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摩擦力
一、单选题
1.下列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瓶盖上刻有纹线 B.雪地行驶的汽车轮胎装有防滑链
C.鞋底上制有花纹 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2.如图所示,我们的祖先曾用滚木巧妙地移动巨石。以下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措施与此相同的是( )
A.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些蜡 B.汽车在冰雪路面行驶,车轮上绕有铁链
C.用力压住橡皮,来回擦去写错的铅笔字 D.自行车转轴处装有滚珠轴承
3.以下安全提示中主要考虑摩擦力因素的是( )
A.禁止鸣笛 B.天干物燥,注意防火
C.雨天路滑,请小心驾驶 D.一慢二看三通过
4.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C.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5.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有关
D.鞋底凹凸不平,是通过改变压力来增大摩擦
二、填空题
6.现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选择自行车出行是大家喜爱的方式之一,自行车刹车时,是通过 ___________来增大刹车片和钢圈之间的摩擦;自行车安装轴承是通过 ___________来减小摩擦。
7.如图所示,挤压矿泉水瓶,瓶子外形发生变化,表明力能__;用力越大,瓶子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__有关,瓶子盖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 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8.端午节,爸爸开车携全家人回村里看望爷爷奶奶,汽车行至多沙山坡,车轮打滑,无法前行。爸爸提议让小明和家人下车,减轻车的负担以便于防滑。你觉得爸 爸的方案_________(“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9.质量为1200g的物体在20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摩擦力为___________N。(g=10N/kg)
10.请指出下列各种现象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属于什么摩擦(填“静”“滑动”或“滚动”):
(1)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间发生的是_______摩擦;
(2)滑旱冰时,鞋与地面之间是________摩擦。
(3)用手推讲台,讲台没有动,讲台与地面间发生的是_______摩擦;
(4)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发生的是_______摩擦;
11.小明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摩擦,用橡皮擦去纸上的痕迹时用力越大,效果越明显,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小明握笔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是________(选填:“有益”或“有害”)摩擦。小明和小华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时,小明手臂长,但小华手臂粗,他们分别将弹簧拉力器拉开,___________用力较大。
12.如图是小南制作的“抓鱼手套”。她在普通橡胶手套的着力处增加很多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增大了接触面的______,从而增大了______,使人更容易把鱼抓牢。
13.山体滑坡是一种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强降雨时,由于雨水浸入,有些本来不够稳固的山体的不同地质层(板块)之间摩擦力______,部分山体在______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导致山体滑坡。
三、作图题
14.如图,将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作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15.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2)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
(3)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戊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五、简答题
16.冬天下雪时,人们总喜欢在路面上撒煤渣,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B
6.增大压力 变滑动为滚动
7.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 增大
8.不可行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车辆越容易打滑
9.12 20
10.滑动 滚动 静 静
11.滑动 压力 有益 小明
12.粗糙程度 摩擦力
13.减小(变小) 重力
14.
15.丁 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错误 不一定
16.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避免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