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一个消逝 了的山村
冯至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了解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
3.陶冶性情,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作者简介
20世纪40年代,冯至将过去写的10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山水》。《山水》出版后,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认为:冯至“在诗和散文两方面,他都站在‘一览众山小’的高峰”。《山水》中的《一棵老树》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最为精纯。
作品背景
鼠麴草 孑然一身 靛蓝 赭色
悚然 嗥叫 麂子 诡计
读准字音
qū
jié
diàn
zhě
sǒng
háo
jǐ
guǐ
清冽 泉香酒洌
采撷 仓颉
茸毛
修葺
辨析字形
liè
liè
róng
xié
jié
qì
词语解释
孑然一身
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赭 色
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红色、赤红色、深红色。
萧 疏
凄凉的,孤寂的;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
嗥 叫
形容动物的大声嚎叫。
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俯拾皆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内容概要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发读者关注平凡的山水。
第二部分(第4-8段)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联想和启示,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
第三部分(第9-11段)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关联。
层次结构
思维导图
研读活动一 梳理脉络,理解文本内容
1.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 ①衬托山林的荒寂;
②与下文写山村丰富且充满生命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为下文交代“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做铺垫。
2.在第2段中,作者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提示 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
文本研读
3.第5段最后一句作者引用诗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有何巧妙之处?
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两句诗表明人和人之间,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4.文章第6段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
提示 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像鼠麹草一样谦虚、纯洁、坚强、美好,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但都默默担负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的全部秘密。
研读活动二 品读语句,把握文本情感
1.作者在草木中追寻山村的余韵,提到了小溪、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叫、麂子的嘶声等风物,这些风物总体上给作者怎样的启迪
提示 ①自然给生命许多滋养(或自然滋养人类)。②自然将时间相隔的人们在生命的深处联结在一起(或自然使时空相隔的人们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文本研读
2.作者说:“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联系全文,概括消逝的村庄给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滋养。
提示 ①山村提供了养育“我”的物质条件;
②山村让“我”学会谦虚、纯洁和坚强;
③山村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美好与崇高。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如何理解
提示 ①作者认为只要有联系的事物,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②如今土地上的一切曾经以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
③现今居住的村庄同样给了“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艺术特色
(1)巧用修辞
(2)营造丰富意象。
(3)凸显鲜明画面。
(4)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5)赋予哲思理趣。
研读活动三 品味特色,鉴赏散文表达技巧
1.请就下面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
提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花朵身上具有的纯洁和坚强。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2)营造丰富意象。
作者最为偏爱的山村意象有“路”“小溪”“鼠麴草”“彩菌”“有加利树”等,这些意象是富有生命色彩的,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勾勒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意境。
艺术特色
(2)凸显鲜明画面。
作者选取了最典型、最有表现力、最能体现山村环境的景物,用简约、流畅的笔触进行勾勒,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如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和充满热闹生机的雨后采菌图。
艺术特色
(3)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以描写为主,但又把议论缀于其中,还不时插入抒情等。文章通常是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首尾一贯,显示出一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
艺术特色
(4)赋予哲思理趣。
本文由眼前之景,回眸历史,观照现实,使生命跨越了时空,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存在意义的思考,流露出沉重的历史感。
读完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你对生命有什么感悟
多维探究
提示 观点一:我看到了一个感觉历史的人,一个感受生命的人,一个让时间与生命完美融合的人,在这行云流水的文字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于两个不同的历史空间中:现在与过去。一切都起始于一条“没有一点历史的重担”的石路上,作者由此引出了一段关于在这条石路上,以及这条石路通往那个消逝的村落的故事。
观点二:这个山村现在与过去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生出一个疑问:消逝的村庄,那么没有消逝的是什么呢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给了我们答案。诗句出自李之仪的《卜算子》,本指恋人两地相恋,这中间巨大的空间距离,此处却被暗喻为这历史长河间的时间距离。还是那澎湃的长江水,还是那片青山翠林,还是我们看到的那条石路。东西依然在,只是看的人不同了,看到这优美景致时的心情也不同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事,看到许多事物和现象,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秋叶飘零”为题,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3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落叶,是秋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在瑟瑟的秋风中,树上那已枯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缓缓地、缓缓地落到了地上,发出哀怨的“沙沙”声。落叶啊!你是在哀伤自己生命的短促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它是在为来年付出自己的生命。
迁移练笔
落叶啊!你的灿烂一生并不会随着秋天而结束,因为种子已带着你的希望去奔赴下一个春天。落叶啊!你也不必担心那光秃秃的枝头会被冰霜冻死,因为昔日的嫩枝已变成苍劲的粗干。飘悠悠,飘悠悠,落叶依然在盘旋着、零落着。它似乎不留恋枝头,也不忧虑命运,而只是在寻觅自己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