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3 22:4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
2.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自主学习
万隆会议
精神、意义:
开始: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非洲年
背景:
“非洲年”:
结束:
古巴: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巴拿马:
时间、地点: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亚非拉国家指?
美、苏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非洲除了南非,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万隆会议
一、万隆会议
1.背景
材料一:二战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日本损失1000亿美元。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亚非两大洲己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
①二战给帝国主义沉重打击,无力统治殖民地
②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③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冷战冲突
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目的
时间
地点
参与国
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
2.万隆会议概况
会议现场
从参与国可以看出该会议有何特点?
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北京经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共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机上乘载了8名机组人员和11名乘客(全部为参与万隆会议的中方代表团人员和记者),但是暗杀目标周恩来本人却因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赴万隆参加会议。
在“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炸弹爆炸,导致飞机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地方局部着火;正在距海面18,800英尺高空飞行的飞机被迫紧急在海面上降落,最后11名乘客全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克什米尔公主号
美国为了达到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美国还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极力挑拨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人为地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和疑虑。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如何应对?
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同:
异:
周恩来总理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共同的历史遭遇: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共同的现实问题: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①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②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内容
意义
求同存异
中国贡献
1955年的亚非会议有力地证明,亚非发展中国家只要团结起来,也可以冲破历来由大国、西方国家主宰国际事务的局面。 —印尼教授班尤
万隆精神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万隆会议
非洲年
二、“非洲年”
观察图片,二战前后,非洲政治版图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利比里亚
埃及
埃塞俄比亚
出现众多民族独立的国家
二战前
二战后
非洲年概况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纳米比亚独立
埃及爆发革命,次年,纳赛尔成立埃及共和国
利比亚宣布独立
利比亚原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末期被盟军占领。
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亚国王(1951—1969年在位)
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
纳赛尔受到市民热烈欢迎的情形
1951
1952
196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960
1990
埃及国徽
埃及共和国国旗
经过近十年的斗争,法国最终在1962年承认其独立。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发起游击战争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非洲国家为什么能在二战后普遍赢得独立?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万隆会议
非洲年
拉美人民斗争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该图反映了什么事件?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美国家已经取得独立为什么还要进行斗争呢?
20世纪前期,古巴在名义上保持独立,但实际上受美国控制,长期的军事独裁也加剧了社会矛盾
摆脱美国政治经济控制
1959年
卡斯特罗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卡斯特罗
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古巴国旗
古巴国徽
国庆日:1959年1月1日
古巴最终成为了拉美乃至西半球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游击队
1.古巴革命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1823年中美洲向美国提出了援建运河的请求,次年6月,玻利瓦尔在巴拿马确定开凿地点。西奥多·罗斯福任职期间运河开凿,巴拿马运河极大缩短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巴拿马运河自1903年签订条约后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成为美国掠夺财富及控制中美洲的重要基地。
美国长期霸占巴拿马运河及其两岸的运河区,将其变成“国中之国”。二战后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展开多次反美运动。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定条约,规定美国将逐步归还运河主权,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移交。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知识小结
万隆会议
精神、意义:
开始: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非洲年
背景:
“非洲年”:
结束:
古巴: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巴拿马:
时间、地点:
“万隆精神”
首先在非洲开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1999年底在美国收回运河区主权
1960年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建立社会主义
牛刀小试
1.(2018·广东省·24)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D
2.(2018·山东青岛·40)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印度独立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独立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