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蜀相》(课件2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07: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看看这是谁?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 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小说中的艺术化加工)。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 。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
蜀相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成就,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所体现出的自身情志。
文学常识积累
咏史怀古诗和律诗
和知人论世
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一般来讲,咏史诗不仅是叙古事,而且要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概念
咏史怀古诗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方法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律诗
律诗一般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词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这时的情况,从杜甫个人的处境来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史思明再次攻陷了东都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大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大量伤亡,生产遭到破坏,尤其严重的是唐肃宗昏庸,信任宦官,猜忌功臣。
写作背景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建造,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初步诵读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ǎi
hǎo
诵读思考:(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2)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1)叹惋感伤。 (2)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阅读探究
朗读全诗,思考以下问题
杜甫来到武侯祠,看到了哪些景象?
他写到了诸葛亮的哪些事迹?
他为什么写蜀相诸葛亮?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思考:“寻”这一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柏森森”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柏树适应性很强,多定居于岩石山地,它既能忍受40℃的酷暑,也能承受-31℃的严寒, 为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柏树常出现在墓地是后人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
一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象征坚贞、挺拔、坚韧,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02
01
碧草:草色碧绿,映绿了台阶,也从侧面说明了少有人来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黄鹂:声音婉转清脆,胆小。隔叶既说明了柏树的枝繁叶茂,照应了前面的柏森森。也从侧面说明无人打搅。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 轻。—晏殊《破阵子》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第一步:释词义;
第二步:述句意。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
第三步:点手法;
第四步:析感情。
思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落寞和感伤
寄寓
冷寂凄清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


——徒自
——空有
意境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总结:自:独自,空:白白的,徒有。(释词义)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述句意)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和以乐景写哀情,(点手法)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芜的伤感和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析感情)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茅庐,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突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突出诸葛亮的赤胆忠心。
——六出祁山,讨使曹魏,功败垂成,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突出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此联突出了诸葛亮的哪些特点?
英雄指哪些人?
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千百年来所有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而壮志难酬之人。
诸葛亮
杜甫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请完成下表,思考诗人的情感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颠沛流离,矢志不移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
三国鼎立
安史之乱
主旨:杜甫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凭吊诸葛亮吗?
不是。诸葛亮可以得遇明主,建功立业,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生不逢时的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能与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自己却被肃宗猜忌,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渴望遇到明主,为国立功。
从武侯祠着笔,追思、仰慕、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慨叹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业未就又心怀天下的深沉感慨。
小结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问自答 点明地点
描述景象 凄凉冷落
称赞业绩 表达仰慕
壮志未酬 痛苦伤感




1.咏史怀古诗
以诸葛祠着笔,追思、仰慕,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慨叹他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业未就又心怀天下的深沉感慨。
2.多种表达方式
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议论,尾联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通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的风格。本诗采用了情景交融、反衬、设问等表现手法。
3.结构特点
赏析律诗的起承转合。
本诗怀古喻今,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战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强烈怀念之情;对其精忠报国的歌颂以及寂寞的低叹,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