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1: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编六年级下册 1.1北京的春节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 白云观(guàn) B.火炽(zhì) 娴熟(xián)
C.擦黑(cā) 掺和(chān) D.菱角(léng) 榛子(zhēn)
2.《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 )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 B.人们的活动 C.人物
3.《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 )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4.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老舍的作品
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
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
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
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
5.“‘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这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含义 B.表示引用 C.表示特定称谓
二、填空题
6.文中的小孩是怎样过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以为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__为纬线,描绘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春节的__________,展示了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
8.课文朗读。
1.课文共有( )个段落,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边读边在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3.从《北京的春节》一文的题目,我知道 。
9.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腊月 春联 扫除 店铺 万不得已
彼此 通宵 间断 亲戚 截然不同
轿车 骆驼 彩绘 分外 悬灯结彩
万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0.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11.作者从味、色、音的角度对除夕进行了描写,请摘抄有关语句。
味:____________ 色:_____________
音: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加点词语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13.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4.找出一个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说说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15.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说有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16.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
属于《水浒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红楼梦》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______________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要读出什么感情呢?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字音。A项中,“间”应读jiàn;B项中,“炽”应读chì;D项中,“菱”应读líng。C项完全正确。本题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等时段人们过年的情景。
3.C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的识记和理解情况,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复习学过的知识。《北京的春节》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正常使用的书面语言。
4.F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作者及内容的理解。《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把所给选项代入文本一一验证。
A项,作者是老舍,说法没问题。
B项正确,全文重点写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其余的简略带过。
C项正确,文章确实以时间为线索安排人的行为。
D项正确,作者从腊月初八写起,写到正月十五,历时一个月左右。
E项正确,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
F项是错误的,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5.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从北京老人们口中传下来的一句谚语。引号在此处的作用是引用谚语,以此来说明腊八这天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6.①春节前要做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和年画这三件事;②逛庙会;③看花灯,过元宵节。
【解析】

7. 时间 人们的活动 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图 隆重与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温馨和美好 喜爱和认同
【解析】

8.1.13 3
2.蜜饯 鞭炮
3.文章介绍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解析】

9.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形容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文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完全不同。
【解析】

10.除夕真热闹。
11.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
12.人们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传统美德。
13.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解析】
【分析】
10.
考查中心句。
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可知,本语段的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明、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除非小孩,大人通宵不睡觉,这些都表现出了除夕的热闹气氛。
11.
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作者从味、色、声的角度对除夕进行了全方位描写。
如:描写味(嗅觉)的句子是: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描写色(视觉)的句子是: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描写声((听觉)的句子是:鞭炮声日夜不绝。
12.
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万不得已,意思是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必定:一定。
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从“万不得已”和“必定”这两个词可以体会到“过除夕”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
13.
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语段内容可知,全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14.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老铺子的气派,元宵节景象的壮观
15. 悬灯结彩 各形各色
16. 林冲、松江、武松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7.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18. 喜欢 高兴、幸福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分析句子的作用。
夸张句: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通读全文,文章第二自然段“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是夸张句,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灯的各种特色都现出来,突出了灯的数量之多,说明老铺子的气派,元宵节景象的壮观。
15.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悬灯结彩”中“悬灯结彩”是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意思是: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节日、喜庆的景象。
文章第二自然“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中“各形各色”是说有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意思是: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形容不同的种类,是形容(种类繁多)。
16.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位。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薛宝钗,是曹雪芹著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贾宝玉的从母姊(姨姊)、妻子。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17.
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可知答案。
18.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和朗读句子。
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答题,在朗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时应读出高兴、欢快、幸福的语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