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鱼钩 同步演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金色的鱼钩 同步演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6:1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5*金色的鱼钩 同步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燕山(yān) 收敛(liàn) 威胁(xé) B.坚劲(jìng) 和着(huò) 尽管(jǐn)
C.绞刑(xín)搀扶(chān) 勉强(qiáng) D.铭记(mín) 瞻仰(zhàn) 皮靴(xuē)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缝(féng)衣针 作(zuó)料 结(jiē)实 熬(áo)过
B.禁(jīn)不住 着(zhuó)慌 骨(gǔ)头 抽噎(yē)
C.嚼(jiáo)碎 瞻(zhān)仰 红锈(xiù) 和(huó)面
3.对下面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A.鱼钩闪烁着的“金色光芒”,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B.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C.“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深化了主题。
D.鱼钩虽然生锈了,但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发出了金色光芒。
4.下面对课文题目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钩”,本文是指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
B.老班长曾用“鱼钩”给病号钓鱼吃,挽救了四个战士的生命。
C.“金色的”借指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D.文章以此为题,点明了中心。
5.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端起塘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吃饭,没有力气。
C.过草地能吃口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二、填空题
6.按照课文内容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无( )无( ) 热气( )( ) 三( )两( ) ( )( )一息
(1)写一个与画线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A.( )的馒头刚出锅,香味就把小馋猫们吸引来了。
B.这孩子要是有个( ),他的家人得多伤心啊!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_________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__________过草地,而不惜___________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8.填空
本文《金色的鱼钩》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上级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1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 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 “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2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3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啊!”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 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 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4
9.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老班长说的哪些话是真的?(多选题)( )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D.第4句
10.下列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班长做好饭先自己吃,然后再专心专意地照顾伤员吃。
B.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
C.老班长要求“我”配合他继续瞒着两位小战士,是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鼓舞他们走出草地。
D.老班长在伤病严重、路途遥远、粮食缺乏等艰苦的条件下,仍尽职尽责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处处为他人着想。
11.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是“我”发现老班长__________时候说的话。“万根钢针”表现了“我”_______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我几天没有吃饭,没有力气。
C.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13.“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是________。
14.用线画出这两段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
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5.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作(zuó)料——zuò
B 着(zhuó)慌——zháo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明确句子的含义,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是蕴涵在句里,而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的感情,没有说出来的思想。要把握句子的含义,必须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索,才能体会得到的。
此句出自课文《金色的鱼钩》,课文讲了在革命时期,一位老班长不顾自己的安危,用那闪烁着金光的鱼钩,来捉鱼,要把几位革命小同志带出草地。可是,他自己,却牺牲在了草地上。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与大无畏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此句中“金色光芒”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升华了主题。故D项错误。
4.B
【解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金色的鱼钩》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文章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是因为“鱼钩”在本文是指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而“金色的”借指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文章以此为题,点明了中心。
5.C
【解析】

6. 边 涯 腾 腾 长 短 奄 奄 彬彬有礼 热气腾腾 三长两短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补写词语仿写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仿写词语能力,画横线词语格式为AABC式词语,这类词语有:头头是道、嗷嗷待哺、彬彬有礼、栩栩如生。
热气腾腾:指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
7. 炊事班长 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牺牲自己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联系生活,抓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在脑海里形成想象的画面,去深刻地体会到文中描绘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8.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解析】

9.CD
10.A
11. 吃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悲痛、难受 我没说出口的话
【解析】
【分析】
9.
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我们要通读全文,再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出答案。
从全文理解,“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这两句是老班长为了让小战士多吃点而撒谎。
10.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描写的理解。解答时,要联系全文分析。
本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文中多次对老班长的语言进行描写,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稳定小战士的情绪,鼓舞他们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
11.
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
做此题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可知这是“我”“看见老班长吃草根鱼骨头”时候说的话。“万根钢针”说明心里难受,结合我的话“老班长,你怎么……”看出省略号省去了我要说的话。
12.A
13.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你一定要把鱼汤喝了,才有体力走出草地。
14.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舍己为人;忠于革命
15.因为老班长为了伤员能吃好,能顺利走出草地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时还保持乐观的情绪,写出‘我’被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并为老班长的身体担心。
【解析】
【分析】
12.
考查了对短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短文写了老班长精心为三个病号熬好了鱼汤,而自己却舍不得喝,这样三个病号既感动又难过,在老班长的命令下,他们含着泪水喝下了鱼汤。划线句子“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句话是当“我”知道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物,是老班长为了救我们忍饥挨饿弄来的后,“我”不忍心自己喝鱼汤。“千斤重”是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我”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不忍心自己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13.
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
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这让三个病号内心极为沉重,怎么也不忍心喝这碗鱼汤,于是老班长对“我”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文中说“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一定要把鱼汤喝了,才有体力走出草地。
14.
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内容的理解情况。
这两段中两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第一次是当老班长看到三个病号都端着碗却不往嘴边送,这时老班长“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第二次是当老班长看到三个病号吃完鱼汤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
15.
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文中这两句话“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写出了老班长看我们吃完鱼汤后高兴的心情和“我”心情的沉重。“我”心情沉重的原因是:老班长在“我们”面前故意装成轻松的样子,宽慰“我们”喝鱼汤,他不仅照顾“我们”的身体,还时刻安慰“我们”,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因此“我”的心里沉重极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