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百所学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百所学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21: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所学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摄入过咸的食物后,机体通过主动饮水和调节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正常水平,但在一段时间内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主要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是一个负反馈调节过程
C.摄入过咸的食物可能使下丘脑感受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内环境失去稳态
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由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回收。毒品可卡因会使多巴胺转运体失去功能,导致多巴胺不能被及时回收而在突触间隙中积累,含量增多,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愉悦感。下图表示可卡因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巴胺的释放、回收方式相同 B.产生强烈愉悦感的部位位于脑干
C.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的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D.注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毒瘾
3.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糖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c阶段,下丘脑的血浆渗透压感受器细胞兴奋性逐渐降低
B.此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
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抗衡
D.c~d阶段,胰岛A细胞的生命活动旺盛
4.某类型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接种3剂,接种后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侵人人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
B.每次接种疫苗后,人体内浆细胞的来源相同
C.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利用了机体的第三道防线
D.接种疫苗属于免疫预防,其免疫效果比注射抗体的免疫效果更持久
5.莴苣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用不同的光照射方式处理莴苣种子,然后将其置于黑暗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发芽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光照射方式 发芽情况
组1 无光照 不发芽
组2 自然光 发芽
组3 红光 发芽
组4 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组5 红光→红外光→红光 发芽
组6 红光红外光→红光→红外光 不发芽
A.红光促进莴苣种子发芽,红外光抑制莴苣种子发芽
B.表中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中莴苣对红光最敏感
C.据表可知,莴苣种子发芽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
D.黑暗环境避免了光照对实验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6.下图是0~f年内某动物种群的R值(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不考虑迁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年时的种群增长速率与c年时的相等 B.d年时,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最大
C.e年时的种群数量比f年时的多 D.R值受食物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7.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下列诗句中所蕴含的生态学原理,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A.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落的次生演替
C.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群落的垂直结构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物理信息对生物的作用
8.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 B.一些细菌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细菌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D.细菌和无机环境之间没有信息传递
9.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
B.有些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产建设活动,不一定都是人类的主观意愿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10.右图为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简易装置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瓶中进行的是酒精发酵,乙瓶中进行的是醋酸发酵
B.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C.在发酵前该装置要进行消毒或灭菌
D.可以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生成
11.下列关于筛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将尿素作为培养基的唯一氮源
B.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NH3,然后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
C.培养基中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D.用酚红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原理是PH升高酚红试剂会变红
12.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设置生长条件选育优良的目的菌种
B.菌种扩大培养过程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
C.所有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菌种都是单一菌种
D.发酵过程中,要随时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及产品浓度等进行检测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下图展示的是前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近30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特征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展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我国人口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1990年以后我国人口总数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若要预测今后的人口变化趋势,则还需要调查年龄结构等特征
D.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有利于减缓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1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
B.鹰在该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有4个
C.若食虫鸟数量减少,不会对鹰的数量产生太大的影响
D.若食虫昆虫消失,则能量从植物传递到蛙的传递效率将提高
15.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B.0~8h内酵母菌的能量转换效率逐渐降低
C.有氧呼吸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葡萄糖的浓度下降
D.酒精开始产生时有氧呼吸已经完全停止
16.下列关于细菌数目统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统计细菌数目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B.为了结果准确,要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若干平板进行计数
C.一般来说,利用培养基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小
D.菌落数目过多的原因可能是稀释梯度过低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1分)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光照时间。随着气温回升和光照时间延长,母鸡月产蛋数增多。下图是母鸡产蛋过程的调节示意图(甲、乙表示内分泌腺,a、b、c表示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角度分析,光照、温度属于_________信息,母鸡产卵的调节过程说明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2)激素a是_________,激素b只能作用于卵巢,直接原因是_________。
(3)图中的甲、乙和卵巢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称为_________;在母鸡体内,雌性激素的含量总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据图回答原因是_________。
(4)若要让母鸡在冬季多产蛋,则在保证饲料供应充足的前提下,还应_________。
18.(11分)某实验小组为研究甲、乙、丙3种单细胞原生动物的种间关系,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每天定时统计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5个甲、乙,丙分别单独培养 5个甲和5个乙混合培养 5个甲和5个丙混合培养
培养用的容器大小相同,每天喂等量食物,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1)统计培养液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对_________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
(2)原生动物甲与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曲线②代表原生动物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3)由图可知,当甲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__时,其增长速率最快。
(4)在理想条件下,单独培养甲时其种群数量可能呈“_________”形增长;与单独培养时相比,实验三中,丙的K值降低,原因是_________。
19.(12分)随着种植业与养殖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大量农业废弃物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发展的重要途径。蚯蚓以土壤中的腐殖质、凋落物为食,在废弃物的处理和土壤改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应用了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的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从组成成分的角度看,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图中_________和_________过程的完成需要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生态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整体、协调、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图示生态系统中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了物质的_________,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下一环节利用;但因为要提高农产品产量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田和果园还需要适当补充化肥。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图中将获得的动物蛋白作为饲料的意义是_________。
20.(13分)许多新鲜水果的果皮表面附着大量的野生酵母菌。在这些酵母菌的作用下,水果可以发酵成果酒。在有氧的条件下,果酒经醋酸菌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发酵成果醋。下面是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用具:新鲜葡萄、洗洁精、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发酵瓶、纱布和榨汁机等。
方法步骤:①将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晾干备用。
②取新鲜葡萄,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用清水冲洗1~2次,沥干。
③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中(注意: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盖好瓶盖。
④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注意: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瓶盖。发酵时间为10~12d。
⑤当葡萄酒制作完成后,打开瓶盖,盖上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发酵温度为_________℃,时间为7~8d,发酵期间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或无菌氧气。
(1)请把步骤中的温度设置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酒精发酵原理的反应式:_________。
(3)葡萄汁装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其目的主要是_________。
(4)上述步骤中有一处操作存在错误或失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_________。
(5)夏天,打开酒瓶盖放置一段时间,发现酒会变酸,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释:_________。
21.(13分)一些细菌可以产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的物质,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能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的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离筛选目的菌株的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稀释后接种于涂满_________的培养基上,从而对菌株进行筛选。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过程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培养基、试管、接种环、涂布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_。
(3)下图表示某培养基中的部分菌落,其中白色部分为抑菌圈,黑点代表大小不同的菌落。
①图中培养基中的接种方式为_________。
②已知四个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6、44、18和40,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该细菌活菌数约为4×109个,涂布时每个培养基滴加的样液体积为0.1mL,则土壤浸出液的稀释倍数为_________倍。
③图中的甲、乙、丙三个菌落中的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请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B 6.A 7.C 8.D 9.B 10.B 11.B 12.C 13.A 14.ABC 15.AB 16.BCD
17.(1)物理(1分) 生物种群的繁衍(1分)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分) 能识别激素b并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卵巢细胞(答案合理即可,2分)
(3)下丘脑—垂体—性腺轴(1分) 激素a、b会促进激素c(雌性激素)的分泌,当血液中激素c(雕性激素)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激素c(雌性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3分)
(4)补充人工光照以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升高鸡舍温度(2分)
18.(1)血细胞计数板(1分)
(2)种间竞争(1分) 乙(1分) 实验三中,甲、丙的K值都高于实验一的曲线②,因此曲线②代表乙(合理即可,3分)
(3)50(2分)
(4)J(1分) 每种生物的食物和相对空间都少于实验一(合理即可,2分)
19.(1)农作物和果树等(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的能量(2分) 分解者(1分) 堆沤发酵(1分) 有机肥分解(1分)
(2)循环(1分) 自生(1分) 循环(1分) 补充因农产品的输出造成的土壤肥力不足(2分)
(3)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2分)
20.(1)18~30(或28)(1分) 30~35(1分)
(2)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2分)
(3)留有一定量的氧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便于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CO2),留有一定空间,防止发酵液溢出甚至发酵瓶炸裂(答出一点给2分,4分)
(4)制作葡萄汁时应先用清水冲洗,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2分)
(5)夏天温度较高,空气中的醋酸菌会利用乙醇进行发酵将乙醇转化为乙酸(3分)
21.(1)金黄色葡萄球菌(2分)
(2)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灼烧灭菌(4分)
(3)①稀释涂布平板法(1分)
②10000(104)(1分)
③乙(1分) 相比同等大小菌落的甲来说,乙的抑菌圈大于甲的;对于同等大小抑菌圈的丙来说,乙菌落的细菌数少于丙菌落的,因此乙菌落的细菌相对抑菌效果最好(答不全不给分,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