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编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编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1: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编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何当金络脑( )
A.什么时候 B.何时成为 C.何时将要
2.任尔东西南北风( )
A.承受 B.任凭 C.无论
3.与“千磨万击还坚劲”中“劲”字读音不相同的是( )
A.疾风劲草 B.劲歌热舞 C.干劲十足
4.下列关于“月似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似钩”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诗人由月亮联想到形似月牙的兵器“钩”,反映了诗人当时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处境。
B.“月似钩”写出了诗人快乐的心情。
5.下列关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出了马真实的生活环境。
B.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边疆的画面。
二、填空题
6.我能读准确写美观。
luò( )绎不绝 千chuí( )万záo( ) 心急如fén( )
7.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还有哪些?写一写相关诗句。
1.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李贺的《马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无限期昐,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为人清白、正直的高尚情操;《竹石》一诗中,诗人郑燮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竹子的品格。课外我还读过这些咏物诗:《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快车。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出、呈现、出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9.把文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10.用“ ”在文中画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11.本文赞美露珠,实际上是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2.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我,能将几何 带兵
B.多多而益善耳 更加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喜欢
D.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的原因
13.上文中有两个通假字。
(1)“______”通“_______”
(2)“______”通“_______”
14.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译文:_______________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
15.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和韩信有一次谈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他们的看法有些不同。
B.韩信的内心深处,其实是认为自己的统兵才能要高过刘邦。
C.“上笑曰”中的“笑”,其实是冷笑,既表现了刘邦对韩信的回答的不满,也是在嘲笑韩信虽有统兵之能,却也不得不臣服于自己。
D.韩信最后的自圆其说,一方面是无可奈何的承认自己确实在某些方面比不上刘邦,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随机应变的机智,避免了刘邦对自己的不满和猜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字词的解释的掌握。
解答时,我们要熟悉诗词含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这句诗的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何当:什么时候。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中的字词解释。
“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其中,“任尔”的意思是任凭。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析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千磨万击还坚劲”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劲:[jìn]力气。[jìng]坚强有力。诗句中“劲”的读音是“jìng”。
选项A:疾风劲草: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在大风浪或艰苦危急之中,只有立场坚定、意志坚决的人才经得起考验。
选项B:劲歌劲舞:非常火爆的歌,非常火爆的舞。
“劲”都读“jìng”。
干劲十足:形容对某事充满干劲与活力。“劲”读“jìn”。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
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理解。
出自中唐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全文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6. 络 锤 凿 焚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补全词语。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千锤万凿[qiān chuí wàn záo]: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留意每个字的书写。
“络”字表示“相连续,前后相接”;由“纟”和“各”组成,不要漏写或错写笔画。
“锤”字由“钅”和“垂”组成,右部的“垂”字要写清楚。
“凿”字的上部是“业”字;中部不是“羊”字,要少一横;底部是“凵”。
“焚”字由“林”和“火”组成;“木”的末笔捺改点;“林”窄“火”宽。
7.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与运用。
1.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2.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 咏柳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识记和课外积累。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出自唐朝李贺的《马诗》,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表现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朝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诗人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朝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表现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展现出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
根据积累,写出课外读过的咏物诗,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咏鹅》、《梅花》等等。
9.划去:显出、呈现 教育、培育 夸耀、显耀 残忍、残暴
10.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哺育、培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风雷电以(夸耀、显耀、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残忍、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
11.老师
【解析】
9.略
10.略
11.略
12.C
13. 禽 擒 善 擅
14. (你说你是)越多越好,那么,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的呢? 这就是我韩信被你陛下捉住的原因啊。
15.D
【解析】
【分析】
译文:
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善”在文中的含义为“擅长”。
13.(1)“禽”本义指“会飞的鸟类”,在这里应该是作为动词“擒”,意思是“抓住、捉住”。
(2)“善”通“擅”,擅长。
14.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需要着重注意的是两个“为”字,前一个“为”读“wèi”,与“何”组成固定搭配,但是被倒装了,本来应该是“为何”,翻译成“为什么”;后一个“为”读“wéi”,在这个句子中表示被动,翻译成“被”。
(2)“……也”是判断句,“为”读“wéi”,在这个句子中表示被动,翻译成“被”。
15.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在这篇文章中,韩信并没有奉承刘邦,刘邦也没有怀疑韩信,所以D答案说法不成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