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蟋蟀的住宅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5 09: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蟋蟀的住宅》同步练习题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堤(dī tí)岸 倾(qīn qīng)斜 布置(zì zhì) 弯曲(qū qǔ)
嫩(nèn nèng)草 耙(bǎ pá)扫 干燥(cào zào) 挖掘(jué juè)
看拼音,写词语。
zhái lín xuǎn xué
住( ) ( )时 ( )择 洞( )
Liáng wò tīng jiào
优( ) ( )室 客( ) 比( )
三、查字典。
“布置”中的“布”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做衣服的材料:②宣告,宣布;③布置,安排:④散布,分布。
在“布置”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意思,在“阴云密布”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意思。(3分)
四、联系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微斜的门口,就是蟋蟀的平台。( )
2、作者介绍蟋蟀的住宅时是按从内到外的顺序写的。( )
五、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隐蔽——( ) 慎重——( ) 选择——( )
优良——( ) 柔弱——( ) 平坦——( )
2、反义词。
隐藏——( ) 平坦——( ) 干燥——( )
光滑——( ) 简朴——( ) 宽敞——( )
六、根据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1、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
2、难道这座住宅不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吗?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蟋蟀的住宅》选自 国 的《 》。作者通过 观察和 观察讲了蟋蟀住宅的 和建造住宅的 。说明蟋蟀建造住宅是 ,赞扬了蟋蟀 , 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
的极大赞赏。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 之情。也体现了作者 精神。
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三个方面: 、
、 。
4、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 、 、 、 、 。
5、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 、 、 、 、 。
八、阅读《蟋蟀的住宅》片段,完成练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 )土,还用钳子( )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 )到后面,倾斜地( )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2、“蟋蟀盖房子”实际上指的是( )。
3、这几段主要写了 。
4、“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
A.蟋蟀不辞劳苦、非常勤劳。
B.“我”是个非常热爱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5、“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句中为什么要用上“大多”这个词语?
6、蟋蟀的生活栖息地,本来是小小的、简朴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dī√ tí) (qīn qīng√) (zì zhì√) (qū√ qǔ)
(nèn√ nèng) (bǎ pá√) (cào zào√) (jué√ juè)
二、住宅 临时 选择 洞穴 优良 卧室 客厅 比较
三、B ③ ④
四、1、√
2、×
五、1、隐蔽——隐藏 慎重——谨慎 选择—一挑选
优良——良好 柔弱——软弱 平坦——平整
2、隐藏——(暴露 ) 平坦——(凹凸 )干燥——潮湿
光滑——(粗糙 ) 简朴——(奢华 宽敞——狭窄
六、1、在夜里知了又开始不停地唱歌了。
2、我们怎能忘了祖国妈妈的恩情呢?
3、晚上的时候小鸟就在自己的家里玩耍。
七、1、法国 法布尔 《昆虫记》 细致 连续 蟋蟀住宅的特点
建造住宅的过程 一项伟大的工程 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劳动成果 喜爱和赞叹 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
虽然它的工具很柔弱、简单,但它以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精神造出了了不起的住宅。
慎重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住宅。
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八 、1、(扒 ) (搬 ) (踏 ) (推 ) (铺 )
2、(蟋蟀的巢穴)。
3、 蟋蟀精心建造住宅的过程
4、 (AB)
5、“大多”表示大多数是在十月,,并不全是在十月用上“大多”更符合事实,说法更准确。
6、因为作者能抓住蟋蟀的栖息地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
启示:要把事物写得生动,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