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藏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藏戏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1: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编六年级下册 1.4*藏戏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僧人(sēng) 脱缰(jiāng) B.吞噬(shí) 琼楼玉字(qióng)
C.王妃(fēi) 獠牙(liào) D.敦厚(guō) 演绎(y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彩绘 寺院 胡涂 B.倾覆 宴会 解除
C.辟静 寄托 剥削 D.严竣 防御 依偎
3.“髻”字的意思最有可能是( )
A.古代男子的胡子的别称 B.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C.马脖子上的鬃毛 D.胡子
4.下列二字词语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卸 深重 倒霉 眨眼
B.沸腾 贺年 鞭炮 通霄
C.明媚 沉郁 挪移 采绘
D.燃放 挽回 耽搁 浪漫
5.读句子,你认为与文段衔接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 );旋风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斗虎一样,(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①是蹦跳的脚步 ②是飞扬的流苏 ③是强健的风姿 ④是急促的鼓点 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①②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①④②⑤③ D.④②①⑤③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qǐ méng ( )zhù fú ( )fù yù( ) zhào huàn( )
7.填一填。
____(填一个剧种)、国画和中医被誉为三大“国粹”。
8.我能根据描述准确地写出词语。
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________
②吃掉。________
③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________
④清爽而新鲜。________
9.品读句子。
1.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1)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58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来到杭州西湖,也加入了闹元宵的人流中。
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雪白的“玉兔”……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神气!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嘴,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金甲,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元宵节可真热闹啊!
10.读短文,填空。
这篇短文描写的花灯依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写出了花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11.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选取你感兴趣的话题,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传统文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重点字的读音。B项中,“噬”应读shì;C项中,“獠”应读liáo;D项中,“敦”应读dūn。A项均正确。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学生在平时多注意积累,并注意书写正确即可。
A改正:糊涂
C改正:僻静
D改正:严峻
3.B
【解析】
【详解】
考查字义。
“髻”:中国古代汉族女子将头发挽结于头顶的发式。也称结、玠。汉时妇女流行高髻。作为古代妇女发式,因其发髻呈“十”字形故名。其法是先于头顶正中将发盘成一个“十”字形的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环直垂至肩,上用簪梳固定。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妇女中。陕西西安草厂坡出土的北魏彩绘陶俑中,有一个身穿窄袖襦、长裙、肩披花帔的女俑,梳的即为十字髻。“髻”字的意思是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
A.防卸——防御
B.通霄——通宵
C.采绘——彩绘
5.D
【解析】
【详解】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文段,深刻理解短文内容,注意上下句的衔接。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较容易地找到答案。因为,雨声像鼓点,旋风飞扬,乱蛙蹦跳,火花闪射,斗虎有着强健的风姿。
6. 启蒙 祝福 富裕 召唤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蒙、福、裕、唤”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京剧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中国三大国粹:(1)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2)中国画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国画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3)中医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四诊”;中医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纲来辨证,就是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归纳和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印证彼此力量消长等情况。
8. 演绎 吞噬 随心所欲 清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的释义写出相应词语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学习与积累,结合所给释义写出词语即可。
①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②吞噬:吃掉。
③随心所欲: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④清新:清爽而新鲜。
9. 伟大的志愿。 人们认为唐东杰布口出狂言。 唐东杰布建的桥多。 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开创者。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词语及句子意思的理解能力。学生要先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的位置,在联系上下文和词语的本义进行理解。
宏愿:伟大的志愿。
结合句子“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可知,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而且口出狂言。
2.考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联系文段上下文可知:
58座:说明唐东杰布建的桥多;
开山鼻祖:说明唐东杰布在藏戏的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0. “五角星” “小公鸡” “鲤鱼” “玉兔” “巨龙” “金鱼” 颜色 姿态
11.我比较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从以下语句: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那一盏盏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鲤鱼”,雪白的“玉兔”……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金黄色的“巨龙”,啊,真神气!我看得目瞪口呆。只见那只“巨龙”张着血盆似的大嘴,鼻子翘得老高,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金黄色的龙身上披满了金甲,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位外国人对着“巨龙”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好!”那金光闪闪的“金鱼”仿佛真的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它蠕动着身子,摆动着美丽的大尾巴,眼睛像滚动的球似的,不停地转,真是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1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传统文化。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传统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传统文化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