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被称为暴君的皇帝,隋炀帝杨广则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位。根据史书的记载,杨广以高超的演技,欺骗父亲隋文帝,受宠程度逐渐超过了哥哥杨勇,并取得了他的太子地位,甚至留下了杀父弑兄的骂名。登基称帝后,杨广为了下江南游玩,动用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修筑了隋唐大运河,而且穷兵黩武,频发的发动战争,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新课讲授
一、隋的统一
西
晋
南方:
北方:
三
国
魏
蜀
吴
东晋
十六国并存
宋
齐
梁
陈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知识补充
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
新课讲授
一、隋的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思考:结合两幅图片及材料,说一说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如何治理国家?
材料:公元316年,短暂的统一王朝西晋灭亡。直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再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期间,政权并立,战火纷飞。
新课讲授
一、隋的统一
3.巩固统治(措施、影响)
措施: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含嘉仓示意图
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新课讲授
一、隋的统一
3.巩固统治(措施、影响)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新课讲授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分析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新课讲授
地位: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积极: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
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消极:但也加重的人民负担,动摇了隋的统治。
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新课讲授
阅读材料,分析大运河开通产生的影响?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
还是坏事呢?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十年寒窗
连中三元
一举成名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选“贤有识鉴”的官吏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形。
新课讲授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新课讲授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为何实行科举制
科举制如何形成的
隋文帝——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选拔依据不再是门第而是考试成绩;
选拔权从地方转到了中央;
下层子弟有机会通过考试参与政权。
影响:(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孔颖达
房玄龄
新课讲授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知识补充
陈子昂
王维
张九龄
王昌龄
韩 愈
文天祥
“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
——威廉姆斯《中央王国》
文天祥
殿试甲榜名册
新课讲授
四、隋朝灭亡
材料: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年号)民役简表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多度役使民力,计划了社会矛盾,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启示: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②必须正确使用民力,大会效力。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新课讲授
四、隋朝灭亡
短暂的隋朝
——二世而亡
隋炀帝暴虐无道的统治,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统治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新课讲授
四、隋朝灭亡
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相同点: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灭亡原因:
都是短命王朝
秦朝和隋朝对比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秦持续15年,隋持续了38年
知识补充
本课小结
1.“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2.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 ②邗沟 ③江南河 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巩固练习
B
C
3.“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巩固练习
A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5.—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巩固练习
C
B
6.“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途径是( )
A.军功大小 B.门第高低
C.地方推举 D.科举考试
7.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北方外民族的入侵
巩固练习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