ)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定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头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片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说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信,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被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着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被打碎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文中“踽踽”的意思是( )。(2分)
A.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B.形容一个人走路很慢的样子
C.形容一个人走路不稳的样子
2.“我”沮丧万分的原因是( )。(2分)
A.沿着小路踽踽而行
B.连续数月东奔西跑
C.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
3.文中老人把瓦罐全部打碎的原因是( )。(2分)
A.瓦罐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B.瓦罐的样子不好看
C.花费了许多心血
4.第①自然段中的“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一句可有可无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到文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这句话时,你心里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文章为什么以“只要信心不被打碎”为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C 3.B 4.C
5.示例: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历史悠久;主要是用来驱魔逐疫的;面具巨大;表演者显得形体庞大;形象为七品官和小丑等。
二、1.D 2.B 3.C 4.A 5.B
6.C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也最能体现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面貌,因此刻画得最详细、具体
7.示例:插图中,擂鼓的人站在船头,而文中茶峒人赛龙舟时,擂鼓打锣,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的人多坐在船只的中部。
三、1.C
2.备办年货 置备新衣 烧年菜 煮饽饽 踩岁 辞岁3.时间 吃 祭灶后 踩岁、辞岁、压岁
4.示例:我的家乡除夕夜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吃鱼丸、虾丸、藕丸,寓意三元及第;大人吃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大人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年轻人吃鸡翅膀,寓意展翅高飞。
四、1. 一个睿智(或“成熟”“有头脑”)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必要时会做出妥协、让步【里】。
2. 让学生学会在必要时弯腰侧身(或:让学生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以适应未来社会(或:才能达到目的)【理】。
3. 通过正反对比,证明适时的弯腰是为了不让自己被压断,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继续挺拔向上(或:强调了“弯腰”的重要性)【内容】。
4. 蝉蜕是为了新生,“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比喻“弯腰”也是人的一种新生方式,通过“弯腰”这种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里】。
5. 示例:有一次,一个我总是看不惯的人口出狂言,侮辱我的妈妈。我火冒三丈,提起凳子就向那人砸去,结果将那人砸得鼻血长流,万幸的是他伤得不重。现在我想起来就害怕,如果他伤得很重,后悔的一定是我。这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性格中的莽撞成分,我要改变自己,要学会弯腰,训练自己的韧性,磨砺自己的性格【反】。
五、1.A 2.C 3.A
4.示例:不是可有可无。①它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了人物低落的情绪;②它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示例:老人说得太对了,老人的做法更让人钦佩,一时的失败和挫折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坚定信心,沿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路一定能越走越宽。
6.示例:①“只要信心不被打碎”点明了文章的中心。②“只要信心不被打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只要信心不被打碎”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示例:人的一生难免遭受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令自己引以为荣的事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